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全球构造新学说──涌动大地构造理论简介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曾给地质科学带来了一场具有跨世纪意义的革命,使地质科学各个领域得到迅猛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地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暴露了板块构造学说的许多缺陷,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地质事...  相似文献   

2.
陈焕疆 《地质论评》1985,31(6):559-563
近十年来,板块构造的发展趋势仍然是海洋地质研究占优势,业逐渐转向对大陆地质以及海洋和大陆在内的岩石图动力学与演化的研究。而现在提出的岩石图板块动力学与演化。包括新生的大洋,增生的大陆,潜没的大洋与消失的大陆等新的研究课题,不仅对一些传统的地质观念进行了冲击。而且必须对七十年代初期至中期建立的板块构造模式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年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和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由于古老板块构造遗迹常遭到后期构造的破坏,不易辨认。所以我们追溯亚洲的板块活动将自显生宙开始。由于在亚洲震旦系或上元古界常与古生代地层平行叠覆,所以实际上古板块的活动是从震旦纪或晚元古代开始的。在不同时期各板块之间随时都有变化。用一幅图勾绘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分布范围是困难的。但为说明亚洲板块构造的发展,兹姑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并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板块构造图的制图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延林 《青海地质》2001,10(2):5-17,25
通过编制区域性1:300万“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和1:50万“柴达木北缘板块构造地质图”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学者对这两份图件的审查意义及建议,重点讨论有关区域性板块构造图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供区域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板块构造的起始和演化是固体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分析可以较全面地用于研究全球构造体制的变化对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记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板块构造样式随着地幔潜在温度的降低,会经历一系列的演化并最终在新元古代末期转变为现代样式的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的演化也显著影响着地质历史时期地幔热状态和地表-深部的物质循环,岩石地球化学大数据研究是揭示这些地质过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加强我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油气地质研究必须立足于全球,要搞清我国不同时期海相地层的发育特点,首先要解决其在全球板块构造演化中的定时定位问题,对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的研究,在观念和具体方法上都要区别于陆相油气地质理论,特别是海相油气地质数据库的建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引言 最近作者用板块构造观点编制了一幅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从这幅图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亚洲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它并非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块,而是由于地壳长期以来分离聚合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开始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无定论。亚洲大地构造图的编制,主要是从显生宙初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磋跄七十漫空愁,秦岭三千东西横,全球构造林待研讨,寥廓江山无尽处,且自古稀话从头。金沙一线南北流米。遍地宝藏多寻求。欲弯真象更登楼。注:*秦岭、金沙江都是板块构造接触线。 全球构造就是板块构造。七律——参加国家计委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召开的板块构造座谈会有感@李春昱~~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中国东部海域是全球板块构造体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部各种地质现象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紧密相关。由于新生代以来板块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该区域丰富多样的构造单元,地壳-上地幔横向分布极不均匀。本文研究区域如图1中所示,在东经114°~145°,  相似文献   

10.
"蓝色风暴"与"红色革命"——论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旗 《岩石学报》2008,24(1):77-86
60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如一场"兰色风暴"席卷全球,开创了地球科学的新纪元。但是,板块构造学说也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板块构造学说解决不了大陆地质问题。大陆有不同于海洋的特点,大陆需要有新的理论。为此,美国构造学家在2002年率先提出了超越板块构造(beyond plate tectonics)的思想,开辟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者的研究发现,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不了花岗岩问题,应当另辟蹊径,开展一场"红色革命",创建有别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新的大陆构造学说。作者指出,板块构造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地幔柱构造也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大陆构造才是全球构造。文中回顾了中国大陆构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建议将大陆的形成与演化、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陆壳与地幔的关系和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作为大陆构造学研究的4个目标,提出4项研究任务,并建议以中国东部活化和青藏高原抬升两个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文中还探讨了大陆构造学研究的前景,分析了中国在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指出开创新的大陆构造学说,需要国家的大投入,思想的大解放和人才的大引进。  相似文献   

11.
造山带地层学和沉积学是现代地层学、现代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相结合,应用于大陆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研究领域,其主导思想是板块构造环境控制并影响了造山带地层发育、沉积作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其哲学依据是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质演化突变观。  相似文献   

12.
杨宏伟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学报》2016,90(9):2206-2218
一直以来月球上都没有发现像地球上一样的全球板块构造现象,被认为是属于单板块构造的行星体并且是不活动的。随着月球地形探测精度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地质现象表明月球并不像之前想象的一样是不活动的。高精度的月形数据显示出了月球上除了存在众所周知的(撞击作用产生的)复杂的撞击构造外,仍然存在许多可能由内生作用产生的构造特征:如裂谷、山脊、火山群等。本文利用最新高精度月球激光高度数据(LOLA数据)建立了全月60m(相当于7秒网格)高精度月形图。由于数据量超大(TB级别),作者编写了基于并行架构的集群计算处理代码,其计算效率提高了近300倍。基于这些图件,作者在全球范围内找出许多重要的构造现象,并根据其构造及地质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像之前认识一样,月球上的确存在许多地质构造体是由月球的内生地质作用所产生,并建立对于月球结构和构造的新认识。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像地球上全球尺度的线性山脉只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无板块构造的行星上,就像月球一样,会产生大面积的高地(月陆)和低地(月海地区),这种地质现象很有可能是行星地壳岩浆演化的直接结果。在文章最后,作者还将制作出的60m分辨率的全月月形系列图件附后并公开,以方便其他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并以此敬献中国地质科学院60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13.
黄开年 《地质论评》1989,35(6):580-581
在70年代以来出版的英文的地质学论著中,以板块构造为书名的已不下5种。不过,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创建板块构造学说的经典论文的选集,要么是关于该学说的定性的概括介绍。能够定量计算和预测岩石圈板块的运动,使板块构造理论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活动论大地构造假说。在板块构造理论业已确立20多年的今天,大多数地质工作者和地质院系的学生对  相似文献   

14.
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地学领域中有国际性的“上地幔计划”(UMP),进行地质(包括超深钻、地震、古地磁、古微生物、地热、地球化学、高压物理、同位素等)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海洋地质科学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六十年代末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实施,使海洋地质科技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涉及全球构造——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而且在现代海洋沉积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海底矿产成矿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从本期起开展“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专题讨论。大陆构造研究是当前全球构造的个心课题。我国是以大陆为主体的国家,为了探索板块模式在大陆上的具体表现,揭示大陆构造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探求大陆构造的控矿规律,为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有关板块构造和大陆构造的讨论作必要的准备,本刊特征文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感谢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同志为此讨论作序。  相似文献   

16.
古、中生代之交的全球泛大陆聚散、特提斯洋的演化、显生宙最大的生物更替事件,以及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的确定,是目前国际地学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也是揭开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板块构造动力学和生命发展本质的关键.我国不仅具有世界上罕有的这一时期最完整的地质记录,成为各国地学科学家青睐的地区,而且我国地质工作者对这一时期的地质研究亦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各界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从全球对比探讨华北克拉通早期地质演化与板块构造过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板块构造理论为 2 0世纪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如何在新世纪发展板块构造、推动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新的挑战。世界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花岗岩绿岩带、高级变质区 ,新太古代造山作用 ,早期大洋地质记录与古板块构造 ,以及超级大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此全球构造背景下 ,华北早期地质演化的相关重大问题包括 :新太古代典型造山带地质演化、碰撞过程及其盆山耦合作用。围绕新太古代蛇绿岩的研究 ,特别是豆荚状铬铁矿及地幔岩 ,将提供早期大洋岩石圈性质、扩张运移过程的重要线索 ,并提出早期板块边界划分标志及其洋陆作用过程。华北中部造山带及蛇绿岩混杂带的洲际对比 ,对认识华北与最古老超级大陆聚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孟  金蒙 《地质科学》1979,14(3):205-214
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过描述和讨论。但是,直到板块构造提出之前,混杂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知,我国台湾、祁连山、西秦岭、喜马拉雅山等地都有混杂岩分布。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在金沙江沿岸的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证实,四川乡城、得荣一带是混杂岩分布的又一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19.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19,46(6):1253-1258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对地球上各个大陆形成演化作了多年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认识千差万别。如最早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出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等。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全球7个大陆不会漂移,而且也无充分依据将地球划分成几个板块。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机制基本是合理的,但是,板块划分依据不足、各板块的界线不明确、各板块的地质差别及特征不清楚等。所以,笔者认为全球各大陆整体是不分的,各个陆块地质时期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蛇绿岩与大陆缝合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84,(4):359-372
从六十年代以来,被誉为“地球科学革命”的板块构造学说,引起广泛的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能圆满地解释地球的主要面貌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板块构造的概念是近二十年来从各海洋区搜集的大量地球物理资料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阐明洋壳(约200兆年)的构造比陆壳获得较大的成功。由于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全球动力学体系的框架,使人们对中生代以来的大陆演化的许多作用有所了解。对板块学说有兴趣的地质工作者,想根据均变论的原则,去解释古大陆的形成、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