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青海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钾肥、食盐,硅铁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电、石油、中药材和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七大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淮河流域工业行业分析,指出作为流域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式业特征,面向未来淮河流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应在整体开发、产业结构转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重点推行支柱产业深度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3.
广州工业旅游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文君 《热带地理》2004,24(3):275-279
工业旅游是一类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在我国发展很快,表现出都市综合型、特色工业城市、名胜旅游区三大类型.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宣传广告、科普教育、带动第三产业、兼备学术交流、优化企业环境、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广州具有发展都市型工业旅游的资源、设施、区位、市场和旅游发展基础等良好的软硬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广州工业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着重从工业旅游的景观特色营建和旅游产品优化两个方面入手,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引导,让这一新生事物长盛不衰,魅力永存.  相似文献   

4.
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峡库区主体地处我国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广大农村耕地资源有限 ,人口密度很大 ,人地关系十分紧张 ,致使库区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破坏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对三峡工程构成极大威胁。在库区发展农村工业 ,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 ,缓解库区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本文在对库区 1 9个区县农村工业发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 ,运用一般类型分析的方法将库区农村工业分为城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郊型农村工业区 ,远离中心城市的平原型农村工业区 ,山区型农村工业区四种类型 ,并针对每种类型区提出具体的发展模式。这不但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而且对我国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设赣州京九铁路沿线产业带的战略决策的实施 ,已经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投资。文章在分析沿线地区工业发展条件与变化的基础上 ,着重揭示了工业发展的方向与序列和空间布局的框架与重点 ,进而为沿线地区工业走廊建设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战略产业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方创琳 《地理科学》1995,15(2):118-127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长虹 《地理学报》1998,53(3):270-278
本文根据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依初始主导环境因素将农村工业发展形式剂分为6种基本类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城市扩散辐射型、矿产资源开发型、外资外贸推动型、人力酱推动型、市场加工循环推动型,并依是由权力精英或是由经济精英发动将6种基本类型划分为12种亚型;本文重点对各个模型的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模型的发展潜力产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它们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对烟台市500余家大中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临港工业标准对其中的临港工业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烟台市临港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同时结合烟台市发展临港工业与港口、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关系,提出了烟台市发展临港工业应实施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发展战略。即形成“一个突破,两个发展、三个壮大”的主导产业体系和“一条生态旅游带、五个产业组团、六大工业基地”的空间布局框架;最后围绕实现临港工业发展战略提出了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胡本达  李录增 《热带地理》1998,18(3):237-242
水泥工业在广东国民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文中对广东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空间布局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广东省水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禄增 《热带地理》1994,14(1):27-33
本文分析了广东山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提出山区工业发展要采取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发展资源型工业,重点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市场型工业,尤其高新技术工业;既要立足理现有工业,加速改造挖潜,促其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又要选准项目,大胆投入,发展有造血功能的骨干企业并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围绕广东"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面临的产业转移与劳动力转移两大发展命题,采取实证研究方法,以兴宁市为例,探讨"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发展战略选择。认为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对欠发达山区产业发展与主导产业选择、劳动力本地与异地转移产生影响,选择绿色工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提高人口劳动力素质是"双转移"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山区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该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和背景条件,对该市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的产业定位,初步探讨了该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与青海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玲琴  马海州 《盐湖研究》2001,9(1):71-72,66
通过对青海交通建设与周边经济的联系和青海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提出了青海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南宁市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行政区域的扩大,发展任务愈显艰巨.通过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力学原理,提出了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建议实施"大鹏展翅"旅游空间格局发展战略和南宁与"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FDI区位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DI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几年FDI的流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低工资成本、低土地价格等个体因素对FDI的影响力逐渐下降,集群的集聚力要远远大于工资土地成本等分散力的影响,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对FDI吸引力逐渐增强,FDI的集群趋势不断增强,文章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是吸引FDI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了相关论证,这要求传统的引资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必须努力创造集群竞争优势,这是扩大FDI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国际区域资源战略地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开发国际区域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其主要“瓶颈”与机遇。结合国内外实际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的国家战略、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制、实施登陆点的产业基地牵动战略和投融资多元化等四大战略。利用AHP法确定中国区域资源产业化的序次和时间表,并分析了需要研制和储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国平 《热带地理》2008,28(1):80-85
华侨文化堪称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华侨移民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但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与系统规划明显缺位,旅游产品开发乏力.在对广东华侨文化资源禀赋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开发思路与对策: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构筑运作有序的华侨文化旅游网络;打好"世遗"牌以提高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拓宽华侨文化旅游开发视野;积极创新华侨文化旅游开发体制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