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咏宏 《四川气象》2001,21(3):28-29
运用天气学原理和数值预报方法对巴中市“2001.4.9”强寒潮,大风天气过程作出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M5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诊断分析了北京“12.7”强降雪的发生机理,发现500hPa湿位涡与降雪区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7,(1):14-15,20
1996年2月17日起,东范市受到寒潮侵袭,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低13.8℃,过程最低气温3.4℃,造成一次长达11天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使东范市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香蕉生产损失严重。本文对这次天气过程作一简单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1.1寒潮的酝酿和爆发500hPa图上9日08时西欧地区有一低槽,槽前的暖平流使乌山地区的弱脊发展。11日08时乌山脊建立,其下游的新西伯利亚地区有冷槽发展,冷中心为-44℃,槽区及槽前冷平流强烈,700hPa和850hPa均有反映,西欧大陆冷高中心为1040hPa。13日OS时冷槽移到贝湖东侧,槽后冷空气开始…  相似文献   

4.
从环流背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数值预报应用等方面对四川盆地2003年3月上旬发生的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水对降温的影响。从中得出强降温的发生不仅与冷空气的强度有关,而且低空急流的存在对降温的幅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指出,在数值预报中低层为负变高的情况下。对冷空气入侵而带来的增压作用应该有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10日~12日运城市出现了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和中~大雪,本文从天气学原理及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这次全区性的强寒潮是在高空倒Ω形势下,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堆积,当乌拉尔山阻高崩溃,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南下的冷空气又在高空急流后部的上升气流作用下绝热上升膨胀,强度加强;同时与本地前期气温明显偏高密切相关。另外,充足的水汽输送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是与本次寒潮相伴强降水所必需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6.
“2.17”寒潮天气过程特征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潮影响概况1996年2月16日夜间,寒潮冷锋越过南岭,自北向南掠过连州市,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16.6℃,并伴有5~6级偏北风和小雨。20日气温达最低,本站日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0.3℃,高寒山区(潭岭气象站)日平均气温-3.1℃,最低气温-4.7℃。低温、阴雨天气持续到27日。寒潮人侵后,全市出现了冰冻和积雪,高寒山区积雪时间长达7天,并出现了十多年所未见的冰凌(雨淞)天气。由于这次寒潮强度强、范围大、降温剧烈,低温持续时间长,使我市遭受严重灾害。尤其是农经作物、水产、畜牧业损失较大。部分乡镇因…  相似文献   

7.
对1998年3月19-26日一次强冷空气造成的寒潮天气过程的中期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以东阻塞高压的形成,国强和崩溃的高空形势以及面气压场特征进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天气是典型的欧亚环流发展和东亚大槽建立的过程,表现为由纬向环流转变为经向环流的环流形势调整,且以冷空气积聚,冷却和大举南下的为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国兵 《四川气象》1998,18(2):22-25
1998年3月19-21日,重庆市爆发了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普遍降温10℃以上,同时出现了5天左右的低温阴雨天气。本文利用15-21日的天气实况图以及欧洲中心的数值预报对这次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梅其珍 《黑龙江气象》1996,(1):31-32,34
通过对黑河市历史上发生的每个寒潮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5种爆发寒潮的环流模型。并且着重分析了那些前期形势在天气图上表现不明显的寒潮过程,以便今后加强对寒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宁夏冬季寒潮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结合宁夏冬季寒潮预报指标,对2008~2009年冬季2次寒潮天气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天气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宁夏冬季2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和成因,得到了一些宁夏冬季寒潮预报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许爱华  乔林  詹丰兴  牛星球 《气象》2006,32(3):49-55
利用NEC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3月10~13日一次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寒潮及寒潮天气主要成因是(1)西欧上空500hPa强暖平流致使在西伯利亚地区形成阻塞高压,建立横槽,横槽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超极地冷空气和西路冷空气合并加强;形成了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2)两个短波槽东移侵入阻塞高压,使得横槽两次建立和转为竖槽,导致强冷空气大举南侵。(3)寒潮带来大范围强降温、700hPa西南急流与冷空气交汇、1000hPa以上层气温在0℃以下的垂直分布,为南方大到暴雪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凝结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4-06-29西安地区出现由强对流引发的短时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从诊断的角度对这次强对流天气予以分析和研究。发现此次强降水是地面上冷式锢囚锋在形成的过程中,暖湿气流受到夹击,遇到中低层“人”字型的切变强扰动及高空冷平流的触发形成的;前期晴热高温为大暴雨积聚了能量;台风“蒲公英”北侧东风气流及其带来的水汽起到了重要作用;雷达回波上中-α系统的飑线和中-β系统的对流单体是造成西安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部一次强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天气图、地面中尺度风场、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2002-07—02发生在陕西中部一次强风暴天气的形成机制,指出这是一次由中空低涡造成的强风暴天气过程,表现为多个局地涡旋、对流单体合并发展,造成局地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4.
应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的FNL格点资料、FY-2C卫星监测以及西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实测资料,对2005-05-30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蒙古冷涡旋转,从后部甩下冷空气与西风槽前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了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进而发展形成飑线造成的;动力结构上,陕西飑线较美国O gura研究的中纬度飑线的入流和出流速度偏小,飑线后部形成的最大上升和下沉运动的速度偏小,高度偏低;雷达观测资料上,强的基本发射率与速度的大值区长时间相伴,并有“逆风区”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19712006年许昌地区逐日、逐月、逐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变换,分析许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许昌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大,且雷暴日数年代际趋势变化阶段性显著,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年雷暴日数变化呈略微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个/10a;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存在着准4 a和1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6.
陕北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12月20日-22日运城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过程,从高空、地面天气形势以及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属于贝湖横槽迅速转竖型,冷高压及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爆发。物理量场上,横槽前有正涡度中心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槽后负涡度及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横槽迅速转竖;自下而上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得高空风动量下传,巨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和变压差,引起地面大风。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资料和1°×1°NCEP格点资料,对2006年4月河南省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亚洲上空的极涡异常增强是本次强寒潮的行星尺度系统;南、北槽同位相叠加使不稳定小槽发展加强,槽后强冷空气南下是本次强寒潮的直接影响系统;正湿位涡与冷空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中路冷高压整体南下的过程中,东路冷空气补充造成豫东和豫南的强烈降温;本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中,强降水发生在MPV2≥0、MPV1由<0转为>0的地区,且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MPV1由<0转为>0之后6 h内.  相似文献   

18.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图,对2010年1月19—22日从西北方向入侵的强冷空气引发大面积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主要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内聚积一股较强的冷空气(高空500hPa冷中心强度达-45℃、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060.0hP)。西西伯利亚的阻塞高压与贝加尔湖高空冷槽共同作用,西北路冷空气不断向东南侵袭,乌兰察布市处于西风带控制,横槽沿西风带向东移动分裂为两股冷空气。阻塞高压前偏北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引发横槽转竖并向南加深。持续性降温导致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2020年3月28日发生在常州地区的一次罕见强寒潮引起的降雨、雨夹雪和雪不同相态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3月末罕见强寒潮和降水主要是在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与地面冷高压配合下,强冷平流入侵以及850 hPa明显干层的蒸发(或升华)吸热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中低层温度的急剧下降,导致降水相态发生变化。(2)双偏振雷达监测到3种降水相态呈现出不同的偏振变量特征:降雨相态向雨夹雪转变时,反射率因子Z增大,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增大,相关系数CC有明显的低值带状分布,呈现出Z>30 dBz,ZDR>1 dB,CC<0.95组成的雨雪相态混合区域;而纯雪则为Z>22 dBz,ZDR<1 dB,CC>0.98。(3)雨滴谱仪显示降雨阶段主要由高浓度小粒子构成,雨滴速度-尺度谱呈现为倾斜的带状;雨夹雪阶段数浓度减小,粒径范围较宽,质量加权平均直径明显增大,雨滴速度...  相似文献   

20.
乌拉特中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拉特中旗2010年3月13—15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出阻高崩溃型寒潮天气过程形成发展的特点以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