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福州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交流了我国计算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论文及应用各种计算方法研究地球物理问题的进展报告计六十余篇。这些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部分,即:地球物理学中的数据处理;合成地震图与反演理论及其应用;地球物理学中的有限单元法;地震震源与地震矩张量;岩石圈和地幔对流。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球物理》2013,(4):I0002-I0002,F0003
9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5家单位的专家、老师和学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油气地球物理探测”。会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肖立志院长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大恩副校长致欢迎词。本次一天半的研讨会共交流30篇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反映了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计算地球物理进展学术讨论会于1984.11.5—11.9在福州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有31个单位72人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傅承义教授和常务理事曾融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报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宠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大会收到论文53篇,其中33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15—18日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39名,他们分属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石油工业部、高校系统等3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35篇,大会宣读29篇,会议由计算地球物理专业组组长陈运泰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11月13日至19日在天津市举行了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是继1978年第一次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以来又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个产业部门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田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6.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2日至24日在石家庄举行,全国有关45个单位1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代主任陈运泰主持,常务理事熊光楚到会指导并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勘探地球物理学家们提供讨论问题、交流经验的论坛,增进国际同行们的合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2002年7月9-12日在新西兰惠灵顿召开的2002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固体地球物理专题的交流情况,介绍了该专题的16个子专题当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12.20—12.23在北京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4篇,内容涉及地震波传播问题,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和试验,地震震源理论及近场地震学,位场和电磁场的反演问题,地球物理测井理论研究等。这些报告反映了一年来我国计算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其中波动方程反演问题已开展了非线性问题的讨论;偏移问题已开展弹性波偏移的研究;进行了三维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研究。还有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噪音干扰下的广义  相似文献   

11.
为执行中国、土耳其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第6次会议协议纪要中的技术合作计划,应国家地震局邀请,以土耳其公共工程与住宅建设部灾害事务局副局长泰兰·阿塔奥格鲁为团长、地球物理工程师希南·詹柯格鲁为成员的土耳其地震代表团一行2人于1989年6月24日—7月11日访问了我国。代表团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就地震预报、先兆观测技术、地震危险区划、强震观测和资料分析以及防震抗震研究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远东区域地球物理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5月13—17日在哈巴罗夫斯克城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是由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学术委员会“区域地球物理研究”室和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主席团各部门间协调理事会下属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协调委员会“远东地球物理研究和深部结构”室共同主持的。会上讨论了两个问题:(1)远东大陆部分深部结构特点和今后的区域地球物理研究方向;(2)远东主要金属矿区的深部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4日—19日在西安举行。到会中国代表282人,分布在18个部、委的168个单位;国外代表35人,来自四大洲的7个国家。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顾功叙教授任大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的、有国内外20多家厂商参加的勘探地球物理仪器展览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将交流近几年勘探地球物理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重点是:①寻找隐蔽油气藏及深部隐伏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②直接寻找油气和间接寻找各种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③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种矿藏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深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与计算地球物理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联合举行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0余人,学会名誉理事长顾功叙到会讲了话。 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人工地震测深资料的新成果;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重磁探测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大地电磁测深的新进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研究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地震活动的深部条件等。从这些论文看出,近两年来深部构造的探测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并引起人们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16.
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BISEG’89)于1989年8月22日—26日在北京图书馆新馆召开。设有47个展台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设备展览会(其中国外的展台36个)与会议同期展出。这次会议内容广泛,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展览会等。这样的技术交流会对于地球物理学家及其组织来说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9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进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4个单位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仪器和观测技术的进步,大部分地球物理学的成就来自日积月累的精心观测。随着当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已经使许多观测  相似文献   

18.
1990年9月11日至14日在泰安市召开了煤田物探专业的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主任赵文津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顾功叙、傅承义与理事长翁文波、副理事长夏国治、蒋宏耀分别向大会作书面发言或送来贺信。理事刘光鼎和孙文涛在会上发言并作大会的总结报告。中国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曲宝林也在会上讲了话。 来自全国7个部门的1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1篇,宣读了97篇,其中重磁8  相似文献   

19.
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月9日—1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61篇,宣读32篇。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现代沉积学特征;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岩浆活动特征;地球化学研究;古构造的恢复和重建,南海起源与演化的新模式;海洋地球物理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热流、重力、地磁和地震研究);东南亚国家滨海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区域石油地质和碳氢化合物潜力以及大陆架油气运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2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系统有关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等单位共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并对一些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