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因民组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因民组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联系薛步高(云南省乡镇企业局)近年,以东川式铜矿为主题的科研报告和发表的论文,多数阐述“裂谷一喷流”成矿说。无论是论证因民期火山提供铜源,还是以因民组为矿源层(杨蔚华,1984),由循环热水从中吸取铜质,焦点都是因民组。... 相似文献
2.
邓吉牛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7,6(3):136-142
琅琊山铜矿床包括两种成因类型的矿体,即层控矽卡岩型和接触带型矿体,并以层控矽卡型铜矿体为主,各勘探线剖面上面金属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垂直层控矽卡岩型铜矿体走向的截面上,若矿石平均品位高,则总矿化面积小,反之亦然,即总体矿化强度大致相等,据此可指出成矿过程中流体输运方向。 相似文献
3.
东川式铜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川式铜矿赋矿围岩落雪组白云岩的常量元素投影点在Al2O3──SiO2──(CaO+MgO)图解、lg(SiO2/Al2O3)──lg[(CaO+NaO)/K2O]图解和(al─alk)──C图解上有一些非正常沉积的特点,并与红海现代热水化学沉积物有相似的特征。黄铜矿Co/Ni值及落雪组白云岩微量元素在Co+Ni─As+Cu+Mo+pb+V+Zn图解上也反映出热水沉积特征。稀土元素研究成果表明落雪组是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相混合的产物。包裹体研究后认为成矿热水属Na+(Ca2+、Mg2+)─HCO-3─Cl-型,并含CO、H2O(气)、CO2、CH4等气相组分,成矿温度110─214℃,成矿深度3─150m。硫、碳、氧和氢的同位素反映了这四种组分多来自海水,成矿热水主要是下渗对流循环而受加热的海水及部分建造水。结合地质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热水微裂隙喷溢沉积成矿”的新认识,即海水下渗,受裂谷高热流加热,萃取流经围岩中的硅质及矿质在还原环境中,沿落雪期尚未彻底固结沉积物中的微裂隙间断式喷溢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4.
安徽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热液改造型流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证实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液改造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224℃-478℃之间,盐度介于3.20%-43.9%之间,呈双峰式分布;硬石膏与石炭系海水硫酸盐δ^34S相当,矿石黄铁矿和石英闪长岩黄铁矿中δ^34S比较接近岩浆中的硫;表明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床既有沉积特征,又有热液改造的特征,且后者在铜矿富集成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碳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区地层和矿体中方解石脉的δ^13C,矿石中的δ^13C和矿体石英脉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沉积碳酸盐,但经过一系列的地质作用,使得方解石脉中的δ^13C减少的速率明显的比围岩快。石英脉的δ^18OSMOW介于0.937%-1.390%之间,δDSMOW介于-5.500%--7.290%之间,说明流体中的氧,氢同位素接近岩浆水。因此热液改造型流体主要来自岩浆。 相似文献
5.
6.
东川脉状富矿,目前,清以来对矿山,对国家曾作出过重要贡献,汤丹厚大的层状矿,也是在广泛调查,研究脉状富矿的基础上发现的。对脉状矿的成因,长期以来受着“脉矿是由层状矿就地取材改造转化”形成的,因而,对其评价--研究成果甚少。本文认为:脉矿与层状矿在伴生元素,稀土配方,硫同位素组成,爆裂测温等,二者均有明显差异。成矿的主金属铜与主要伴生元素银,并非由层状矿转化来,而是以深源为主晚期叠加形成的。历史上曾 相似文献
7.
8.
长江中下游地区层状铜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长江中下游 (包括赣北地区 )主要的铜矿成因类型暨沉积—海底喷流沉积层状铜 (S,Au,Ag)矿床 ,并对层状铜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 ,指出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层岩性,构造因素对3号主矿体形态的控制作用,认为原5号矿体与3号矿体应为同一矿体,构成了主矿体“h”型的平面形态特征,并对矿体深部的形态变化进行预测来指导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就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层控矿床分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沉积—改造型(简称改造型)、后成渗滤热液型(简称渗滤型)和岩浆热液叠加型(简称叠加型)三大类;然后根据矿种及成矿元素组合分成若干类,再根据矿体形态及矿体与赋矿地层的整合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并就湖南省泥盆系内产出的矿床作了具体划分,总结了各类矿床的特点与区分标志。改造型矿床主要是黄铁矿床,矿质来自泥盆系,成矿受沉积相和同沉积断裂控制,渗滤型矿床主要为铅锌、锑、金矿床,矿质来自下伏岩层,成矿受成岩后长期活动断裂控制,叠加型矿床主要为钨、铅锌、磁黄铁矿等矿床,矿质主要来自燕山期岩体,成矿受燕山期断裂和岩浆作用控制。该分类对指导层控矿床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关本区矿床成因先后有同生沉积、低温超低温热液、沉积改造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宏观、微观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本区铅锌矿床属于后成深循环热卤水成因——后成层控矿床。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秦岭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床的黄铁矿微量元素,硫、铅、氢、氧同位素,矿物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成分.区域地层元素丰度等方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型属海底含矿热泉溢出沉积和隐伏含矿热泉贯入沉淀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较详细的资料论述了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铜)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包括反映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方式、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特征,据上述综合特征提出了海底喷气-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四、胶东群的地质时代,各岩组时序及基底构造问题沈阳地矿所余汉茂1983年在栖霞桃村至十八盘一带,采选了胶东群化山组地层中锆石试样5个,送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作铀—钍—铅同位素年龄测定,其结果见表3。表3之锆石年龄为一致年龄。作Pb—Pb等时线,得年龄值为2662.5±21.9 22.3百万年(见图16)。作阿仑斯—韦瑟里尔(两阶段)一致曲线模式图(见图17),得上交点年龄2675±17.2 9.6百万年,数据点集中在上段,铅略有丢失,但不影响Pb-Pb等时线。两者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下交点误差大,无地质意义。故胶东群化山组的成岩年龄为2675±17.2 9.6百万年。 相似文献
16.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机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金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环境及金氢化物、金合金氢化物、金羰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认为金氢化物、金合金氢化物、金羰基化合物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从地球深部富氢、富CO强还原环境,随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pH值下降、Eh值上升,氢、CO逃逸,氧化、分解形成微粒金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此后,如再发生地质构造、地壳演化运动,微粒金矿物可重新活化,进行接力式迁移、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层控矿床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沉积作用的综合产物,按其大地构造环境和沉积建造可划分为4大类、13个亚类。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按这一分类呈明显的规律性。不同建造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其来源有关,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而趋于均一。铅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时代由老变新,由正常铅-混合铅-异常铅的演化规律,μ值也有增大的趋势,由幔源铅逐渐向壳幔混合型过渡。其含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为建造水,显示了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在不同建造类型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并随后期叠加改造作用的增强向混合含矿流体方向演化。总之,层控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其背景值反映了原始沉积环境,并明显地受沉积建造类型控制,后期叠加改造作用也可造成同位素组成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50个岩金矿床84组直接测年数据,提出中国金矿床具“一老(2500-1800Ma)一新(280-100Ma)”的成矿格架。区域分布上,前寒武纪形成的金矿床成矿年代为“西低东高”,而显生宙金矿为“西高东低”。中国金矿床最重要类型为绿岩带型金矿。测年方法上,应采用单颗粒含铀矿物U-Pb法,而40Ar/39Ar、K-Ar法和Rb-Sr等时线法仅适于测定显生宙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南侧的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位于巴尔喀什成矿带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楚伊犁-北天山成矿亚省的西北部, 发育一系列中小型斑岩型铜矿床。本文概要介绍了奎干-玛依布拉克铜矿区矿床地质、围岩蚀变、成矿作用、矿石矿物组成与主要矿床特征, 并分析了铜矿床开发的前景。该铜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 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Cu-Au-Mo, 具有与巴尔喀什湖北侧科翁腊德、阿克斗卡等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类似的地质特征, 说明了巴尔喀什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床的分布跨越了巴尔喀什湖, 在湖南侧也具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