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毅  顾左文  袁媛  张明  顾春雷  王雷  徐如刚 《地震》2009,29(2):133-140
通过在苏、 鲁、 豫、 皖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开展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算了该区域地磁基本场和地磁异常场总强度和水平强度的曲面样条模型, 并绘制相应的地磁图和地磁异常图, 探索研究局部地磁基本场的变化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区域地磁基本场矢量测量, 能相对精细地反应区域地磁基本场空间分布, 分辨存在的地磁基本场异常, 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提供科学数据和相关地球物理场变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绝对地磁测量预报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称为地磁等变线预报法的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的新的处理方法。该方法既可将全国分散的地磁台站联系起来,使原来不能发挥作用的台站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可避免校正长期变差异的麻烦,达到大台距台站之间可直接作差值图的目的。这样,可能为地磁绝对测量预报地震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为该手段在预报地震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创造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全国地磁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震磁前兆与地震预测,在华北地区,川滇地区与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布设了监测网,开展了常规地磁测量,取得了大量的准确可靠的资料,磁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信息,并较好预测了诸如1975年M=7.3辽宁海域地震等若干地震,今后应当加强地磁测量工作,以推进地震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全面系统回顾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地磁测量、地磁图和地磁模型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中国人独立进行的地磁测量;评述了1932年山东半岛地磁图,1915.0和1936.0年中国(部分地区)地磁图;1945.0年东亚地磁图;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图以及1946.1年四川北碚地区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并根据1936年地磁数据计算研究了1936.0年中国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以及1900.0-1940.0年5个年代的中国地磁数据集、地磁模型和地磁图.对今后我国地磁测量研究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震活动区的地磁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为了监测新疆地区潜在的强烈地震,2003年在该地区建立了N和S两个地磁测网并进行了地磁三分量测量.在N和S两个测网所选建的51个测点周围环境良好,地磁梯度小,适宜地磁测量.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G-856磁力仪、DI磁力仪与GPS仪器,应用GPS测定方位角,DI磁力仪测量地磁偏角D与倾角I,G-856磁力仪测量总强度F.应用新疆地区乌鲁木齐与喀什地磁台站的资料,分别通化了N和S两个测网的地磁测量资料.该地磁通化值的平均标准偏差σ为:F的σf=0.20 nT;D的σd=0.06′;I的σI=0.03′,表明地磁测量资料准确可靠.根据上述地磁测量资料,应用精度高的spline方法,得到了N与S测网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可以准确地描述N与S测网的地磁场及其地磁异常场.该地磁分布为今后在新疆地区的震磁研究与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6.
九江-瑞昌MemSsub5.7地震地磁异常的观测与分析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发生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磁基本场测量和相应的ldquo;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显示,震中周围100 km范围内存在显著的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 而该异常在ldquo;1970.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中并不存在. 2005年12月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21个测点上进行了地磁重复测量, 并建立了ldquo;局部修订2005.0中国地磁基本场曲面样条模型rdquo;. 该模型显示,震后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明显减弱. 因此认为,ldquo;2005.0九江——瑞昌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异常rdquo;是地震地磁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强地震发生前地磁总强度测量异常较明显,因而具有一定的监视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北高加索地球物理观测台站(埃尔布鲁斯火山地区)记录的地磁变化的分析已经完成。识别出在印度尼西亚灾难性的海啸地震形成期间观测到了准谐波地磁异常干扰,描述了地球磁场变化结构的形态效应。所引用的实验结果使我们大概了解了地磁活动性和一些海啸地震的相关内容。在所有的观测实例中,地震事件都发生在磁场各分量之间的特定比条件下;并发现在磁场变化结构中,我们成功识别出反映该研究区内海啸地震孕育和发展条件的地磁扰动超低频准谐波波形。本文中并不考虑海啸地震的预测,因为即便我们能在某些特定指标上识别出地磁场,但是目前在震源区,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间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及其在野外震磁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 8 5 6质子旋进磁力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微处理机控制的智能化磁力仪 .适合于震磁前兆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 .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性能试验结果 .最佳的震磁观测应当是以质子磁力仪观测地磁总强度为主 ,配合地磁 3分量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 .  相似文献   

10.
长春地震台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影响的试验分析于凯锋(吉林省地震局长春130022)主题词:地磁测量,大地电流,干扰分析1前言长春地震台的地电和地磁两种观测手段建在一起,观测结果表明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主要干扰表现为GSI仪器...  相似文献   

11.
"New" water     
Wood WW 《Ground water》2008,46(4):517-517
  相似文献   

12.
"译编"序     
《内陆地震》2005,19(4)
  相似文献   

13.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16.
17.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的科学体系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现代地震学同样需要基础研究、支撑技术和科学工程,其中,最后一个体系即相当于实时地震学。实时地震学调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强调地震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社会与公众的服务,是地震学发展的“最高境界”。实时地震学需要基础研究和现代技术,更需要建立地震速报系统、地震趋势分析系统、灾害评估系统和地震救灾系统这样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09年5月开始以北京市地震局板桥台、东三旗台、赵各庄台等7个台站为试点,逐步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网络化改造,在保留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从各台为期半年多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运行稳定、产出资料可靠且改造方案成本低,为"九五"前兆仪器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