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2014年"十一"黄金周及其前后为案例时段,运用移动通信运营商获取的旅游流大数据,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和引力模型,对天津盘山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短期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日、周末、黄金周三类时段闲暇时间的增加,盘山景区远程客流比例明显增加,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累计曲线变缓,但盘山景区黄金周前后时段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距离因素在各时段对客流量的影响都是最大,而人口因素对天津以外的客源市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闲暇时间约束对中山陵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居民闲暇时间的变化必然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产生影响。选择"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及暑假3类6个不同闲暇时长的时段,基于现场问卷调研,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及引力模型研究闲暇时间约束对南京市中山陵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假日时长的增加,居民出游距离受闲暇时间的约束降低,从而旅游地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衰减曲线变缓、距离衰减指数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长的闲暇时间约束下,距离因素对景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收入(客源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而客源地人口规模因素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 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相似文献
5.
6.
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通过对比1999年和2006年两组省域客源数据,发现庐山旅游客源市场已演变为"圈层飞地"型空间结构。证明"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国内旅游持续高涨、游客出游就近分布等综合演绎,导致距离衰减规律支配性增强的结果。通过采用圈层指标与飞地指标予以量化,得出:1)"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集聚规模大致呈现"6∶3∶1"比例分割形态;2)800 km和1500 km是界定三级圈层的重要地理空间分割线,累计60%客源集中在距庐山800 km范围内;3)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区别于城市出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业“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世纪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深度采用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小浪底旅游开发及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新开发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
客源市场结构划分是旅游管理决策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引入旅游地网络关注度和交通时间两个替代指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下的客源市场结构划分框架,并以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基于网民规模的旅游地网络关注度表征客源地出游意愿,可以对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精确估计。横店影视城的省域网络关注度呈现一定的层级衰减结构(东部中部西部),靠近目的地(金华)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网络关注度普遍较高。2)基于交通时间计算的空间阻尼系数为0.0024,其对客源市场的分布产生一定的"时空压缩"效应,未来应更加重视交通环境改善对目的地吸引力提升的积极影响。3)修正的引力模型所划分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与横店影视城的实际抽样调查结果较为接近,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6,效果较优。横店影视城的客源市场具有近域指向特点,今后应注重对上海、广东、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以及湖南等开通高铁省区的旅游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引入模糊区间层次分析法(IGJAHP),从客源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者行为、客源地与旅游地相互作用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客源市场多因子计量分析模型;以鄢陵花卉苗木科技园旅游客源市场为实证,划分核心客源市场、基本客源市场和机会客源市场,提出旅游市场开拓的方向;通过与距离衰减规律和主成分划分方案的对比分析显示,客源市场模糊区间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满足多因子、人工决策、非均质、竞争等条件,适用于中小尺度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但在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判断矩阵方面对研究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谢先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7(3):35-37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福建省4个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GM(1,1)模型,模型输出结果与历史情况相当吻合,进而利用该模型对2000~2005年的境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中国省际旅游者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交通时代旅游者流空间网络结构具有什么特征,是全国旅游流空间组织和管理需要探索的基础问题。贴近客观实际修正引力模型的相关参数,测算中国省际旅游者流,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势、联系和发育水平。分析发现该网络结构稳定,旅游者流大量汇聚于中国的东南半壁、流动不对称、邻近型和跳跃型空间联系结构并存、层级性明显。具体表现为:首先,从优势水平来看,旅游流大量汇聚于上海(东)-广东(南)-四川(西)-河北(北)区域范围内。其次,从联系水平来看,东部三省江苏、浙江、山东是各地优势流量的主要汇聚之所,西藏的排名靠末。最后,从发育水平来看,旅游流动不对称,网络有“紧密团块型”和“飞地跨越型”两种空间联系结构且表现出层级性,不平衡发育状态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14.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淮南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个体移动轨迹的多中心城市引力模型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变量、距离衰减系数取值缺乏依据,引力模型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容易受到质疑,加之中国城市的多中心化使得模型应用的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模型验证工作的必要性再次显现。本文使用2015年移动通信用户的个体移动轨迹数据,使用Huff当年的验证方法,通过变量检验、参数校正两个步骤,验证Huff的引力模型。研究发现:① 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和就业中心的吸引力与中心的规模呈正比,与距中心的距离呈反比,符合引力模型规律。② 在上海中心城区空间尺度、200 m网格空间单元下,商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2.5,就业中心吸引力的距离衰减系数平均值为3.0,表明居民就业通勤对距离更加敏感,距离衰减比购物出行更加显著。③ 经变量检验、参数校正后的引力模型可用于对商业中心、就业中心优化调整后的势力范围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可分别达到78.5%和71.9%。就业中心势力范围预测准确性略低,这是由于就业中心吸引力衰减除受距离影响外,还受家庭、房价等因素影响,会对预测结果产生扰动。最后,研究还证实了距离衰减系数存在空间分层异质性:距离衰减系数不是唯一值,受道路可达性、至就业(商业)中心距离、至地铁站距离、人口密度影响,不同地区的距离衰减系数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识别和分析城市多中心结构的空间形态,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引力模型的多中心综合实力参数和距离参数测定方法进行优化,首先将能够反映居民对空间结构感知体验的空间句法可达性,与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结合构建评价体系,定量计算多中心综合实力;然后将能够表达居民出行轨迹空间特征和偏好规律的词向量相关性,作为距离参数引入引力模型;最后计算引力强度并划分势力范围,对多中心发展目标的现实演化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优化引力模型与传统引力模型分析的势力范围存在一定差异,经空间统计和实地调查验证,优化模型对多源数据的运用更充分,考虑的因素更全面,其空间形态分析结果较为准确;从识别与规划多中心势力范围差异看,二者在郑州市核心城区的势力范围较为相似,均为早期规划或自然演化形成的已建成多中心,而部分外围多中心的识别与规划位置不同,空间形态差异明显,为未建成多中心,还远未形成其应有的分散疏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力模型是重要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已经在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重力模型应用中,结果对参数的敏感性较高,不同的参数设置就可能导致结果体系的巨大差异,故精确的参数是重力模型应用的基础.许多研究关注了重力模型参数的提取,但限于数据等因素,参数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采用2010年城市间铁路客运量作为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反映,以城市市辖区居民总可支配收入作为城市的“质量”,刻画城市本身的吸引力,进而通过回归分析考察重力模型的参数结果;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工具,分析重力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空间差异并得到可视化结果.相比于既有研究,本文在变量选取中增加了城市间列车交流频次这一变量,与平均运行时间结合共同反映城市之间的“距离”,使模型拟合结果得到较大改进.结果表明,重力模型参数取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区域使用统一的重力模型参数可能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将重力模型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时,不能忽略参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