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高分遥感影像的时相是利用高分遥感影像精确定位湖泊河流湿地自然边界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没有或缺少水文观测数据的情况下,依据河流湖泊湿地的定义,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河流湖泊湿地边界定位的高分遥感影像时相快速选择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泊监测方法中湖泊监测数据源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种使用多种数据源进行湖泊监测的方法,并给出了湖北省湖泊监测不同数据源的提取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种矢量数据源提取湖泊可以解决湖泊监测中遥感影像数据难以收集获取的难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湖泊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湖泊水生生物和水体构成水生生物生态系统,是湖泊生态环境系统中一个分支系统,是湖泊食物链与生物生产的重要基本环节和重要生物资源。其种类组成、数量变化、生物量、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不仅是影响湖泊发展与生存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监测湖泊富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各湖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周年生产量,可推算出湖泊水体生产力程度,对指导中小型湖泊放养能力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湖泊生物资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因此,水生生物内容,无论在湖泊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地位.还是在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卡拉库勒湖地理、地质现状的野外调查,结合其周边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该湖泊是由不同期次、不同条冰川共同作用形成的结论。卡拉库勒湖原湖泊面积至少为20.05 km2,现在已经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个湖泊,其中主体仍是卡拉库勒湖,面积为4.73 km2,比最初形成时至少缩小了13.24 km2。根据该湖泊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为帕米尔高原上这颗璀璨旅游明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湖泊渔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在充分整合江苏湖泊数据的基础上,规范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紧紧围绕服务“现代湖泊、生态湖泊”这一中心,建立的全省统一的湖泊渔业GIS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的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湖泊综合管理、湖泊环境保护和湖泊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多层次的信息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6.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湖泊数据库作为科学数据库的组成部分,是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会和各兄弟单位对我国湖泊湖区长期调查研究积累基础上建立的数据库,内容包括了湖泊属性数据、湖泊空间数据和湖泊遥感图像数据等多种形式.该库可以为科研机构、教学单位、政府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讨论了湖泊数据库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湖泊数据库系统功能框架、运行环境、湖泊属性库与湖泊空间库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张闻松  宋春桥 《遥感学报》2022,26(1):92-103
湖泊提供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在维系生态安全方面发挥显著的价值。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湖泊类型各异,不同湖区间的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复杂。两次全国湖泊调查是国家尺度的湖泊变化监测的开创性工作,近年来伴随遥感数据源的海量积累和湖泊遥感提取方法的快速发展,大尺度湖泊水体变化遥感监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人工判读、湖泊类型判别依据和遥感数据源时相的差异,湖泊水体遥感提取结果及面积估算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首先,本文总结了现有全国尺度湖泊监测研究的遥感数据源、方法和结果,分析了不同研究分析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其次,本文基于1980s—2010s时段Landsat影像制图的湖泊水淹频率数据集的最大水域范围信息,提取并生成了全国湖泊新编目,以其作为该时段内湖泊判定和水体变化监测空间约束的统一参照,避免了因遥感数据时相与年际、年内湖泊水域范围波动对遥感提取结果及湖泊面积计算带来的差异。最后,本文从湖泊水淹范围频度的统计角度,初次提出了可体现湖泊面积年内与年际变化情况的统计指标——概率等效面积,用于监测和指示湖泊水域动态。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有3741个最大水域范围大于1 km2的湖泊,总面积约93723 km2,其中青藏高原湖区的湖泊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总面积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全国湖泊总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不同湖区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青藏高原湖区和新疆湖区湖泊面积显著上升,东部平原湖区、内蒙古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显著下降,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波动式变化、趋势不显著。研究结果总体表明中国湖泊水资源的时空不平衡状况在加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取遥感图像光学增强、地学分析和历史资料论证的方法,研究了太原断陷盆地古湖泊的演变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研究中应用了1973年12月11日,1977年5月9日和1979年10月23日三个年代的春、秋、冬季节的MSS5(+)与MSS7(-)的图像,并采用比值法提取信息,共选用了11个组合,提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湖泊的轮廓界线,同时还应用光电扫描仪量算面积,进行定量分析。最后,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确定了古湖泊的时代、森林植被的破坏及湖泊收缩乃至灭亡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西藏那曲南部湖泊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图像、SRTM的DEM数据为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并计算了1970—2010年那曲南部地区12个湖泊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其中9个湖泊1990—2010年间水位变化情况;然后分析该地区降水量、气温、最大潜在蒸发量、冻土、冰川雪线的变化规律;计算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以简单的水文模型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2个湖泊中除了格仁错面积减少以外,其他湖泊面积在40 a间都处在增长状态,其中湖泊面积增长主要发生在2000—2010年,这期间12个湖泊增长总面积达743.88 km2,占40 a总增长面积的63.95%;9个湖泊的水位也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些湖泊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45 a气温上升造成的冰雪、冻土融化,降水量增加,而且该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