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振宇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8):40-44,5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水是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大气水、陆地水和海洋水三部分,其中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称之为水资源。陆地水体类型有很多,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湖泊水、沼泽水等都是典型的地表水。地表水这部分知识重点要抓住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以及河流水的特征这两个核心知识点。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第一个隔水层是潜水和承压水的分界线,潜水位线、承压水位线、承压水补给区是这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相似文献   

2.
梁梅青  乐淮辉 《地理教学》2010,(22):11-13,43
“地理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其侧重自然原理的讲解,阐明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1”的内容设计突出了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进行其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27-3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图知识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经纬网图中方向确定、空间定位和时空计算。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经、纬线(度)的特点。方向确定需要立足东、西经度及南、北纬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地理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活动”板块,这些“活动”板块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内容涉及实验、观测、制作等诸多方面。教学中根据学情和乡土实际灵活地开展这些“活动”,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实现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做中学”。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为例,谈如何选择和实施“活动”板块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智勇 《地理教学》2011,(18):50-55,64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球表面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结果。主要包括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三部分内容。内外力作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和基础,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而地壳运动中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的区别与联系,火山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运用实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每个学校始终追求的目标。精讲课堂,师生互动,是目前高效课堂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9.
郭庆彬  覃太 《地理教学》2011,(18):45-4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0.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地关系。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但是地理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承受破坏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因此,要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人地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将学习方式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他认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和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所谓非任意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而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  相似文献   

12.
李航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20):44-48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特点。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依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王燕津 《地理教学》2023,(19):52-55
根据地理考试评价体系,新高考改革后的地理试题多以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要求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PBL-CBL联合教学法基于真实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本文将PBL-CBL联合教学法应用于“大气”专题的复习,以极端高温为例,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案例研讨和评价反思等环节设计专题课程,旨在触发学生的深入学习,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内容的核心,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最关键因素。人口与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需要学生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等基本问题。人口迁移则从空间的角度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复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我喜欢采用以线带面的方法,以几条线为线索,这样既复习了这些重要的“线”,又把面上的重要知识都“带”出来,从而达到梳理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金春 《地理教学》2011,(21):42-4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特征的内在体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是区际联系的主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赵若琳 《地理教学》2019,(10):13-17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地理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不同教材编制的共性与差异性,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客观量化的ISM法对中国人教版必修一与美国《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中"地球上的大气"这部分知识进行了知识要素分析,构建邻接矩阵并转化为可达矩阵,生成层级有向图,进行教材逻辑的梳理与对比。以发现两版教材在知识要素的选择、起始要素与结点要素的安排、要素间关系的排列方面存在的异同。由此,笔者对我国教材编制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亮 《地理教学》2021,(5):20-24
本文选择与大气要素相关的学习表现作为"学习进阶"研究的变量。按照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四个成就水平,对相应的学习表现进行整理,共整理出大气主题的29条学习表现,涉及36个学习表现动词,然后对学习表现动词逐项进行分类。之后,通过统计特征分析不同成就水平学习表现的进阶特征。最后,分析气候小主题与大气运动小主题学习的爬梯进阶模式和拼图进阶模式。  相似文献   

19.
楼利苗 《地理教学》2011,(10):33-35
一、问题提出目前,常见的地理复习行为可归纳为:课前,按教材文本素材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与授课顺序,与新课讲授比较,无非增加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与选取若干个具较大难度的例题解析。课中,展示课件并按课件的先后顺序一直讲下去,中间有学科知识的讲解,穿插例题和一定的练习。课后,大多选取一部甚至多部主流教辅用书的习题作为学生巩固练习。  相似文献   

20.
用图示法讲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地球形状的影响,总是存在着高低纬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