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学和地理学学科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地质学关注地球内三圈问题,而地理学关注外三圈情况。如果机械地把地质学知识缩写成地理专业学生的课本,他们可能会不理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关系。为此,应根据地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即,那些地方有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人类应该怎么办?)来编写地理专业学生用的地质学教材。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地质背景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农学家和地质地理工作者应用地质学的某些原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他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势资源的强化开发、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矿物饲料、矿物肥料的利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改革施实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地质学、农学、经济学、生态学、经济地理学和技术科学间的相互渗透、结合与交叉,孕育了农业地质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史新强  江晔 《地理教学》2009,(12):37-39,19
《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译发行的美国高中(9-12年级学生)主流理科教材中的地理教材。全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由“地球科学”、“地球的构成”、“地表的演化”、“大气圈与海洋图”、“动态的地球”、“地质年代”、“资源与环境”、“地球之外”八个单元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极地区生活的动物是企鹅,而在北极地区的是熊。好奇的初中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南极地区没有熊,北极地区没有企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以外,还要借助动物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以及生态学等知识。可以说,不同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应试教育显现等问题,地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水平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地理教学对实践能力、地理学学科特点认知模糊等现状,需要重新归纳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地理学学科特点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别展开当前高等地理教育实践能力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提高的途径选择。研究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高水平的地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瑞勤 《地理学报》2000,55(4):507-507
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下面提供一些有关地理、地质学和地图方面的信息资源地址。(1)关于地理学方面的网站美国地理学者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网址:http://www.aag.org/index.html美国地理学者协会(AAG)是一个科学、教育团体。建于1904年。它的6500名成员相互交流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实践。每年AAG都召开一次年会。AAG拥有两份刊物。一份为《TheProfessinalGeographer》,另一份为《The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大地测量参考(LandSurveyorReferencePage)。网址为:http://www.l…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在政治上受英国强烈影响,而在经济上受美国强烈影响。70年代后,英国地理学日益发展,于80年代进入鼎盛期,美国则地理系学生减少,有些大学撤消地理学系、科,地理学前途未卜。加拿大地理学现状和前途又如何呢?下面全面论述加拿大地理学的特色和动向、学会状况、学术刊物、课程、大学地理教育、就业等。一、加拿大地理学的历史 20世纪初以前大学不开地理课,仅中学有地理课程。1910年蒙特利尔大学第一次开设地理学课程,但并未列为独立的学科。1922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地理学学科,但是仅是地质地理的合并学科而且只开自然地理学课程,老师是地质学者。1936年多伦多大学成立正式的单独的地理学科,194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在农业上的拓展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科学向农业拓展并交融渗透,形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农业地质学.当前,从国内外对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来看,其愈来愈被广大地学和农学科技人员所重视.农业地质学为全球地质科学和农业科学结合并推进其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我国开展了大区域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简要综述农业地质的发展历史,从农业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谈起,并列举大量实例,分析、阐明了农业地质研究工作在农业生产及其生态环境中的独特作用、发展趋势,对今后如何开展该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沙沁 《西部资源》2011,(1):31-31
李土林(1896—1979年),内蒙古清水河县人。早年留学法国。是内蒙古第一个地质学博士,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地质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在支持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在推动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贴近学生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是上海二期课改地理学科提出的课程理念。学习我国的铁路运输,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郑红燕  李晴  胡卓亚 《地理教学》2011,(11):45-46,55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Earth ScienceGeology,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e》),是美国主流理科教材,以下简称美国高中地理教材。其中实验部分是该教材的亮点和特色;实验数量较多、比重大,实验类型丰富多样,实验设计体现多端创新思维及对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探讨和分析该教材的实验特点,以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武旭同  傅伯杰  王帅 《地理学报》2016,71(10):1849-1855
本文介绍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从会议论题中总结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及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2004—2022年间对中国艰苦边远地区范围和类别划分的管理理论认识。作为一种地理学理论探索,首先聚焦中国艰苦边远地区存在的地理学基础及其发展可能性。在方法学上,研究了区域产出与区域特征要素的关系,从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社会发展等方面界定了地理学三大本性内涵,科学地构建了区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得到的重要发现是,在现代区域发展中,区域第一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一类地理要素,其重要性接近70%,区域第二地理学本性依赖的第二类地理要素的贡献率接近17%,正在发展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依赖的第三类地理要素贡献约达到了13%,验证了第一本性的地理要素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味着区域发展面临第一本性地理要素的锁定效应和地理工程改造的必要性,要实现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依赖三个地理本性的进化作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到了需要重点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发展区域信息化能力的社会创新发展阶段,其政策关键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和提升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郭笑然  朱华晟 《地理教学》2023,(23):11-17+53
国内外地理教学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识,其中乡村及其振兴问题一直被视作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国家战略考量和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地理课程标准,本研究发现针对乡村振兴相关议题的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第一,国内外教学研究普遍缺乏对国家尺度的关注;第二,教学研究的实践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三,教学研究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缺乏“对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议丰富乡村振兴教学的认识尺度,并适当借鉴国外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建立完整的逻辑链条,同时合理改进和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地理学三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作者的见解。1.认为由于主体不同,地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不能相互取代,并列出当前地理学环境研究的一些热点。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以及地理学的数量化和理论化,大量地理工作者投身于城市、区域和环境规划,使地理学达到空前繁荣;指明地理学者同其它专业人员在规划工作中的分工合作问题。3.认为地理学的对象是地理环境,由内涵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三者搀拌而成;从地理学三分法出发,发现了当前地理学的前缘领域,均处于三种地理环境的界面上,即向自然地理学倾斜的环境研究,向经济地理学倾斜的城市研究,向社会文化地理学倾斜的行为研究,还有居三者之中的区域研究。本文并就我国地理学的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唐晓春 《地理学报》2001,56(6):743-743
自然地理学的特色和优势就在于学科的交叉和圈层的相互作用,在于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去审视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去审视地表物质的空间联系与地域分异规律。可是,过去的自然地理学教学体系和教材却存在着特色不突出的现象。从教学体系来说,自然地理学是一系列课程的组合:地球概论、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和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有的学校再加上普通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从教材内容来说,似乎是这些学科众多知识点的拼凑,缺乏横向的交叉、融合和联系。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  相似文献   

19.
丁文江是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哲学家、诗人。关于丁文江在中国地理科学上的建树,早年地理学家张其昀曾在“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和“丁在君先生对于中国地理学之贡献”二文中,有所阐述。今年是丁文江逝世57周年纪念,谨就此问题作些补充和阐论。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专业教材建设是大学教育水平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人才培养单位,其教材建设在一直不断的探索中。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回顾了民国时期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早年留学归来的人文地理学教授是教材编译、原创的主力;第二,专业教材展现了当时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水平和观点;第三,虽然是人文地理学教材,但是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以及与区域尺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