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Journl of structurdl Geology》杂志主编 S.H.Tteagus教授曾收到世界各国一些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的建议,成立一个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国际协会,通过该杂志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以下据S.H.Treagus教授的公开信刊出这些建议,供我国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参阅.S.H.Treagus教授在信中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以广泛征求意见和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成煤大地构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和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为该专著的出版撰序,对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成煤大地构造理论,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详细阐述,重点论述了中国成煤大地构造。该书作者从地壳演化及运动的角度,按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要求,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同大地构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天丰教授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共同出版的《The Tectonics of China—Data,Maps and Evolu-tion》(《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已经于2011年5月在国内外同步发行。这是我国地质学界有史以来涉及全国地质构造问题的、被国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四本外文专著。该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综合了近40年来著者所积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80,26(3):279-280
在著名中国大地构造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汲清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即将于1980年由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这份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是在全国各部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一、前言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的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书是按照1982年地质矿产部审订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供高等地质院校地质类专业使用。 本书主要是以地槽—地台学说为基础,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阐述我国主要构造单位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槽台学说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一直是大地构造学术思想的主流,它为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地质的客观情况,这是进一步探索区域大地构造的基础。二十年来,地球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地构造理论的研究,各种资料的积累,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都有重大进展,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构造的基本特征。在这本书里。编者试图用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分析大  相似文献   

9.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邓晋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和岩石大地构造学家,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全国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造诣深厚,率先在中国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岩浆系统的研究,在火成岩成因、壳幔深部过程、区域岩石大地构造学、岩浆作用与成矿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非一 《地质科学》2001,36(2):256-256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但不拘泥于板块,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12.
《地质论评》1980,26(6):554-554
在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陈国达教授指导下,由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主编)、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湖南省地震队、武汉地震大队等单位按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已由地图出版社于1980年7月重印出版,新华书店和国际书店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3.
<正> 化工部矿山局委托勘探公司于1983年末在山东泰安钾盐地质大队举办钾盐地质培训班,对钾盐队、各化工地质队、部地质矿产研究院和勘探公司的部分地质人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培训期间主要对钾盐地质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进行了系统学习,效果显著。培训班得到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李春昱县教授和沉积岩石学家张瑞锡教授亲临学习班授课。两个月内一共开了六门课程:板块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原理,盐类矿床地质学,碳酸岩岩石学,盐类矿物鉴定方法和盐类矿床物理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非一 《地质科学》2001,36(2):256
 谢鸣谦教授的《拼贴板块构造及其驱动机理》(以下简称《拼贴》)从板块观点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大地构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提出的“微板块”与“拼贴”两词是讨论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词和核心内容。从书中体现出的学术思想看,作者并不唯板块是从。论述板块,但不拘泥于板块,反映出他对唯学说论的超越。岩石圈演化是客观存在,人们立足于局限的时间和空间试图去探知久远的岩石圈演化,不可能轻易得出结论;岩石圈演化的复杂性,决定它不可能成为某一学派绝对认识的试验场。这可能是作者必须拓宽视野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故《拼贴》一书熔断块构造、槽台学说和板块理论于一炉。  相似文献   

15.
应地学部委员、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南工业大学学术顾问陈国达教授的邀请,苏联科学院前任副院长、著名大地构造学家杨申院士及其夫人于1990年6月26日到达长沙,对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访问期间,年逾古稀的杨申教授作了题为“地球历史中地质作用过程的演化”的学术报告,长沙有关科研院所的地质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活动论观点,概括地探讨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四项基本特征:全球最复杂的地块、褶皱带镶嵌体系,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之间大地构造面貌的变格,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化;认为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因而可以在中国板块构造演化的统一模式中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8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及其英文版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的创始人、主编,国际著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家、教育家,尊敬的陈国达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18.
<正>纪念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文核心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及其英文版Geotectonicaet Metallogenia的创办者、首任主编陈国达先生诞辰100  相似文献   

19.
国际著名大地构造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国达主笔完成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一书,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发行。该书的核心部分——前言和上篇(1章~6章)由陈院士亲自主笔,凝  相似文献   

20.
《全球大地构造新概念》导言ChatterjeeSHottonⅢN现代板块构造说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它曾给地球科学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板块构造总的原理很简括:地球外壳即岩石圈被切割成为许多拼贴在一起的、刚性的、移动的板块,这些板块产生于洋中脊,在海沟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