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5年海城地震后,为进一步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国家地震局于1976年成立了“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总体设计组”,决定对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同时新建上海、昆明、成都、兰州、沈阳等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六个台网的技术系统由总体设计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这一整套技术系统的设计研制和实施建设,简称为“768工程”.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11月召开的“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学术交流与专题讨论会”作了述评。有近20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收到40多篇论文和工作报告,内容广泛,有深度;本文综合介绍了其中的主要论点和成果,包括传输台网的选择和布局,井下观测技术和超微震速度观测,传输信道及其干扰和设备,数字化传输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与改进,时间服务系统,监控与标定,供电系统,台网维护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和广东省地震局于1987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联合召开了数字化电信传输地震台网专题学术报告会。出席会议的有15个单位的42位代表。 会上宣读了学术报告10篇,介绍了国际和国内的无线和有线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技术及工作概况;展示了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地震方面引进的各种外国仪器和观测系统的工作情况。代表们结合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有效观测范围的估算,b值检验,震中分布检验法对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实际监测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北京台网对网内最小地震的检测能力与对网外地震的控制范围。然后利用实际观测资料讨论震中误差和震级偏差。  相似文献   

5.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是为地震科学研究,及地震预报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观测资料和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而建立的。将台网中各子台的信号传输汇集到记录、分析、处理中心,都是采用有大(?)载波话路传输、无线传输、无线→微波接力传输、无线→有线接力传输信道而进行的。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遥测信道,在传输有用信号的同时都会有各种干扰信号混入。这些干扰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大量实际资料讨论了天津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效益问题。认为其效益主要表现在:(1)提高了微震监测能力,有利于对天津地区震情的监视和判断,(2)提高了信噪比和仪器有效放大倍数,故震相记录清楚,有利于地震参数的测定,(3)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口回坠渤回回蹬”珊而回踢翰蹦蔡冈昭圈喇酚W___轴蹦饲四圃允伯]司家地划乃八八司》J处H减源、四川名地回 刘回回r 刊r缨测-‘、回回口回 兑回腼缀蹬回 高灼-‘J,:工栏小p杨晚爪JJ西省地漫局局长孙1习 大原无外(专输地霍女问姑收令议会炳’了在吹收会上WW 卒 八 W口回回回圈酚圈圈圃骡圃翻圃缀肥回回回蹬胭圃删圈圈 验原 们 太7憾圃回回回回回口回皿圃缀腼暖冈曝圃口口口圈憾圃圈缀缀圈圃圃圈肥回口旧回圃圈圈湘圃 收大 介原 圃回网回回口回回回回回口阻MM儿阶圃回回回肌懒耀网瞩臣口回口圈缀圃圃圃圃腮圃溯圃口口回旧圃圈圈圃瞩 会原 …  相似文献   

8.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系统(简称768工程)验收鉴定会概况,文章指出该系统是国家地震局的重点科研项目,历时五年多现已完成;介绍了鉴定会对该系统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说明该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方面将会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松年 《地震学报》1982,4(4):434-438
如何精确地测定地震观测系统的频谱特性,是测震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所用的分段测量和计算的方法,不仅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而且还忽略了机(拾震器)——电(放大装置)接口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不能获得精确的幅频特性,也不能用实验直接得出相位特性。 本文通过傅里叶变换推导出计算与实测任何一种测震系统频谱特性的方法————TS方法,其中用三角波与阶跃函数作为测试信号。 如果对测试信号的动态响应已知,则所研究的系统频谱特性可立即求得。   相似文献   

10.
上海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现有地面和深井观测点13处。本文根据现有的台站布局导出了估算震中定位误差的统计模型。计算了它的最大监测能力及其定位精度。结果表明上海台网至少有4个台站可同时记录到上海市内M_L≥1.5和网内M_L≥2.0的地震,并且网内的震中定位水平误差大约为2km。  相似文献   

11.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遥测系统是由很多环节构成的复杂系统。研究每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和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因素,制定出一套监视其工作性能的技术方法,是台网维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而,本文对台网的长期维护工作中的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提出监视台网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供从事地震台网观测技术和维护管理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井观测是地震观测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工业集中、交通发达的上海市区进行深井观测,提出了进入基岩后50m-100m深度较为合适,得到的地表噪声并不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是到一定深度就趋于平稳了.  相似文献   

13.
第四篇文章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安装在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 PDP-11/44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特性及处理能力。该计算机系统是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新研制出来的系统。整个系统设备配置较齐全、软件系统较完备,是一种通用的功能性较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发生后,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地震危险性的监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技术系统比较简单的遥测传输地震台网。直至1975年,在国家地震局的统一规划与组织实施下,又在我国的昆明、成都、上海、沈阳、兰州等地区新建了一批遥测传输地震台网。同时对北京地区的遥测传输地震台网进行扩建与技术改造。目前,这些台网都已具备相当规模,从1981年6月正式投入了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地震台网无线传输与电波信道的重要关系。指出在甚高频波段,利用地震系统现有的遥测设备,增加无线传输的距离和提高传输质量的关键在于改善电波信道。而选择合适的中转站址是改善电波信道的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改善当前无线传输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能源与发送台址的矛盾。本文给出了在各种地形下的传播公式、估算方法及部份图表、供无线传输台网工作人员使用参考。并通过理论工程计算,对选址初步预测和对已选定而未投入使用的通讯点,可以做到传输效果的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报》1983,5(2):255-255
1982年12月16至23日国家地震局在上海召开768工程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六十多个单位的近二百名代表,国家科委、邮电部和国家地震局所属有关单位、上海市经委、上海市科委以及研制使用单位等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又一个现代化的地震监测台网——鲁西南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建成,已通过国家地震局的验收,投入运行.这个地震台网位于我国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的冀鲁豫交界处,华北平原强震构造带——聊考断裂带的东侧.其传输记录、分析中心设在山东嘉祥县城.监测台下设7个子台.台网采用一次传输方式和无外差的统一时间服务系统,在地震参数测定上用人机结合方法,提高了定位精度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1984年8月至1985年12月天津传输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510次地震,包括2100余个观测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别建立本台网14个观测台的持续时间震级公式。结果表明,用持续时间t_D求得的近震震级标准误差大多小于0.18,平均标准误差为0.15,系统误差为-0.04,说明用持续时间计算近震震级的方法,对于主要由井下短周期地震仪所组成的天津传输地震台网来说可能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原台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革新改进.文中介绍了摆房的防风防潮、用“三点式”建设子台、用音频传输排除干扰、研制的三分向传输设备和改制的三路中转设备、研制的768—11专用电源、及因地制宜解决同频段三路中转传输技术等7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服务处理功能,使用DOS脚本及汇编语言,设计开发了网络文件自动传输系统--AFTFRSD Version 1.0,每天完成前台机地震实时数据自动传输到后台机.本系统可应用于各省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