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影响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所有环境要素综合起来,分解量化指标,重建评价体系,提出宏观指标分等、微观指标定级的新观点,并就县市级农用土地环境质量进行全要素整合评价和等级评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保证评价精度和把握等级评定的关键步骤是正确选择和划分评价单元,土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清洁度指标是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所有被整合调查要素和评价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刚性指标,在评价中必须加大权重,全要素整合评价可以弥补农业或土地部门多指标评价的不足,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状况.农用土地环境质量的全要素整合评价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区准确划定、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建设用地的区划调整以及土地基准定价能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能体现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关系到环境改善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质量评价是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示土地质量差异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内容和土地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研究,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实施宏观调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浙江省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县市级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库是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同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化肥及农作物等介质的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管理编制成果图件;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规范成果数据;利用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下发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数据录入子系统》将数据资料数字化,从而建立评价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区域地理地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采样介质的工作区采样布置、单元素地球化学图、土壤元素分级图及大气环境、灌溉水环境、土壤质量、土地质量综合等级图为核心的空间评价数据库;包括土地规划图、特色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图、施肥建议图等各种成果图件。数据库实现了对样品及相应的众多的化验分析数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便于数据的统一保存、分析和使用,为评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和总体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促进农业经济规划调整,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和优化、特色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合大气、灌溉水和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地质环境状况、土壤污染现状和有益元素分布,全面评价总体的、综合的生态地球化学状况和土地生产质量水平。重点评价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对土地质量、潜在价值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资源合理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土地质量是土地利用适宜性、综合产能或利用价值的综合体现,土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土地质量的优劣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农业发展区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联.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土地质量评价和管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种对多项指标都能普遍适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利用反馈式突变进化算法对幂函数加和型指数评价公式中参数进行优化,并用优化后的综合评价指数公式对大气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实例研究,表明了综合指数公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以1:50000土地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参照《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D 2019—10)(试行),对湖南省临澧县新安镇的耕地(包括水田、旱地、茶园和果园)开展了土壤富硒程度、环境质量、肥力质量和灌溉水质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新安镇东部地区分布有大面积连片的天然富硒土地,包括天然绿色富硒土地8535亩和天然无公害富硒土地10500亩。进一步对新安镇富硒土地的硒来源开展研究,发现硒主要来源于新安镇西部山区高背景的二叠系黑色岩系风化物质,并推断新安镇东部地区所属的澧阳平原具有很大的寻找天然富硒土地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和污染指标的含量分布特征和质量等级,本文通过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4779件,分析测试了养分元素和环境元素指标,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质量以优质、良好等级为主。沂河、汶河两河流域土壤肥力较好,西北部、中东部山区丘陵地区肥力相对差。土壤中的Mo、B、V元素以及有机质含量相对匮乏。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整体较好,重金属元素分布除受地质背景控制外,与研究区内矿山开采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酸性缓冲能力预警和富硒农用地规划研究工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加权法求得临沂市1995—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障碍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在山东日照地区共采集了5 323个表层土壤样品,获取了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Hg、Ni、Pb、Zn等8种元素Ⅰ类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00.00%、98.21%、94.14%、98.10%、99.90%、89.18%、96.61%和98.37%,说明山东日照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单因子环境质量平均达到Ⅰ类土壤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96.81%,Ⅱ类土壤占3.17%,Ⅲ类土壤仅占0.02%。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环境质量属于Ⅰ类土壤(清洁—较清洁)的占调查区土壤总面积的86.39%,属于Ⅱ类土壤(轻度污染)的占13.55%,属于Ⅲ类土壤(中度污染)的占0.06%,说明山东日照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很少,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重金属元素综合指标评价结果显示,未富集区面积累计占区域总面积的5.50%,弱富集区占38.63%,中度富集区占53.27%,重度富集区占2.60%,说明区域表层土壤中污染物已有积累趋势,虽未达到有害程度,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通过1年多的工作,初步在洛阳圈出富硒农用地12.9万亩。据了解,该成果出自《洛阳市硒资源详查》项目,工作周期3年,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承担。项目组在2018年度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区内,对年度工作区土地开展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调查发现,工作区土壤绝大部分(≥99.75%)清洁,并且大部分(83.17%)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开展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显示,土壤养分N以较缺乏、中等为主;P以丰富为主;K以中等、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土壤环境单指标Zn存在小面积的污染风险,污染等级为风险可控,其他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定级综合评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选用模糊数学中多级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城市土地定级的两级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定,可分选出与城市开发建设相适应的土地分类级别,为城市土地转让估价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加权法求得临沂市1995--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障碍度。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自然资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提升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具体是: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基础地质核心数据库;开展精细化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和天然富硒土地资源详查,建立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库;推进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等综合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6.
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用加权法求得临沂市1995-2004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用协调度模型求得临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各项指标的障碍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分析,发现一系列的重金属等土壤微量元素异常,各元素异常套合性较好。异常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第四纪海陆交互沉积物,其次是高明三洲盆地、潭江冲积平原、广花盆地、博罗公庄及莲花山断裂带。通过对表层土壤与不同母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发现(1)Cr、Cd异常在不同土壤中分布相似,异常主要受水动力影响沉积形成;(2)Cu、Zn的分布格局主体受成土母质控制,但高含量区也叠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3)As高含量区分布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4)Pb异常分布较为零星,异常成因与矿床分布关系密切;(5)Hg异常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说明异常受人为影响较大,其次为典型矿致异常。综合以上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综合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一、二级土壤占总面积的77.2%。其中,适合种植绿色农产品区域占珠三角经济区土地面积的52.4%,满足无公害农产品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区域占珠三角经济区土地面积的82.5%。  相似文献   

18.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动态性等原则,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投入、效益和生态环境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略有回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青岛、威海集约利用程度最高,潍坊、烟台、东营次之,日照、济南、淄博利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略阳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建立了略阳县空间数据库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岩土体结构类型、地下水位、植被发育情况、月平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值,应用评价模型对略阳县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把略阳县地质环境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质量级别。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理论框架体系构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模型,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评价指标的标准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综合值,以西宁市为例,对西宁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西宁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系统逐步提升,但仍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的临界状态;(2)西宁市2000~2009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值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