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乐安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难度大。该区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多期次油气充注影响,原油黏度差别较大。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乐安油田8口井所采的9件油样进行了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以研究生物降解作用和后期油气充注对原油物性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组分受生物降解作用改造明显,生物降解级别至少在6级以上,但是最终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油黏度主要受后期油气充注作用影响。25-降藿烷与正构烷烃系列共存、重排甾烷和规则甾烷以及藿烷与25-降藿烷系列绝对含量的变化关系均说明乐安油田的原油属于生物降解和多期充注共同作用的混合原油,其绝对含量与生物降解作用和油气多期充注作用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该区稠油的形成及控制因素加以分析,可为以后稠油的生产开发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有三个方面:抑制石英和伊利石的胶结作用、油气中所有机酸对深部孔隙的溶蚀改造作用、油气超压对压实的缓冲作用。英国北海Miller油气藏等的资料显示,油气充注较早时,油区的石英胶结速率比水区的明显要低,石英的胶结丰度比一般预测值低,而孔隙度比一般的预测值要高。我国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油田资料显示。无论浅部或深部,凡是含油砂岩,其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都十分强烈,次生孔隙很发育,而不含油的砂岩.其矿物溶解及次生孔隙发育一般较差;油层的方解石、白云石含量一般比水层低。深层尤为明显。干酪根生成油气时的流体体积增加,可大大增加孔隙流体压力,产生超压,并可传递到储集层,因而大大增加对压实作用的抵抗能力。上述三方面实质上都为深部油气成藏改善了储层基础.对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1沙三段,E§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微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气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成岩中期,主要为发淡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第三期发生在成岩作用晚期,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油气充注.在此基础上,运用埋藏史-均-温度投影法确定了这3期油气的充注时期:第一期为36~24 Ma;第二期为13.8~8.0 Ma;第三期为8.0~0 Ma.  相似文献   

4.
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抑制石英和伊利石的胶结作用、油气中所有机酸对深部孔隙的溶蚀改造作用、油气超压对压实的缓冲作用。英国北海Miller油气藏等的资料显示 ,油气充注较早时 ,油区的石英胶结速率比水区的明显要低 ,石英的胶结丰度比一般预测值低 ,而孔隙度比一般的预测值要高。我国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油田资料显示 ,无论浅部或深部 ,凡是含油砂岩 ,其长石类及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都十分强烈 ,次生孔隙很发育 ,而不含油的砂岩 ,其矿物溶解及次生孔隙发育一般较差 ;油层的方解石、白云石含量一般比水层低 ,深层尤为明显。干酪根生成油气时的流体体积增加 ,可大大增加孔隙流体压力 ,产生超压 ,并可传递到储集层 ,因而大大增加对压实作用的抵抗能力。上述三方面实质上都为深部油气成藏改善了储层基础 ,对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克拉2气田是中国陆上勘探已知最大的天然气气田,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是其主力储层.为了揭示本区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之间的成因联系,综合应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CT扫描三维重构、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克拉2气田储层的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次及特征,并且探讨了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的成岩矿物组合为石英次生加大边、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微晶石英和自生高岭石.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1期为低温高盐度的低成熟油气流体,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长石解理和方解石胶结物中的黄褐色荧光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为18 Ma;第2期为高温高盐度的高成熟油气流体,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和白云石胶结物中的黄白-蓝白色荧光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为6 Ma;第3期为高温低盐度的天然气充注,以记录在石英愈合裂隙和铁白云石胶结物中的无荧光气烃包裹体为代表,充注时间4 Ma.本区储层中自生高岭石、微晶石英和储层沥青是晚期天然气充注对储层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储层流体包裹技术研究了恩平凹陷油气的成藏规律.结果表明,该区油气主要有两期充注,第一期充注时间较早(20 Ma),以油为主,原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大量油气见于浅层储层;第二期充注时间较晚(5 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层储集层中.研究认为第一期油气充注与盖层形成时间匹配不好,可能是浅层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勘探方向应以深层储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构造更为重要,是下一步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于珺  李娜  胡春桥  黄峰  张洪美 《地球学报》2023,44(6):1053-1061
对南羌塘坳陷古油藏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地质条件探讨古油藏生物降解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 古油藏储层样品抽提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 但色谱基线发生不同程度抬升, 形成“鼓包”现象, 指示古油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 古油藏族组分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和普遍检出的25-降藿烷也证实了古油藏经历了中等-严重的生物降解。然而, 古油藏储层样品饱和烃色谱图显示出正构烷烃较为完整, 指示古油藏储层可能经历两期原油充注, 第一次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 第二期原油保留相对完整的正构烷烃。古油藏储层经历了两次原油充注, 与南羌塘坳陷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两次生排烃的过程是一致。  相似文献   

8.
实验模拟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对油气充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油水比(3/7,5/5,7/39,/1)的实验,以冰洲石为主矿物合成了烃类包裹体,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镜下观察及显微荧光分析发现:样品中合成的包裹体沿裂隙分布,表明微裂隙愈合过程中捕获包裹体,烃类和盐水包裹体既同时出现在同一裂隙中,又有分带出现的情况。样品中合成的烃...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深部的古近系珠海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带油气成藏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包裹体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准确厘定文昌A凹陷珠海组烃类充注时期,以研究区珠海组砂岩储层中的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实验测试,结合包裹体捕获压力计算、埋藏史、热演化史、生烃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凹陷中心及近珠三南断裂带油气成藏期次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砂岩中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成分主要为CH4、C2H6、CO2和H2O,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95~180℃.断裂带与凹陷中心均存在3期烃类充注,但油气充注时间有差别.其中,凹陷中心第1期发生在21.9~13.9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12.0~8.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7.8~4.8 Ma;断裂带第1期油充注发生在约21.7~10.2 Ma,第2期油充注发生在约9.1~4.9 Ma,第3期油气充注时间约为3.9~1.5 Ma.差异性构造沉降导致的烃源岩埋深的差异,以及多期断裂活动强度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的不同,是造成凹陷中心及断裂带烃源岩生烃高峰的差异及...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通过对该油田原油中轻烃分布特征的研究, 能更深入地认识微生物降解作用对轻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优先消耗正构烷烃,其次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从而导致 C6、C7轻烃三角图发生相应变化。在大宛齐原油中,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正庚烷值和异庚烷值逐渐减小;当庚烷值 为0~21,异庚烷值为0~2.6时,为“微生物降解”原油。微生物降解作用亦能使苯/正己烷、甲苯/正庚烷两个比值增大,而 使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减小;基于甲苯/正庚烷、正庚烷/甲基环己烷两个比值建立的判别次生蚀变作用的模板,当原油 处于轻微微生物降解作用时,该模板易与蒸发分馏趋势混淆,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C30重排藿烷(C30DH)和C30藿烷(C30H)热稳定性差异,研究了C30DH/C30H作为油气运移方向和充注途径的可行性.结果发现:C30DH结构稳定性高于C30H,C30DH/C30H参数具有成熟度属性;同时对比分析C30DH/C30H参数与咔唑类参数的相关性,认为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明显,表明C30DH/C3...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CO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玉巧  刘立 《沉积学报》2007,25(4):574-58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存在无机CO2与油气双重充注。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伊利石K-Ar测年及岩浆岩U-Pb定年等,确定了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建立了无机CO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框架。CO2气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和高岭石,在次生加大石英形成早—中期油气开始充注。油气注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于120Ma开始至90~105Ma达到充注高峰,持续充注到63Ma或者更晚。CO2注入晚于油气大规模充注,最早时间为90Ma,与研究区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年龄相差较大。研究区辉绿玢岩锆石多数颗粒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2±2.1Ma,代表了岩浆侵位结晶形成辉绿玢岩的年龄。结合片钠铝石和铁白云石是砂岩中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认为CO2注入时间相对较晚,可能为46.2±2.1Ma或者更晚。含片钠铝石砂岩中保存了CO2充注驱油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宋世骏  周国晓  高建文  靖文强  马腾飞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30-2022030030
为了研究古老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充注模式,探讨寒武纪早期海相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寿命,笔者等选取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气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生烃史,应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储集层埋藏史温度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充注模式,并追踪其烃源岩层位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寒武纪早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物等的角度,分析了该时期形成海相烃源岩的有机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显示,四川盆地超深层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裂解气藏和晚期干气的多期充注阶段,气藏充注来源于古油藏裂解气和超晚期源岩释放的天然气。这一事实指示了,早寒武纪的全球背景为高质量、大规模和长寿命的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了基础,对于四川盆地超级气盆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古老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充注模式,探讨寒武纪早期海相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寿命,笔者等选取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气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生烃史,应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储集层埋藏史温度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充注模式,并追踪其烃源岩层位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寒武纪早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物等的角度,分析了该时期形成海相烃源岩的有机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显示,四川盆地超深层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裂解气藏和晚期干气的多期充注阶段,气藏充注来源于古油藏裂解气和超晚期源岩释放的天然气。这一事实指示了,早寒武纪的全球背景为高质量、大规模和长寿命的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了基础,对于四川盆地超级气盆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断裂对辽河西部凹陷大洼油田油气成藏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位于辽河西部凹陷的大洼油田属于多断块油田,受大洼断裂带的影响,不同断块不同油层的原油性质和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并且浅层原油成熟度高于深层原油的成熟度。这些差异反映断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对油气运移和分布产生的作用不同。大洼主干断裂是一个基底断裂,是一个古近纪长期活动的生长断裂,它控制着清水洼陷的沉积;在始新世形成的断层成为沙三段烃源岩向东营组地层供烃的油源断层;在东营组末以来形成的断层为控制东营组油气分布的控藏断层。断层多期活动以及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幕式变化导致大洼油田不同深度油层的油气成熟度垂向分布“颠倒”。不同时期烃源岩排烃动力的变化与东营组地层内不同砂体孔渗性的差异,导致油气进入储层时的动力和阻力的差异也是大洼油田油气水分布复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 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 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 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 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 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 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 据。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含片钠铝石砂岩部分记录了幔源CO_2-砂岩相互作用历史.为揭示幔源CO_2充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岩石学和储层特征.幔源CO_2的充注导致了长石的部分溶解和片钠铝石及铁白云石的沉淀.长石的溶解形成了次生孔隙.片钠铝石以针状晶形为特征,其集合体呈束状、簇状、扇状和玫瑰花状.部分片钠铝石呈板状.片钠铝石以充填孔隙为主,少量交代长石和其他骨架碎屑颗粒.片钠铝石局部被铁白云石交代,说明铁白云石的形成晚于片钠铝石.片钠铝石的含量为1%~20%.相同深度段的含片钠铝石砂岩(n=597,h=1309.15~2140.71m)与普通砂岩(n=1550,h=1323.72~2141.3m)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统计表明,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物性整体上低于普通砂岩,说明CO_2的充注导致了储层质量的改变.片钠铝石含量-孔隙度和片钠铝石含量-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揭示片钠铝石含量是引起储层质量改变的主要因素.片钠铝石含量10%似乎是储层质量发生变化的界限,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当片钠铝石含量<10%,随片钠铝石含量增加,部分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现出增加趋势.作者认为,片钠铝石含量高的砂岩长期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而片钠铝石含量低的砂岩则处于高CO_2分压成岩环境的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8.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北部,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新北油田储层特征、认识油田成藏规律,基于垦东地区勘探的实践,对新北油田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北油田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古近系湖泊相、新近系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沉积相);辫状河沉积包括心滩(河道砂坝)和河床滞留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3种沉积亚相,网状河沉积包括泛滥平原和河道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相是新北油田最主要的储集层,边滩、心滩沉积亚相储油物性最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北油田沉积特征对油气成藏有较强控制作用,油藏类型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降解作用对烷基萘异构体分布的影响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受到溢油污染的海滩上采集不同时间序列的石油样品,对芳烃组分烷基萘中的三甲基萘和四甲基萘各异构体的生物降解过程响应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揭示,三甲基萘比四甲基萘更易被生物降解,其中1,2,7-三甲基萘、2,3,6-三甲基萘、2,3,6,7-四甲基萘、1,2,3,7-四甲基萘和1,3,5,7-四甲基萘等异构体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降解效率,与最近 Ostojié等利用理论模型计算所给出的降解序列十分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烷基萘在表生环境中的降解主要受控于异构体萘环上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研究结果对于表生环境中萘系物类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长岭凹陷深层天然气藏储层——营城组火山岩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火山岩发育的石英、方解石细网脉中均存在较多的碳质流体包裹体,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为CO2及CH4两种类型的碳质包裹体。其中方解石细网脉体中发育有原生及次生CH4包裹体,而含CO2包裹体多以原生包裹体产于石英细网脉中。很多含CO2包裹体的石英细脉中发现了含CH4包裹体的方解石脉体的角砾,这就表明石英细脉形成晚于方解石细脉。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中CO2及CH4包裹体的产状特征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系火山岩成岩后CO2及CH4等气体不同期次充注的结果,CH4气的充注时间早于CO2气,火山岩中发育的原生孔隙及次生裂隙为上述气体的充注和聚集提供了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