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攀西地区碱性岩类稀有、稀土矿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攀西地区碱性岩类产出的地质背景,岩体的主要特征。根据岩石中暗色矿物与主要成矿元素的关系,划分为两大矿化类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含铌、钽碱性岩脉矿床和含钇、铌碱性花岗岩矿床;与花岗岩类有关的含氟碳铈矿霓石碱长花岗岩矿床。并指出这两大矿化类型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该区产铀岩体的成因类型以S型(改造型)花岗岩为主,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构造是控制铀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热液铀矿体都分布在一定的断裂或破碎构造中,并且与穿切于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密切相伴。产铀岩体的热液蚀变发育,规模大、范围广、类型全的热液蚀变是判别产铀岩体的重要标志。产铀岩体的主要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和燕山期,铀成矿作用则主要发生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时差,指示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的地质作用。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提供成矿铀源和成矿围岩,而铀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喜山期伸展断裂构造和蚀变交代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型铀矿,燕山晚期-喜山期的伸展构造活动及其伴随的中基性-酸性岩浆活动比印支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更具有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南岭地区40个不同矿化类型的花岗岩体成矿金属元素的丰度、挥发组分的含量、岩体规模、侵位深度等的不同,将成矿花岗岩主要分为两类:铌钽(钨锡)成矿花岗岩和锡成矿花岗岩。并认为前者主要为射气分异作用成矿,后者为岩浆期后热液萃取富集成矿。两类成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迁移、富集机制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岭及其邻区岩浆活动频繁,其中酸、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发育,与铅锌矿床具成因联系的主要为燕山期酸、中酸性小岩体。这些岩体,无论岩性、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均有独自的特征。详细研究这类小岩体与铅锌矿的关系时,得出四条成矿和非成矿小岩体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初论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地区发育加里东、印支及燕山三期两类即转化型和混合型中酸性花岗岩,燕山期中-小型花岗岩类岩体为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母岩,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类具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依据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对比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成矿专属性与成矿岩体的氧原子饱和度有关,氧原子数与分子总数比大于1.98,表现为W,Sn及稀有金属;小于1.97多表现为Cu,Pb,Zn。同时,用热流体动力理论解释了本区矿体产出的偏向性。  相似文献   

6.
南祁连党河南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金铜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地处南祁连重要成矿带,金铜矿化广布,该矿化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关系密切.为揭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查明大地构造的时空演化,并深入研究该地区金铜矿化的成矿规律与控矿因素,对区内主要花岗岩体及其金铜矿化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包括扎子沟岩体、鸡叫沟岩体及贾公台岩体.综合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区内3个岩体均形成于I型活动陆缘环境,为中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扎子沟岩体与该区金铜矿化不构成物源关系,但其岩浆期后热水溶液可造成火山岩系金、铜组分活化迁移,并在有利构造场所富集成矿,鸡叫沟岩体和贾公台岩体分别是黑刺沟金矿和贾公台金矿的控矿母岩.  相似文献   

7.
两类花岗岩的差异及其与钨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海 《地质论评》1989,35(3):193-202
同熔型和改造型两类花岗岩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同熔型花岗岩类常为偏中酸性岩石; fo_2、氯和磷含量较高;和硼含量较低。改造型花岗岩常为偏酸性岩石;fo_2、氯和磷含量较低;氟和硼含量较高。根据钨的矿物-熔体和水热流体-熔体的分配实验结果来看,两类花岗岩的上述差异对钨的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同熔型钨矿成矿岩体的钨总体分配系数和水热流体-熔体分配系数均大于改造型钨矿成矿岩体。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两类花岗岩在岩浆演化与钨的富集、成矿岩体钨含量和钨矿化叠加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两类岩浆的小岩体成大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汤中立  李小虎 《矿床地质》2006,25(Z1):35-38
小岩体岩浆矿床作为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类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岩体成大矿不仅在镁铁-超镁铁岩中如此,在中酸性岩中亦是如此。作者进一步定义了2类岩浆成大矿的小岩体规模即岩体的最大变化截面积可以大到n(n<10) km2 ,小到0.00n km2,一般在1 km2左右或更小。提出了2类小岩体成大矿的主要机制和九种成矿类型,镁铁-超镁铁岩是深部熔离-贯入成矿机制(3种类型:深熔-复式贯入,深熔-脉冲式贯入,深熔-单式贯入),中酸性岩是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6种类型:前锋式小岩体,斑岩小岩体,夕卡岩-斑岩小岩体,复式斑岩小岩体,单式小岩体,复式小岩体)。强调“小岩体成大矿”对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未涉及或未深入涉及的小岩体成大矿的空间还相当广阔,如铀矿、铁矿、金矿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建乐  姜伟 《黄金地质》1998,4(2):67-73
从空间、时间、物质成分和成因上探讨了花岗岩类与我国金矿成矿的关系。认为花岗岩带在宏观上控制我国金矿带的展布格局,成矿岩体一般较小,且多为复式岩体,金矿脉常分布在距离花岗岩类岩体接触带6 ̄8km范围内,许多金矿脉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葆直接产于岩体内部;与我国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能够提供矿源的为Ⅰ型(同熔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和幔源型花岗岩;已知成矿的花岗岩类侵入体主要为中生代岩体,蕨为晚古生代华力西  相似文献   

11.
<正>独石岭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西段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北东部,为一个大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通过对坑道内与矿有关的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与矿有关的花岗岩有两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有两种类型: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在时空上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属于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对两类花岗岩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四川冕宁县泸沽—喜德县冕山地区猴子崖铁锡矿、铁矿山铁矿、大顶山铁锡矿、下山堡—黑林子锡矿和拉克铁矿等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铁锡成矿与岩浆岩、地层及构造的时空关系,对铁锡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进行了总结。壳源泥质岩类重熔形成的A型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Sn、W等成矿元素,泸沽花岗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热能和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形成成矿热液,并使幔源基性岩墙(脉)产生强烈蚀变,释放出大量的Fe质进入成矿热液,为铁锡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物质组分;中-新元古界登相营群的Fe元素丰度较高,在构造-岩浆活动中部分Fe元素被热液萃取,为成矿提供出部分成矿元素;区域性NNE向断裂、岩体构造、局部性褶皱(曲)构造、沿层和切层的滑动断裂(裂隙)带均可以控制矿床(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和矿化类型;本区铁锡矿床包括矽卡岩型铁锡矿和云英岩型锡矿2种类型,分别受大理岩层与变质砂岩(或千枚岩)的岩性转换界面(钙-硅质岩界面)和变质砂岩(千枚岩)岩性界面(隔水界面)的控制。该区铁锡矿床为与新元古代复合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矽卡岩型-云英岩型铁锡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岩体多个、控矿构造多样、矿化多型(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成因类型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耿彪  伍跃中 《西北地质》2010,43(4):134-142
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西段,中酸性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产资源丰富。区内大多数矿产都直接或间接的受花岗岩浆作用控制,笔者利用研究区花岗岩体的成因分类结果,以与加里东期和印支晚期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几个典型矿床为例,简要阐述花岗岩成因类型对成矿作用的控制。结果显示,祁漫塔格地区同时期形成的花岗岩体,花岗岩成因类型不同,其所形成的矿产也不同;而不同时期形成的花岗岩体,花岗岩成因类型相同,其所形成的矿产也较接近。加里东期以A型或(A+S)型为主的花岗岩类形成了白干湖-戛勒赛超大型钨锡矿,而同期以I型为主的花岗岩类形成了乌兰乌珠尔铜锡矿。加里东期与印支晚期同以I型为主的花岗岩类,虽然成矿时代不同,却都形成了矿种相近的乌兰乌珠尔铜锡矿和卡尔却卡铜钼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虹螺山一带酸性花岗岩类副矿物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岩体含钼性的矿物学标志。 区内含钼岩体最典型的副矿物组合是黄铜矿-锆石-金红石(白钛石)-辉钼矿型或硫化矿物-辉钼矿-锆石-磷灰石型。这种组合类型以含磁铁矿极微,且赤铁矿量大于磁铁矿,钛矿物中出现大凰白钛石或金红石,辉钼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增多为其特征。含矿岩体副矿物明显具有多期性和多世代性。在形态上普遍成破碎颗粒状,特别是当锆石出现扁板晶、歪晶等形态时,对区内寻找钼矿具有标志意义。副矿物中钼浓度显著增高是岩体含钼性的微量元素标志,早期晶出的锆石等副矿物食钼较高,标示岩体有钼成矿的可能性,而辉钼矿的大量出现或其他金属硫化物含钼较高则可视为钼成矿的直接标志。含矿岩体和非含矿岩体中磁铁矿、磷灰石晶胞参数有规律性地变化,也是岩体含钼性的一种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川西可尔因矿集区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 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可尔因矿集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查明矿集区地质找矿方向,对矿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稀有金属成矿主要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花岗岩有关,岩浆侵位与成矿伟晶岩脉之间具有结晶分异演化关系。含矿岩浆不均一的结晶分异作用,导致了稀有金属矿化多分布在可尔因岩体东部和南部。在过铝质高挥发分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中,在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构造发育地段,形成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体,具有"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成矿的特征。据此提出了矿集区内的找矿标志和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为今后找矿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麓钼矿找矿重大进展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近年来钼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大别山钼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钼矿带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花岗岩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少量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结合Re-Os同位素精测年龄数据,确定了大别山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根据成矿花岗岩和成矿元素组合的不同,可分为3个成矿系列:锡(钨)成矿系列(Sn-W-Nb-Ta-Be)、锡-多金属系列(Sn-Ag-Cu-Pb-Zn)和含锡的多金属系列(Pb-Zn-Cu-Ag),3个系列的成矿时代相同(130~150Ma),均与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与锡(钨)成矿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与含锡的多金属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具有I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而当钾长花岗岩类与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等构成花岗质杂岩体或定位在相近空间时,常形成锡-多金属共生组合.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系列是与含锡的钛铁矿系列和含多金属的磁铁矿系列两种不同花岗岩类有关的含矿热液同位叠加成矿的结果.高成熟度、富锡的锡林浩特元古宙变质岩的重融-分异演化,可能是形成大兴安岭南段锡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郑双信  杜晓冉 《华北地质》2007,30(3):168-171
前人认为桐柏杂岩系是一套强混合岩化或酸性片麻岩地层,划归为太古界桐柏山群。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岩石类型及岩性特征的分析,结合该套岩石的矿物成分、组构特征认为其原岩应属花岗岩类,整个岩体是由不同时代、不同类型花岗岩类组成的一个杂岩体。岩体内构造复杂,岩石普遍遭受了不同期次的韧性变形和碎裂岩化,并被改造为眼球状花岗质变晶糜棱岩或糜棱岩化片麻状花岗岩-花岗质变晶糜棱岩。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绥宁县桃坪矿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东南缘,系扬子陆块内的花岗岩型铀矿。通过前人资料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认为瓦屋塘岩体为富铀花岗岩,为区内铀成矿提供丰富铀源。铀矿化(体)与断裂关系密切,主要铀矿体呈扁平状、透镜状及不规则脉状等赋存在断裂分支复合部位及上下盘的次级断裂中,含矿围岩为主体过渡相中—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热液成矿活动分为6个阶段,其中红色微晶石英阶段、黑紫色萤石阶段、沥青铀矿-胶黄铁矿阶段为铀成矿主要阶段,铀矿化类型为铀-微晶石英型和铀-萤石型矿化。类比九嶷山岩体铀成矿空间赋存规律,认为盐井和茅坪两个异常区,应作为进一步优选找矿靶区,可望率先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0.
五横岩体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安庆-贵池矿集区月山矿田内重要的中酸性侵入岩体之一。本文对五横岩体中1个辉长闪长岩、3个闪长岩和1个二长闪长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得到年龄值为分别为139.6±1.6Ma、139.3±1.3Ma、140.1±1.4Ma、140.0±1.6Ma以及132.9±1.5Ma,表明闪长岩和二长闪长岩为不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将五横岩体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岩体。基于区内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将月山矿田内侵入岩划分为两期,早期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类,成岩时代为138~140Ma;晚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岩和正长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时代123~126Ma。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五横岩体具有较好的矽卡岩型铜金铁矿床成矿潜力,其成岩成矿作用过程发生于区域挤压-拉张过渡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