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发展雪水当量物理反演算法,本文对不同散射阶模型——零阶、一阶、多次散射模型进行敏感性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必须在前向理论模型和反演模型中考虑多次散射作用。本文采用的多次散射积雪辐射理论模型——双矩阵法(Matrix Doubling)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用致密介质理论模型(DMRT)模拟积雪发射和消光特性,用AIEM模型模拟地表辐射及作为辐射传输方程的边界条件。由于该多次散射积雪辐射理论模型的复杂性,拟发展出简单且高精度的积雪辐射参数化模型,以发展雪水当量物理反演算法。因此,在包括多次散射的积雪理论模型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针对AMSR-E传感器参数设置的积雪辐射模拟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各种可能的自然积雪和地表特性参数。从而在模拟数据库基础上,本文发展了针对AMSR-E的积雪参数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质能平衡的积雪过程模型—雪热力模型(Snow Thermal Model, SNTHERM.89)来描述和模拟2008年中国甘肃省黑河实验冰沟流域的积雪过程与积雪特性参数,并将模型模拟的雪水当量与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的雪水当量产品进行了对比。模型验证结果表明,SNTHERM模型能准确模拟黑河冰沟流域的积雪变化过程和积雪特性,对积雪的演变特征作出合理的描述,表明SNTHERM在中国黑河冰沟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对SNTHERM模型进行不同驱动气象参数和初始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积雪特性参数对辐射通量最敏感;各积雪特性参数对各自的初始输入比较敏感,密度则对初始输入的雪深、密度和颗粒大小都比较敏感,表明在需要准确模拟密度的情况下以及进行雪水当量同化工作时,初始输入的雪层深度、密度和颗粒都必须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多频率多极化地表辐射参数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发展了针对对地观测系统被动微波辐射计AMSR-E应用的裸露地表辐射模型。首先,利用1993年法国INRA地面试验数据对AIEM在宽波段高频率和大角度的辐射信号模拟能力进行评价。验证结果表明,AIEM模型模拟值与地面实测数据吻合很好,说明AIEM模型能很好模拟宽波段和大角度的辐射信号。在此基础上,用AIEM模型建立了一个针对AMSR-E传感器参数配置.包含各种地表粗糙度和介电特性的裸露地表辐射模拟数据库。利用AIEM模拟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对目前人们使用的半经验地表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展了多频率多极化的地表辐射参数化模型——Qp模型。该模型中,地表粗糙度对辐射信号的影响通过粗糙度参数Qp来表示。参数Qp可简单表示为均方根高度与相关长度的比值(s/l)。从Qp模型与AIEM模型模拟的发射率比较结果来看,它们之间的绝对误差很小,不超过10^-3因而,本文发展的参数化模型可用作模拟地表辐射的前向模型,如用于估算AMSR-E传感器的亮温值,同时模型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辐射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雪水当量的监测对于气候变化的预测、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规划具有重要意义。GPS干涉反射(GPS 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 GPS-IR)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地表积雪监测技术,基于GPS-IR技术提出了一种雪水当量的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基于GPS-IR技术获取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PBO)GPS站的雪深时间序列;然后利用美国积雪遥测(SNowTELemetry, SNOTEL)站观测数据构建雪水当量转换模型;最后以北美历史与预测气候数据项目(historical and projected climate data for North America,ClimateNA)的气候预测数据作为参数约束,将GPS日雪深快速转化为雪水当量,并对雪水当量估计与验证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PS-IR技术得到的雪深序列具有良好可靠性,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11.1 cm,偏差(Bias)为-3.7 cm;快速转化模型对雪水当量估计具有较高精度(R~2=0.98,RMSE=4.2 cm,Bias=-2.5 cm)与稳定性;转化模型时空稳定性较高,残差集中在5 cm内;气候预测数据的引入、积雪分布差异对雪水当量估计与验证影响较小。所提方法在积雪监测设备缺乏区域可实现雪水当量快速估计,同时也为现有积雪观测网络增强、积雪产品改善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基于一阶辐射传输的积雪散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积雪覆盖地表微波散射的3种回波分量: 雪层表面散射、下垫面散射以及雪层体散射。对于其中2个面散射分量,文章中应用一种新的面散射模型——AIEM取代原有的IEM模型进行处理。最后,使用Michigan大学的实测数据对改进后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与改进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分布(LAD)是决定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在计算机模拟植被冠层,两个参数是植被三维真实结构生成的重要控制因子。本论文中,结合计算机图像学理论,基于实验的地面实测结构参数数据利用可改写的扩展L-system方法生成草以及白杨树的真实三维场景。RGM(A radiosity-graphics combined model)模型是基于辐射度方法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利用此模型来计算生成的三维场景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的冠层辐射特性,如冠层波谱以及方向反射特性等。在本研究中,模拟了两种不同下垫面的白杨林地:(1)下垫面只有土壤的白杨树场景;(2)下垫面包括土壤和草的白杨树。在特定的场景组分光学特性下,模拟得到两种情况的主平面冠层BR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下垫面对冠层BRF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由于白杨林地结构的复杂,大尺度的场景中必须由成千上万个面元组成,因此辐射度方法不能模拟大尺度的真实结构场景。为了拓展辐射度方法应用范围,根据白杨树树冠的特点,将其抽象为椭球体,从而减少场景组成面元个数,满足了辐射度方法的要求。并结合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在对椭球体面元赋值加入了间隙率;并考虑了整个树冠的承照面以及阴影面的差异,模拟大尺度林地冠层BRF,且与GOMS模型结果符合的很好。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计算机模拟为遥感研究获取多角度数据信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 (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是碳循环光能利用率模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射,为反演定量遥感产品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基于高分数据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产品能够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分析评估提供更加精细、精度更高的输入参数产品。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SAIL(Scattering by Arbitrarily Inclined Leaves)模型模拟多种太阳入射角度、观测角度、大气条件下的植被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及冠层反射率,形成海量输入—输出模拟数据集,具有鲁棒性及更好的普适性;基于深度信念网络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高分一号(GF-1)卫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遥感反演模型。利用中国科学院怀来遥感综合试验站及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FPAR地面站点连续观测数据对玉米作物、芦苇草地等下垫面反演的FPAR进行了对比验证,RMSE分别为0.15和0.17。本方法以辐射传输模型模拟的多维大气及地表输入...  相似文献   

8.
张谦  柴琳娜  施建成 《遥感学报》2017,21(2):182-192
双矩阵MD(Matrix-Doubling)算法是辐射传输方程的一种数值解,考虑了植被层内的多次散射信号,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但受限于算法的复杂性,很难直接应用到地表参数的反演中。本文以玉米覆盖地表为研究对象,基于MD算法的模拟数据,发展了一种L波段多角度微波辐射参数化模型。基于模拟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参数化模型具有与理论模型相当的精度,两者之间的发射率误差不超过0.004(V极化)和0.007(H极化)。同时,结合黑河流域的地面实测数据,利用本论文中发展的参数化模型模拟了纯玉米像元的辐射亮温。该模拟结果与相同像元尺度上机载L波段微波辐射计(PLMR)观测亮温之间的差异基本在10 K以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3D真实植被场景的全波段辐射传输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3D真实场景CLAMP模型模拟的植被冠层,对冠层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和热红外波段的辐射传输进行了综合建模。针对CLAMP模型生成场景的通用和近似特征,在可见一近红外波段,对植被和土壤的单次散射贡献利用光子逆向追踪算法进行了精确计算,多次散射的贡献则采用四流近似理论来计算,以提高运算效率。模型结果与SAILH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体现出了优于一维辐射传输模型的模拟结果。在热红外波段,采用几何光学原理,冠层方向亮度温度由可视光照叶片、遮荫叶片、光照土壤和遮荫土壤的比例与对应组分亮温乘积之和得到,模拟结果体现了合理的变化趋势。对冠层主要结构参数LAI和ALA的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波段模型模拟的方向性辐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结构参数对冠层辐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虎  杨忠东 《遥感学报》2006,10(4):600-607
地表温度反演的裂窗算法已成功应用于NOAA系列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目前,裂窗算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是Becker等人于1990年提出的局地裂窗算法,主要是通过辐射传输模型模拟不同地表条件和大气状况下,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对红外辐射亮温的影响,从而发展出一个利用AVHRR4,5通道亮温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线性模型。在晴空无云和地表比辐射率能精确估算的情况下,Becker算法反演地表温度的精度在1K以内。Becker算法用Lowtran程序模拟计算地表辐射量,且模型中参数主要针对NOAA-9传感器特性得到。本文在Becker算法的基础上,针对NOAA-16/17传感器热红外通道光谱响应函数特性,利用最新的、计算光谱分辨率更高的MODTRAN程序模拟不同大气状况下,不同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对NOAAAVHRR4,5通道辐射亮温响应特性的影响,改进Becker算法中模型参数,使之能适用于NOAA-16/17热红外数据。同时,本文利用植被指数NDVI,在中国陆地区域lkm分辨率最新地表分类数据的基础上,得到模型中需要的地表比辐射率参数,将改进的模型应用于1km分辨率NOAA17数据,得到了旬合成中国陆地区域范围地表温度,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对比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