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期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6,(11):84-85
三峡工程开始156米蓄水2006年9月20日22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发出指令,三峡水利枢纽工程7号机组随即关停,三峡电站电力负荷开始降低,长江通过电站机组下泄的水流量开始下降,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正式启动。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高程,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此次蓄水将采取分阶段抬高水位的方式。9月30日,水位到达148米,停止蓄水两天,对三峡大坝的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然后再上升。蓄水过程中,中国三峡总公司…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湖区的水文过程,定量分析了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与洞庭湖出湖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减少了荆江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同时也改变了洞庭湖湖容变化的速度;相比还原情况,各典型年下9-10月洞庭湖出湖水量均明显减少,且10月份减少幅度大于9月份,11月变化不显著;9-10月荆江三口水量变化是洞庭湖出湖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11月主导因素是湖容的变化。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三峡水库蓄水量与洞庭湖出湖水量、湖容变化量的响应关系,在湖容不变情况下,洞庭湖出湖水量减少量约为三峡水库蓄水量的23%。  相似文献   

3.
方生 《地下水》2003,25(4):288-288
今年黄河上游频发洪水 ,最大支流渭河多次决口 ,九月中旬还出现第四次洪峰。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决定大量拦洪蓄水 ,提高上游刘家峡水库汛限水位 ,龙羊峡水库将上游洪水全部拦蓄人库 ,至 9月 14日已蓄水10 9亿 m3 ,小浪底、三门峡、故县水库联合运用 ,减灾、拦洪、减淤 ,让小浪底水库尽量拦蓄中游洪水 ,一个月滞洪运用 ,使水库蓄水由 2 3.8亿 m3 增加到 6 3.7亿m3。黄河大量拦洪蓄水 ,为下游干旱缺水的华北平原补充水源、抗旱灌溉、修复与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北平原 ,由于地下水大量超采 ,已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形成…  相似文献   

4.
辽西蓄水构造及找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蓄水构造的三要素,对辽西地区蓄水构造类型及蓄水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主要有水平岩层蓄水构造、褶皱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接触带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并指出了该区地下水找水方向和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三峡上游大型水库逐渐增多,上游水库在蓄水期内的集中蓄水明显削减了中下游径流,导致蓄水期内用水矛盾突出,也增加了三峡水库蓄不满的机率,影响三峡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通过分不同水平年模拟上游已建、在建和拟建水库的长系列运行,比较各控制站长系列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差别,重点分析三峡水库蓄水期各站径流受上游大型水库运行的影响。同时,在所得模拟后长系列的基础上,对三峡水库按既定蓄水规则模拟蓄水计算,分析不同水平年三峡水库的蓄水受上游大型水库蓄水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地下水库的概念、蓄水原理及理论基础、蓄水基础条件和方法及重大蓄水效益.建议建设地下水库蓄水示范工程,推广利用地下水库蓄水,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利用地下水库蓄水除具备水文地质基础条件外,还必须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它是水文地质学和水利工程学的交叉和结合,将来可能发展成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地下水库蓄水工程学”.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库蓄水构造的特点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旺林  束龙仓  李砚阁 《水文》2006,26(5):16-19
本文讨论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地下水库蓄水构造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即库容条件、水量交换条件、可利用条件和封闭性条件。同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库蓄水构造的因素,指出了地下水库蓄水构造和普通蓄水构造的差别,并介绍了三个典型的已建地下水库的蓄水构造。  相似文献   

8.
水库蓄水对库底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杰  朱俊高  王克东  徐建荣 《岩土力学》2005,26(10):1591-1596
抽水蓄能电站常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库底防渗护面处理,过快的蓄水速率和过大的蓄水水头可能导致库底护面开裂。以某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为例,用考虑Biot固结理论的平面有限元法,在依据沉降观测点实测资料优化确定地基土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蓄水速率和蓄水水头对库底沉降量、沉降率及库底沥青混凝土应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速率对地基的最终沉降值影响不明显,而在蓄高水位历时内,地基的沉降增量和最大沉降率均与蓄水速率和蓄水水头有很好的相关性,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应变率仅与蓄水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是吉林省新的有效治水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汉学  常国纯 《吉林地质》2000,19(2):88-94,99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是治水的一个有效的效途径。这项工作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在吉林省是一个空白。本文阐述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蓄水原理、基础条件、国内外现状,论述了吉林省利用地下水库蓄水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蓄水效益远景。建议建设地下水库蓄水示范工程,推广利用地下水库蓄水,以缓解吉林省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局面,并能大大提高水利化程度 。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凌汛期槽蓄水增量来源,在分析实测冰情资料基础上,把槽蓄水增量分为水位壅高主河道蓄水量增大、主河道内河水转化为固体冰盖和上滩水形成冰盖及在冰下聚集等3部分,建立河冰动力学模型,模拟河冰生消及槽蓄水增量过程,利用2008/2009年度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实测冰情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滩地冰盖及冰盖下滞洪是内蒙古河段槽蓄水增量的主要来源,占最大槽蓄水增量的63.44%,主河道水位壅高引起的槽蓄水增量占26.56%,主槽冰盖蓄水占10.0%。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下泄的水沙条件,引起坝下游水沙过程及泥沙输移特性发生变化,影响下游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基于黄河花园口实测沉积物渗透系数与颗粒粒度参数,拟合了渗透系数K关于平均粒径d50及分选系数σ的经验公式,并用该公式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下游河床沉积物K的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三峡大坝下游渗透系数K整体上均呈向下游减小趋势,且越接近河口,变化幅度越小;(2)城陵矶以上河段,水库蓄水运用之后,渗透系数K值较蓄水前明显增大;(3)大通至徐六径断面间河段,水库蓄水后较蓄水前渗透系数K值变化幅度存在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种通过地形指数计算流域蓄水容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单元格蓄水容量的确定成为一个难题。考虑到单元格蓄水容量同地形指数之间的相似性,发现地形指数同蓄水容量间满足位移量为零的对数维布尔分布函数,建立了地形指数同单元格蓄水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可通过单元格地形指数求取单元格的蓄水容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中产流参数的离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失稳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到139m高程水位期间发生的特大型滑坡,也是三峡库区近年来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滑坡,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滑体物质组成包括上部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和老滑坡堆积体、下部为沙镇溪组泥质粉砂岩两部分,沿基岩软层顺层下滑。根据滑动特征,可划分为顺层滑动、切层剪出以及滑覆堵江和过江反冲区三个区。本文重点研究了降雨、水库蓄水以及组合因素下滑坡稳定性变化特征。在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系数K=1.18。未蓄水时暴雨状态下,稳定系数K=0.97,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20.9%;仅考虑蓄水而未降雨时,滑坡的稳定系数K=0.99,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18.3%;在蓄水到134m 强暴雨状态下,稳定系数K=0.93,与蓄水前自然状态下比较,稳定系数降低24.8%。反映了蓄水和降雨二者的组合对滑坡失稳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城区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治理工程行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地下水》2011,33(3):116-117
作为城市河道蓄水景观工程,如何解决蓄水与行洪的矛盾,是蓄水景观工程的难点,一方面要保证汛期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另一方面又要蓄水形成景观水面,但一般蓄水景观最佳时段与汛期基本重合,二者矛盾更为突出.武威市杨家坝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河道现状和已建堤防高度,结合上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排沙...  相似文献   

15.
以van Genuchten模型表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为基础,推导出流域单点缺水量,并结合TOPMODEL模型中地形指数与地下水位关系,建立了反映地形和土壤特征共同影响的蓄水容量模型,通过统计方法从栅格尺度蓄水容量获得流域尺度蓄水容量曲线,取代传统新安江模型中率定的蓄水容量曲线。以淮河流域紫罗山子流域为例,分析地形特征与土壤类型对蓄水容量的影响;并与实测流量过程以及原新安江模型模拟的流量过程对比,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场次洪水过程。模型将蓄水容量曲线显式表述,减少了新安江模型参数,为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蓄水水文特性变化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2007.07"长江上游洪水的还原计算,简要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水文特性变化,以及水库蓄水对下游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的影响.通过对建库前、135m蓄水以及156m蓄水3种条件下的洪水还原计算可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的升高,上游及区间洪水传播至坝址时洪量更加集中,洪峰加大,峰时提前,洪水传播时间大大缩短,洪水预报预见期也显著减少,预报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服务脱贫攻坚的基岩山区找水打井工作充分运用并丰富了蓄水构造理论,但缺乏对其类型的统一划分和属性的深入分析。以蓄水构造为理论指导,考虑地貌汇水、岩性赋水、构造控水等控制因素,以构造为主控因素,综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植被发育及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因素,系统总结划分出缺水基岩山区水平岩层、单斜、褶皱、断裂、接触、风化壳、复合、洞藏等8类20型35式蓄水构造,并借鉴、结合新构造控水理论和地下水系统理论分析总结不同尺度、不同类型蓄水构造的共性特征,从蓄水构造空间组合特征、边界水文地质性质、水动力条件、尺度效应、控水共生特征、开发利用实际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岩性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透水与隔水的相对性、汇水与蓄水的平衡性、尺度与系统的统一性、形成与改造的继承性和规模与目的的匹配性等蓄水构造属性。研究成果细化完善了缺水基岩山区地下水蓄水构造类型划分,总结提炼了蓄水构造属性特征,深化了对蓄水构造概念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既进一步推动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也可为缺水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并指导缺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长治盆地岩溶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耀军  武强  李树文 《中国岩溶》2003,22(2):96-102
用历史的观点,研究了长治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规律,系统地分析了岩溶水赋存及盆地岩溶水系统特征。研究表明,长治盆地属辛安泉岩溶水系统部分,是其西部一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该盆地岩溶水受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蓄水构造控制。单斜蓄水构造及地垒蓄水构造是建设集中水源地的理想地段,各煤矿矿井用水可在背斜蓄水构造中就近解决。根据各蓄水构造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合理布置水源地、科学确定取水量是岩溶水合理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中梁山岩溶山区竹林、灌丛、草地、园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凋落物和土壤的蓄水功能。结果表明,自然利用的竹林地、灌丛地、草地的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都远远大于其余两种农耕利用的土地。当自然利用土地改为园地、坡耕地以后,其表层土壤的最大蓄水能力下降31. 2%、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65. 5%、坡耕地的毛管蓄水能力下降34. 3%。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还使园地整个土壤剖面( 60cm)蓄水潜力增大4. 4% ,坡耕地蓄水潜力减少6.1% ,园地、坡耕地剖面土壤非毛管蓄水能力较自然利用方式土地剖面非毛管蓄水能力下降55. 7%。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整个剖面毛管蓄水量和前期含水量都以园地最高。从保水能力上考虑,园地是岩溶山区开垦土地较为理想的利用方式。建议加强园地凋落物的保护;在雨季尽量不让坡耕地空闲裸露,以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流域洪水模拟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洞庭湖水灾现状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水平衡方程对洞庭湖及四水水系的水情作了进一步的模拟分析。初步估计了流域的泄流系数Fo,保水系数Fs和蓄水系数FR。得到洞庭湖随洪峰入湖流量而变化的水位日增量和湘、资、沅、四水流域随集中降水量而变化的水位总增量。进而对洞庭湖水患的防治提出了综合的治理方略:(1)增加蓄洪面积,预田蓄洪;(2)增大泄流系数,有控泄流;(3)减少入流流量,有效蓄水;(4)加固堤防工程,有备无患。减少入流流量,有效蓄水,就是在洞庭湖上游的四水流域,除了增加水库型集中蓄水外,还要人工地增加降水滞流量,也就是在全流域增加分散性蓄水机能,进行研究水田蓄水、旱土蓄水、草地蓄水及林地蓄水等的蓄洪限度、实施技术及蓄洪以外的经济效益,以及流域人工增加降水滞流量的巨大潜力。本文分析认为,只有对洞庭湖及其流域的水旱灾害实施综合治理,才是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有效方略,将对湖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