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东亚季风涌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琚建华  孙丹  吕俊梅 《大气科学》2007,31(6):1129-1139
将NECP/NCAR资料中850 hPa纬向风分量进行30~60天带通滤波,用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来表征东亚夏季风涌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分别出现涝年时,都伴有很显著的季风涌向北传播的特征。季风涌的北传实质就是季风中来自热带地区ISO的向北传播。季风涌北传过程中,得到来自东西两侧纬向传播的ISO补充。纬向传播的ISO在110°E~120°E附近汇合后增强自热带地区向北传的季风涌,使得季风涌在经向上可以继续向北传播,并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大尺度降水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纬向补充的ISO特征差异对我国东部大尺度降水位置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9—2020年逐日的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全球CMAP再分析降水资料,探讨了气候态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过程及与我国夏季相应的降水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季节内振荡(CISO)活动是亚洲夏季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时间北传的亚洲热带夏季风CISO称为亚洲热带夏季风涌,主要有南亚夏季风涌和南海夏季风涌。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发展阶段,印度洋区域低频气旋与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区域被低频东风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发生,降水中心位于两广地区。当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活跃阶段,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气旋和对流活跃,东亚低频“PJ”波列显著,我国降水中心北移到长江以南的附近区域。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减弱阶段,孟加拉湾与南海低频气旋消亡,对流减弱,低频西风加强,日本南部附近为低频反气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低频南风活跃,降水中心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南地区已基本无降水,此阶段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发展阶段基本相反。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间歇阶段时,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  相似文献   

4.
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对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19,他引:43  
利用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东亚夏季风区的低频振荡及其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关系。研究发现,东亚强季风涌年,准30~60d振荡的影响显著,容易造成长江中下游多雨;东亚弱季风涌年,准30-60d振荡减弱,10-20d低频振荡为主要的振荡周期,容易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旱。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低频振荡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影响。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中低频振荡传播规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中长期预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触发闪电开展了电流注入地网后地电位抬升反击氧化锌电涌保护器的试验研究.结合真实雷电环境下测量的电涌保护器两端残压和流经电流的数据,对一次触发闪电引发的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损坏事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电流注入地网后,回击过程瞬间的大能量和长连续电流过程累积的能量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损坏了氧化锌电涌保护器.回击发生时,较大的...  相似文献   

6.
影响登陆台风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2—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影响热带气旋降水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强度是影响台风降水中心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形作用使迎风坡及降水中心雨量增加,背风坡雨量减少,从而使降水分布更不对称、更不均匀;冷空气入侵热带气旋外围可大幅度增加热带气旋外围及倒槽的降水量,但入侵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冷空气使热带气旋强度减弱,造成中心附近降水明显减少;大陆及其近海湿度场对热带气旋降水起到较大影响作用;台风及其倒槽影响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湿Q矢量对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的风场、温度场、温度露点场进行动力释用,并考虑地形强迫作用,得到一个独立于数值模式直接预报输出降水场的释用预报降水场即湿Q矢量释用(QMVIP)技术。结合2010—2014年汛期(6—9月)登陆我国华东14个历史台风降水实况资料以及华东区域中尺度模式(基于WRF V3.1)(简称WRF模式)预报产品,统计检验分析了QMVIP技术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定量预报能力。结果表明,QMVIP技术较WRF模式明显改善了对25.0 mm·(24 h)-1以上及50.0 mm·(24 h)-1以上降水的定量预报能力。进一步结合“菲特”台风(2013)登陆前后所引发的24 h累积降水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QMVIP技术对台风暴雨落区、强度的反映能力均优于WRF模式。这表明,湿Q矢量释用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数值预报模式对登陆台风定量降水预报(QPF)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站加密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1521号台风“杜鹃”登陆福建减弱过程中造成宁波异常强降水原因,结果表明:本次宁波强降雨是由“杜鹃”减弱后的外围云系在加强西进的副高边缘通过对流发展引发的,伴有强雷电,具有低质心降水特点;中低层大范围、长时间持续的水汽能量输送给本次强降水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散度出现负值、极小值、变大与强降水的开始、增幅、结束有提前12 h的预示期;能量场的梯度大小和位置对台风暴雨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强降水发生在能量场梯度大值区出现12 h之后;本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不稳定条件下,并伴有和暖湿气流相联系的湿位涡水平分量的发展,触发了垂直涡度的增长;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和强度对未来1 h降水预报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001和2006年盛夏登陆中国南方并造成巨大灾害的两次热带气旋过程为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1年0103号"榴莲"和2006年0604号"碧利斯"热带气旋陆上维持和暴雨增幅的大尺度环境场及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榴莲"登陆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构成了典型的"北槽南涡"天气形势,"碧利斯"登陆后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方大陆高压坝和南侧副高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高压脊所包围,有利于其环流维持。2)"榴莲"和"碧利斯"陆上维持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但是在"榴莲"活动期间,100°E附近越赤道气流表现突出,而在"碧利斯"陆上活动期间,80°E附近越赤道气流尤为显著,它们都增强了当时的西南季风,把大量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注入登陆后减弱的"榴莲"和"碧利斯"环流,使其非但没有很快减弱消亡,反而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不消。3)2001和2006年东亚夏季风存在明显低频振荡,2001年低纬夏季风10~20d低频振荡显著,而2006年则以30~60d低频振荡为主,由不同低频振荡周期表示的低纬季风涌均存在明显的北传特征。当低频振荡处于极端活跃位相时,季风涌最为强盛并侵入"榴莲"和"碧利斯"环流系统,正好对应着当时的台风暴雨剧烈增幅。此外,低频气流的辐合和低频水汽输送也是"榴莲"和"碧利斯"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区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观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市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的影响,以期为丹东市区酸雨的评估和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丹东市区酸雨pH值空间分布较均匀,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秋季降水pH值最低,且酸雨频率最高。不同级别降水量与降水pH值相关关系较大,雾有利于增强降水酸度。丹东市区出现酸雨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南风,降水前期和降水期间地面风速对酸雨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850hPa的24h变温、降水前12h的风向及降水时的风速对丹东市区降水pH值影响较大,酸雨的850hPa主导风为偏南风;逆温和K指数对酸雨污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和VWP产品,分析了2003年4月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的风场特征。第一个强降水时段中,对流层低层偏南风与高层东北风叠加.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为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第二个强降水时段中风场结构则完全相反。低层东北风与高层西南风叠加,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为上暖下冷的稳定风场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杨成芳  张飒 《山东气象》2002,22(2):16-18
将舒适度指数等 1 0种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整和在一个工作平台中。通过该系统 ,预报员一次录入气象预报要素 ,即可获得所有济南市环境气象预报产品 ,然后包装和分发 ,因此大大提高了预报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4-2012年天津12个气象站的降水、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天津春季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津春季降水空间分布主要有全市一致型和南北反位相型2种分布型,其总方差贡献接近90%,2013年春季为全市一致型。2)东亚冬季风、北极涛动(AO)和西太平洋副高是天津春季气候的主要影响因子。3)2013年,东亚冬季风偏强,AO冬、春持续负位相,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东,均指示天津2013年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低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分析济南盛夏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它们的环流形势存在历史相似;高低空急流的强弱、冷空气的路径对地面气旋的移动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暴雨的产生与特定大尺度背景下中尺度系统的出现有关;抬升作用、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是生成大暴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咸宁市2006年4月11日强冰雹天气过程发现:本地强烈增温、增湿、降压、不稳定能量的充分积累以及高空急流特殊配置与冰雹的出现密切相关,雷达探测在冰雹出现时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影响黄河下游断流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黄河下游断流的气象因素 ,结果表明 :降雨量减少造成产流量减少是影响黄河下游断流的重要原因 ;气温升高 ,蒸发量增大 ,造成农业灌溉等用水增加 ,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而各区间耗水量的增加 ,使进入下游河道的水量减少是断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春季马铃薯晚疫病的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厚桐 《山东气象》2002,22(2):12-13
分析滕州市 1 999~ 2 0 0 1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 ,本地浸染状况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初步揭示本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规律 ,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和防治 ,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科学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济南市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点。该系统集资料采集与处理、指数预报、综合集成及产品分发于一体,以T213预报产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本站当日天气预报等为预报因子,可制作20多种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产品,提高了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从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汉中市2002-04-03-05雷暴暴雨天气,得知能量持续增大形成高能舌、大气极度不稳定,配合地面冷锋发生区域性强雷暴,500、700、850hPa三支暖湿气流和地面冷锋呈准静止使得雷雨长时间持续导致暴雨。  相似文献   

20.
济南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本亮  李艳平  杨芙蓉  胡鹏 《山东气象》2007,27(2):31-32,42
通过对1971—2005年济南雷暴资料分析表明:济南雷暴的空间分布呈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且市区少、郊区多的特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市雷暴呈减少趋势,市区雷暴呈增多趋势;济南雷暴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无雷暴,季节性明显;济南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下午到前半夜为雷暴活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