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资料中心(World Data Center),以下简称WDC,是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主办的国际资料交换机构,它是从1959每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成立的。资料包括地球及其环境与太阳的各有关学科的观测结果。它是数据中心网络,它把数据提供者与数据用户连接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数据产品的工作。WDC主要活动是搜集、交换和传递资料。目前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1958)的一项永久性产物就是建立了世界资料中心(WDC)体系,通过该体系开展了持续的各种有关地球物理资料的国际交流。这一自愿交流机构取得了很大成功。各中心的基本业务费用由东道国提供。国际性资料交流主要是以物换物的性质。资料的捐献者有数千,而资料的使用者则有好几万。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磁资料中心属于世界资料中心(WDC)的一部分。是1957年由国际地球物理年委员会(CSAGI)建立的一个机构,承担地磁观测资料的国际交换与地磁情报的交流,专门收集和出版有关日地物理(太阳与行星际现象、电离层现象、耀斑所伴随的事件、地磁现象、极光、宇宙线和气辉)及固体地球物理中的地磁测量、古地磁学和考古地磁学的资料。机构分为世界资料中心 A,建在美国;世界资料中心 B,建在苏联;世界资料中心 C,分别建在西欧、澳大利亚和日本。世界资料中心 A 是由美国国家科学机构的  相似文献   

4.
1980年美国全国地球物理日地资料中心(NGSTDC)和固体地球物理世界资料中心(WDC)出版了由纳尔逊(J.B.Nelson)等编制的1900—1979重要地震图。此图是根据69份参考文献和报告编制的。所谓“重要”地震系指那些对人类造成重大损害的地震,或者虽然没有造成损害但震级 M≥7.5的大震。图中表示  相似文献   

5.
王筱荣 《内陆地震》1990,4(2):176-182
一、前言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根据文献,大震前小震空间分布将比随机分布集中,即 C_1=(A/n)~(1/2)·1/2d的理论,利用等时间,等地震和累积滑动三种方法对新疆1970—1988年期间中强震前小震空间集中度C_1值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C_1值能够提供中强震孕育信息,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实际上C_1所刻划的是总体随机分布与实际空间分布之比,即实际地震分布与随机分布相背离的程度。C_1=1表示地震随机分布,C_1<1表示地震分布相对于随机分布趋于集中,C_1<1表示地震分布相对于随机分布趋于分散。通常C_1值介于0.465—∞之间变化。花岗岩加压实验表明,岩样加压初期,振动源是随机分布的。当主压应力增大后,振动源便在一个或几个有限区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1977年8月大会上通过决议:“鉴于全球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图是研究地震和地球构造的基础,而早期的地震图由于战争,灾害及变质多有损失;因此,有必要在各台系统地搜集并照像复制重要地震的地震图,以保存并可通过世界资料中心(WDC)取得。IASPEI 强烈要求全球地震台站与复制计划合作,在台站现场提供历史地震图及有关资料,以便照像复制。”随后,IASPEI 所属资料交换委员会建立了复制地震图工作组。  相似文献   

7.
《地震研究》2021,44(2)
温泉溶解CO_2的来源成因研究,有利于判断与甄别研究区温泉溶解CO_2异常信息。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大理地区3个温泉的水化学常量离子和δ~(13)C_(HCO_3~-)进行了10次重复取样观测,对3个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及CO_2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温泉均属于HCO_3·SO_4-Na型水,地下水补给都来自于大气降水,CO_2主要来自于深部的地幔成因和变质成因的CO_2;2017年漾濞M_S5.1地震发生前,3个温泉的δ~(13)C_(HCO_3~-)值与HCO_3~-正相关关系发生改变,表明温泉δ~(13)C_(HCO_3~-)值与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学术讨论会暨IAG 成立125周年纪念大会于1989年8月2—12日在英国的爱丁堡举行。这次会议是国际大地测量学界的一次盛会,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名代表参加。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主席米勒(Mueller)、副主席托尔格(Torge)和 Kautzle-ben、秘书长路易斯(Louis)以及国际上的许多著名大地测量学者参加了大会。中国代表共6  相似文献   

9.
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MCEER)是新近成立的一个独特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称之为亚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会 ( the Asian-Pacific Network of Centers for EarthquakeEngineering Research,ANCER)的 7个中心之一。ANCER是为促进各中心的研究、教育和技术转让活动 ,于 2 0 0 1年 1 0月成立的 ,其目的是通过中心对中心的大范围的合作活动来扩大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减灾活动。中心联合会的概念是 2 0 0 0年在汉城召开的、由韩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KEERC)组织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 KEERC主任Sung-Pil Chang教授…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国际机构的合法席位,国际交流,特别是科技交流愈来愈为国际同行所呼吁.为回应国际机构IUGGISC,WDC,IAGA等的请求,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的原则,中国科学院决定"恢复国际资料交换".中国国家地震局于1978年以(78)震发地字第222号文下达"对外提供地震地磁资料任务",责成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实施,有关省区(市)地震工作领导部门及相关台站(网)组成"三结合"一条龙责任网络并狠抓资料的形成全过程,把"完整、准确、及时、连续、可靠"总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分类技术标准与规程措施,组成又一个"三结合",即观测环境与条件-观测标准与技术-成果的形成与审编出版.力求交换资料的共享可用性和深入的研究需要,确保其资料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报与地震防灾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3月5—8日在日本筑波市研究交流中心国际会议厅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作为1970年持续下来的“亚洲各国科学技术合作联盟(ASCA)学术讨论会”和始于1990年的“国际减灾十年(IDNDR)”的一环,由日本科学技术厅和新技术事业团主办,邀请了以亚洲为中心的蒙受过较大地震灾害的中国、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南朝鲜、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美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运动学轨道提高GRACE时变重力场解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变分方程法,本文利用GARCE高精度K波段星间测速数据KBRR,结合德国格拉茨大学发布的运动学轨道和GFZ发布的简动力学轨道作为两种伪观测值,分别解算了2005-2010年60阶全球时变重力场模型Hust-IGG01与Hust-IGG02.通过与GRACE官方机构发布的模型和其他国际主流权威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基于运动学轨道结合KBRR解算的模型Hust-IGGO1优于基于简动力学轨道结合KBRR解算的模型Hust-IGG02:在重力场系数C_(20)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上,Hust-IGG01比Hust-IGG02更接近SLR结果,在如C_(60)、C_(70)、C_(80)以及C_(90)等重力场低阶项上的数学统计均更接近CSR RL05;Hust-IGG01的重力场系数误差分布和GFZ RL05在同一水平,而Hust-IGG02的误差估计过于乐观;Hust-IGG02在主要质量变化区域上存在5%~10%信号低估,而Hust-IGG01能完全达到国际主流机构利用GPS观测数据的解算水平,Hust-IGG01与官方机构CSR、JPL和GFZ最新模型在格陵兰岛的冰川消融年际趋势分别是-125.4、-125.4、-127.3、-124.3 Gt·a~(-1),在亚马逊流域的平均等效水高周年振幅分别是17.56、17.40、17.46、17.22 cm,在撒哈拉沙漠的平均等效水高均方差分别是0.87、0.77、1.10、0.87 cm;另外在Hust-IGG01的实际应用上,本文分析了全球32个主要流域质量变化的年际趋势、周年振幅和半周年振幅三种信号模式,统计结果显示Hust-IGG01与CSR RL05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珠江口外两个短沉积柱状样的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讨论了它在揭示年代际尺度上流域环境变化的能力.长链正构烷烃主峰为C_(29)或C_(31),且表现出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说明这些烷烃主要来自维管束植物的叶蜡.所有的沉积样品中,C_(29)和C_(31)正构烷烃的δ~(13)C值在-28.8‰-31.2‰变化,这与珠江流域以C_3植物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相吻合.两个沉积柱的δ~(13)C时间变化序列是相似的.从20世纪初期到70年代末这段时间都呈现出一个持续减小的趋势.但在随后的大约15年时间里,δ~(13)C值趋势反转,开始不断增大.在校正了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δ~(13)Catm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后,δ~(13)C_(29)记录基本上仍保留了上述变化规律,但在80年代δ~(13)C值的上升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通过与实测资料比较,我们认为,1980年之前δ~(13)C校正值的轻微减小趋势应该和珠江流域降水量的增加有关,之后的δ~(13)C值上升则很可能是受干旱气候条件以及人为森林砍伐的影响.因此,我们的结果表明,埋藏于珠江口外沉积物中的叶蜡正构烷烃可以很好地反映该流域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南方C_3/C_4植被演化的研究开展得较少,且C_3/C_4植被演化的主要影响机制也不明确.这有碍于全面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C_3和C_4植物竞争机制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也不利于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C_3/C_4植被的影响.事实上,区域尺度C_3/C_4植被变化对全球碳循环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重建中国南方地区C_3/C_4植被的演化历史并理清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了长江以南地区的湛江湖光岩玛珥湖、泸沽湖、星云湖、鄱阳湖、龙感湖、白马湖、东钱湖和梵净山九龙池等8个湖泊以及定南、南屯、袍烈和铭爱村等4个泥炭沉积记录系统地开展了高碳数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δ~(13)C)分析,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方地区C_3/C_4植被的时空演化,并结合已有的古气候记录试图探讨影响研究区C_4植物丰度变化的气候要素.湛江湖光岩玛珥湖、星云湖和泸沽湖3个钻孔岩芯和定南泥炭样品的高碳数(C_(27)~C_(33))正构烷烃δ~(13)C均值的集成结果表明:从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C_4植物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从21%升高到34%,而到全新世中期C_4植物比例显著降低,最低达到10%.在空间上,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早期C_4植物丰度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则出现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这体现了C_4植物空间分布由温度调控转变为降雨调控的结果.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南方温度是C_4植物分布的主控因素,而在温度条件合适时降雨的增多会降低C_4对C_3植物的竞争优势.因此,温度与降雨季节性分配的组合关系是决定C_3/C_4植被比例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在未来温度升高降雨增多的前提下, C_4植物竞争优势的降低可能会对中国农业生产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东部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熟度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塔里木盆地东部94个气样的烃类气体组成和碳同位素检测资料,与模拟实验资料相结合,进行了下古生界海相烃类气体的成熟度判识、成因类型和气源的综合研究。下古生界烃源气以干气为主,干燥系数>0.9,属海相腐泥型裂解气,并由于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而表现为6~(13)C_1偏低、6~(13)C_2-J~(13)C_1,的差值小等特征。根据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模实验结果建立了6~(13)C_1-R_0凡回归方程,基本解决了本区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判识问题,并将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文中还探讨了天然气的多源、多阶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1月25日—12月13日,在意大利底里雅斯特举办了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会同国际科学与高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for Science and High Thchnology)及意大利底里雅斯特大学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Uni-versity of Trieste,Italy)联合发起并组织的“非线性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讨班(Work-shop on Nonlinear Dynamics and EarrhquakePrediction)。研讨班旨在介绍近年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第19次大会于1987年8月9日—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研究委员会(ICSU)17个科学联合会之一,目前已有78个国家参加。IUGG 拥有7个国际协会,分别是  相似文献   

18.
第十届国际声发射大会于1990年10月22—25日在日本仙台召开。国际声发射大会由日本无损探测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NDI)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名代表,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声发射学术权威,如哈迪(Hardy,美国)、  相似文献   

19.
国际活断层对比(IGCP)工作会议,于1985年11月5日—12日在我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英国、印度、尼泊尔、秘鲁9个国家的25位活断层研究者。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先在北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讨论今后2—3年内的工作安排,然后各国代表到山东实地考察了郯庐断裂。决定了下次会议将于1987年在新西兰召开。  相似文献   

20.
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除两次全体参加的大型学术报告会外,组织了22个专业组(C.01—C.22)、6个专题讨论会(K.01—K.06)及10个国际岩石圈计划专题讨论会(L.01—L.10),分别进行了学术活动。涉及新构造、现代板块运动及地震构造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组中:在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组(C.03)中组织了三次地貌、古地貌及新构造学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