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孜州"7.23"特大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甘孜州2009年“7.23”特大泥石流灾害为例,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灾害的气象成因及其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表明:短时强降水是引发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其地貌、地表及土壤结构状况本身以及大量地兴修水利,挖掘沙土,破坏生态平衡成为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根据地质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对防灾减灾提出具体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云南楚雄特大滑坡泥石流气象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峙丹  张辉  郭荣芬 《气象科技》2010,38(1):136-140
2008年11月2日连续性的大雨、暴雨引发了云南楚雄州特大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文章利用高空探测资料、测站雨量、加密自动站雨量、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诱发楚雄州"11.02"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除了地质地貌自然原因外,楚雄州出现历史罕见秋季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前期气候背景;中尺度辐合天气系统、充沛水汽输送及辐合、高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导致的11月1日20:00至2日20:00楚雄州暴雨是引发"11.02"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气象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常规MICAPS资料、每6 h一次的1°×1°NCEP再分析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多源实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6月10日凌晨发生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的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造成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气象触发因素是一场短时特大暴雨所致;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西南气流、近地层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FY气象卫星资料揭示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特大暴雨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并与泥石流灾害点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得到此次舟溪暴雨属于暖云性质的降水,并且先后受到4个雷暴单体的影响,造成了类似"列车效应"的强降水。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空气是本次暴雨的主要水汽来源,泥石流灾害点发生在最强上升气流的东侧,大气层结不稳定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曲晓波  张涛  刘鑫华  周庆亮  张小雯 《气象》2010,36(10):102-105
本文利用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2010年8月8日凌晨发生在甘肃省舟曲县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经过分析表明,造成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的主要气象触发因素是一场局地性强、短时强度大、突发性强的短历时强降雨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经过雷达、卫星资料分析,其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这种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在高空有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低层切变线天气系统强迫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21日,维他克河发生了特大山洪,洪峰流量排在有正式水文资料记载以来的第二位,部分河沟发生泥石流,给流域造成了严重灾害。本文根据流域实测降水、流量及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此次洪水、泥石流过程的水文特性和气象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质气象灾害的定点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地质灾害中与气象因素结合最为紧密的滑坡和泥石流两种灾害类型,从灾害成因、预报依据、预报方法、系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定点地质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预报的理论框架,对于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地质灾害中与气象因素结合最为紧密的滑坡和泥石流两种灾害类型,从灾害成因、预报依据、预报方法、系统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定点地质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预报的理论框架,对于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灾害损失等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11年6月6日发生在黔西南州望谟县的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影响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这是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打易镇及其附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1 h雨量阈值为35 mm左右、2 h累计雨量阈值为140 mm左右。望谟河上游的打易雨量站开始出现强降水的时间与望谟河中段(望谟水文站——县城)水位暴涨、超警戒水位的时间差为2 h左右。造成这次重大灾害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首要原因是短历时突发性特大暴雨,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引发了特大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其次是地理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泥石流滑坡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汶川“5.12”特大地震重灾区1991-2003年的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终初日、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的分析,还对这次特大地震造成堰塞湖的滑坡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多发时段与集中发生时段、终初日及其出现地点、泥石流、滑坡与当日雨量与前期降水的关系等特征方面新的认识。指出了“5.12”特大地震造成堰塞湖的滑坡面易发生群发性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严重隐患。从而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洪泥石流是辽东半岛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由辽宁省气象台主持的“辽东半岛山洪泥石流规律及预测研究”历时7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多次深入到灾区现场调查,分析了辽东半岛山洪泥石流产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决定泥石流发生的特强暴雨的诱发因素,揭示了山洪泥石流的成因,摸清了辽东半岛山洪泥石流灾害的规律。根据暴雨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讨论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干旱灾害监测及预警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太明  陈金华  李龙澍 《气象》2006,32(3):113-117
介绍了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与土壤水分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干旱灾害监测的方法、指标。详述了安徽省干旱灾害预警服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土壤干旱预测模型,结合干旱指标确定干旱等级,开展安徽省干旱预警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黄淮地区高温低湿型冬小麦干热风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逐日逐时气象资料、分层土壤水分资料、灾情资料等,采用历史灾情反演、独立t检验等方法,将灾情记录中无明确记载和有明确记载土壤相对湿度影响干热风灾害的样本分为A类和B类,基于两类样本相互独立,厘定各土层对干热风灾害有影响的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利用随机预留样本验证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分层和整层土壤相对湿度阈值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整层阈值平均值近似60%;独立样本检验符合率在80%左右。为便于业务应用,选取10~20 cm土层相对湿度60%为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的临界阈值。当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等于60%时,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显著;当土壤相对湿度小于60%时,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影响较小,独立样本检验符合率达82.5%。该文为量化评估土壤相对湿度对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江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客观分析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对2008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报告指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江西气象事业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各级气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牵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9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精神和熊盛文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等“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综合防御等“三个能力”,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气象等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从而为实现江西气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依据最大熵原理推导所得干旱相关气象要素概率分布规律,使用2006~2020年四川省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日气温、日降水量数据以及国家气候中心MCI数据,选取其中符合四川省干旱标准的个例,分析其气象要素与实际灾害损失关联度,由此研究其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干旱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能正确反映一次干旱过程致灾能力大小,有利于减小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17.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气象》2019,45(10):1439-1445
基于灾度相关模型,提出了面向气象灾害的四维灾体模型。模型以受灾人数、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形成的灾度平面作为损失的基本规模,在灾度平面垂直方向,以死亡失踪人数为要素形成第四维,最终形成四维灾体。将模型初步应用于我国气象灾害损失年景评价分析之中,结果显示,2003、2006和2010年为气象灾害损失明显偏重年景;验证分析表明,灾体模型将死亡失踪人数作为特殊的一维来考虑,凸显了其在整个气象灾害损失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增加受灾面积指标,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完整。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浦口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山  王红蕾 《气象科学》2018,38(2):271-280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研究区域,从应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两方面完善了该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给出了11个适用于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普适性GIS优化算法,并通过事件编码实现子事件和算法的对接,为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方案提供了算法设计基础。通过对南京浦口一次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剖析,证实了完备的预案体系和优化的算法设计能明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显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开源GIS支持下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灾害风险区划分析作为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在我国逐渐展开。为探索一种基于开源GIS的县级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技术方案,首先分析开源GIS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开源GIS的质量、性能及应用中需注意的法律因素等,而后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选择QGIS、ILWIS等开源软件,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构建不同气象灾害的分析模型及综合气象灾害分析模型,进行县级区域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最终编制实验区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级图。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历史灾害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气象灾害的发展势态,评价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