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厦门市排海污水COD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污水排海是目前滨海城市排污的主要方式。城市污水来自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水中有机污染含量往往比海水水质标准允许量高出近百倍。目前的海洋环境污染一般也以有机染污为主。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是水质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污水所含有机污染物是个复杂的混合物,它们的含量一般都很微小,其中许多种类难以分离和直接鉴定,因此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水质控制工作中,常常采用某些比较实用的宏观参数作为指标。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是其中常用的一种[1]。它是海水水质标准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2]。也是近年来若干临海城市制定污水排海规划时水质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天然水体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环境中的H2O2与水体中的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密切关系,是影响化学物质(金属离子、腐殖质等)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表天然水中的H2O2主要来自表层水中可溶解有机物(DOM)的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粒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天然水特别是海水中胶体粒子的基本特性和最新研究成果,如胶体粒子的大小组成、粒径分布情况、逗留时间、对痕量金属的吸附、一些相关的分析分离方法以及在生态环境中的可能作用等,并对今后的有关研究方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5.
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水体系和海水-砂体系作为对比,研究了沙滩水体中溶解性石油烃的降解及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d内海水中石油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砂的快速吸附作用,3d以后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逐渐占据优势。两种体系中降烃菌数量及石油浓度的变化曲线表明,砂对油的快速吸附显著降低了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浓度,使得海水含砂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远高于海水体系。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当含砂体系中砂的粒径不同时,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半衰期可由海水体系的31.9d缩短到22.4d和19.5d。系统中砂的存在有利于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有约20%的石油污染物被吸附到砂上,然而这种去除是物理去除。  相似文献   

6.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天然水体中的Se(I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庆祯  张经 《海洋科学》2003,27(4):63-67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在1mol/L HCl介质中用KBH4作还原剂测定天然水体中痕量Se(IV)。利用正交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在确定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6nmol/L,对Se(IV)含量为0.51nmol/L和1.14nmol/L的样品分析精密度为3.9%和3.5%,方法的回收率为96%-105%,线性范围为0.06—250nmol/L。在不同介质中工作曲线的变动范围小于5%。  相似文献   

7.
传统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时检测限较高,无法测定部分海洋表层及寡营养盐海域低含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急需采用一种新的测定低浓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法.化学发光法用于测定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样品用量少,不受悬浮颗粒物、有色物质影响及样品批量测定等优点.本文通过探索载气流速、...  相似文献   

8.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体中的Sb(Ⅴ)和Sb(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的总溶解态无机锑(Sb(V+Ⅲ))和三价锑(Sb(c)).选择的最佳仪器条件为:灯电流60 mA,负高压-260 V,原子化器的温度190℃和氩气的载气流量600mL/min.Sb(V+Ⅲ)在1 mol/L HC1介质中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024μg/L,线性...  相似文献   

9.
季民  孙志伟 《海洋与湖沼》1999,30(6):731-736
1995年5 ̄11月期间,采取渤海湾海水,控制不同的试验水温和不同的有机物起始浓度,采用试验室模拟方法,测定COD生化降解曲线,依据CCD降解动力学理论,得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COD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经过归纳综合,建立了纳污海水中COD的生化降解动力学参数方程式,试验结果显示,渤海湾天津近岸排海污水COD生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降解速率系数k值介于0.023 ̄0.076d^-1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铁(Fe0)和超声辅助铁(US-Fe0)还原降解水溶液中氯乙酸,以及溶液初始pH值、Fe0投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乙酸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并对降解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Fe0还原氯乙酸的最佳条件是:pH值为4.0、铁投加量为4g·L-1,室温条件下反应16h。超声辅助对Fe0还原水中氯乙酸的反应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初始浓度为50μg·L-1时,US-Fe0还原降解DCAA和TCAA的降解率分别为87.3%和82.0%。Fe0和US-Fe0还原降解氯乙酸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对氯乙酸),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03×10-3 s-1(Fe0还原DCAA)、5.70×10-3 s-1(US-Fe0还原DCAA)和5.63×10-4 s-1(Fe0还原TCAA)、2.58×10-3 s-1(US-Fe0还原TCAA)。TCAA脱氯生成DCAA是降解的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英文species一词在生物学称为“种”或“物种”。化学借用以表示一元素在物质中所具的各种化学价态、结合状态。如铬有三价、六价之别,也可以与无机和有机物络合,也可吸附于胶体。这些均称为元素的型体。在一样品中,某一元素存于各型体中之总和为该元素在样品中的总含量。  相似文献   

12.
苯酚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南海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实验中作者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苯酚在沉积物上吸附前后的浓度变化,从而可以根据平衡浓度(Ce)和吸附在沉积物上的量(Cs)的关系来推测苯酚在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苯酚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同时很好地用Freundlich型、Langmuir型和线型三种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这说明其吸附行为比较复杂。另外,通过改变吸附条件发现苯酚吸附行为受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介质的盐度、温度、酸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饱和吸附量随着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介质盐度和酸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自然水样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海洋微型藻类为研究材料,探索和建立了适用于自然水样中低浓度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微型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厦门西海域真核藻部分种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天然水流中细颗粒泥沙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文杰 《海洋科学》1991,15(6):39-43
本文根据1978年水文测验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流对细颗粒泥沙絮凝的影响。从中得出:(1)絮凝使长江口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发生改变,出现竖向分层流。(2)存在一絮 凝临界流速,只有当流速小于该值时,絮凝泥沙的竖向运动规律才得以体现。(3)在小于絮凝临界流速的水流中,垂线不同高程处的絮凝条件受水流切应力制约。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萘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研究了在高压汞灯或天然日光照射下萘在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和蒸馏水中的光降解情况。萘的光降解过程受到包括光源、溶液介质、溶解氧、重金属离子、光敏剂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验证明,高压汞灯较天然日光更能有效地激发萘的光反应。开始的90min之内,萘的浓度慢慢下降,在照射90-120min后,萘的浓度迅速下降,这是整个萘光解过程中最有效的部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075-0.0203min^-1。萘在天然海水中的光解速率大于在人工海水和蒸馏水中的光解速率,其主要原因是天然海水中存在天然光敏剂。同蒸馏水中的光反应相比,人工海水中的离子有助于提高萘的光解反应。然而,溶液中加入的重金属离子或光敏剂会改变萘的光解反应。此外,研究证明,溶解氧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存在大大加速了光反应。  相似文献   

17.
海湾与河流中石油烃降解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贵春 《海洋科学》1990,14(6):42-44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厦门西海域的盐度,结果表明:其季节变化与厦门地区的降雨量有密切关系。春季,盐度为全年的最低值。厦门西海域盐度的周日变化受潮汐的影响,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在平潮前后1h之内。  相似文献   

19.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9,23(3):39-42
沿岸近海营养物质收支动力学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之一。H.D.霍兰较全面地描述了营养物质在河流、大气和海洋中的转移及其通量[1]。Simpson等1975年研究了纽约污水排放对Hudson河口营养盐收支的影响。Mackay和Leatherland1976年系统地研究了英国Clyde河口湾营养盐的收支。近年来,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组织的沿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Land-OceanInteractionsintheCoastalZone,1994~2000,简称LOICZ)计划已把…  相似文献   

20.
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洪瑛  韩舞鹰 《海洋科学》2001,25(10):12-14
海洋中的营养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营养盐、光照和温度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水中不同的营养组成和浓度比,不但会影响生物生产力,同时会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产生调节作用,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因此,作为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过程的关键过程,海洋中的营养盐状况和循环研究,越来越得到生态学家的重视。诸多的研究表明,海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一般为N或P ,在中国沿海则主要是P的限制[1]。南沙群岛海域位于南海的南部,作为典型的热带海区,其营养盐状况与我国的温带地区是不同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