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东营凹陷133个隐伏砂岩体含油气性详细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砂岩体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并应用地质统计方法和成藏动力学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隐伏砂岩体能否成藏主要受砂岩体物性、围岩生排烃条件、砂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及砂岩体自身规模的影响;成藏主动力包括砂泥岩毛细管压力差、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烃生成产生的膨胀力,成藏阻力主要为砂岩体内的毛细管阻力。模拟结果表明,实测的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与预测的圈闭充满度和含油饱和度的差异不大,吻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问题,对研究区103个复杂构造圈闭进行地质统计和R型主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的距离、所在地点的流体势、盖层厚度、砂体厚度、切割圈闭的断层个数等是制约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的主控因素。通过地质解剖分析表明,圈闭距离排烃中心越近、处于相对低势区且储盖厚度与断距满足三元耦合关系(储层中砂岩厚度<断距<盖层中泥岩厚度)时,该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就较大。依据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与其主控因素的多元非线性定量预测模型。选取未参与模型建立的21个复杂构造圈闭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80%以上的复杂构造圈闭油充满度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 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 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 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 进入供烃门限后, 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 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 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 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 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 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东营凹陷145个岩性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岩性油藏和典型落空圈闭的剖析,对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岩性油藏成藏主要受构造沉积背景、烃源岩(围岩)生排烃强度和砂体储集物性等3个因素控制,不同的构造带上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洼陷带主要发育典型的自生自储自盖的砂岩透镜体油藏,陡坡带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物性封闭、砂岩上倾尖灭、构造-岩性油藏组合,缓坡带、中央背斜带的翼部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金文正 《地质学报》2011,85(10):1672-1680
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陆相碎屑岩油气田的统计分析,认为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气田圈闭类型主要有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构造圈闭主要类型为背冲断块圈闭,岩性圈闭主要为泥灰岩中的多层砂岩透镜体相互叠置.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田的圈闭分布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3个构造带,即背冲断块构造圈闭带、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带...  相似文献   

6.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圈闭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构造圈闭具有上、下分层的特征,且上构造层的圈闭与下构造层的圈闭完全不同。上构造层圈闭位于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和盐拱背斜等类型。这些圈闭常以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砂岩为储层,以上第三系库车组泥岩作为区域性盖层。下构造层圈闭位于下第三系膏盐岩滑脱面之下,三叠侏罗系煤层滑脱面之上,主要有断层转折褶皱、断层转折——断层转折叠加褶皱等构造圈闭类型;这类圈闭以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以下第三系膏盐层为区域性盖层。文章分析了库车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秋里塔格构造带的东段较西段有利,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有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相关分析法确定圈闭评价中关键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钻井圈闭为模型,根据各面参数评地质因素与已知钻井圈闭含油气性的相关性来确定各参评地质因数的权重系数。以塔里木盆地圈闭评价为例,应用此方法求得评价所需的各参评地质因数(构造条件、可靠程度、通道条件、储层条件等)的仅重系数,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不仅具客观性,且与圈闭的含油气性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圈闭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综合研究伊通盆地鹿乡断陷双二段储层的岩性、含油性和含油饱和度,确定了适用于本区的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并与实际含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沉积和构造对含油性的影响。研究区双二段含油储层的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和砂砾岩为主,含油级别为荧光级以上。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出的含油饱和度大部分与实际的含油性相符合,并将含油饱和度70%、50%和38%值作为本区气层、油层、油水层和水层的区分标准。本区储层的含油性受到沉积和构造两方面的控制,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储层的岩石结构和物性,构造控制油气的聚集,即在构造高部位,实际含油饱和度比计算结果要高,而在构造低部位,实际含油饱和度比计算结果要低。  相似文献   

9.
老河口油田是一个斜坡带复式油气田,馆上段是主要含油层系。研究认为,馆上段成藏条件主要有5个方面:(1)馆上段是继承性的平缓单斜构造,低部位是生油凹陷,高部位受到岩性及构造遮挡,具有整体捕获聚油的地质条件;(2)多期发育的油流河砂体形成多个岩性及构造-岩性圈闭,成为本区埋藏浅,数量多,叠加面积大,圈闭类型单一的馆上段油藏;(3)油源供给充足,生储盖配置良好;(4)生油凹陷大量排烃的同时,圈闭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任以发  胡俊  樊兆聚  彭柳 《物探与化探》2006,30(2):129-132,140
油田区位于东北腰英台区域性隆起带,属构造复合性圈闭,岩性多为致密砂岩、细砂岩。油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普遍较低,属于低孔渗储层,储层为油水同层、含油水层。虽然在地质录井和气测录井中很难发现油水同层的低孔渗油气层,但是在井中化探录井中能发现它的特殊性,通过实践、研究、应用相结合,形成了如何判别油水同层的低孔渗油气层的井中化探录井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斜坡带主要含油气圈闭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储层预测是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低幅度隐蔽圈闭识别和描述的重要环节。为了准确预测储层砂体及油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高品质3D地震资料,沿层提取包括AVO信息在内的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利用地震属性和已知井的地层物性参数建立统计对应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预测了未知点地层的储层物性、砂岩储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气性特征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已有钻井吻合程度较高;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位于区块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2.
陈守余 《地质论评》2000,46(Z1):106-110
从构造油气藏评价出发,按构造分区将HM凹陷总体划分为凹陷-向斜面、背斜-鼻状-披覆构造、地层超覆缓坡带、断裂陡坡带、隆起-凸起区等五大类.按120万比例尺1cm×1cm进行网格单元划分,对各构造地质体进行变量取值,结合主要生储层沙三段的分布特征、T1-T.地震反射特征、γ能谱测量和重磁场分析,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与已知油气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含油气性圈闭的定量模式.以地质异常值、沙三段砂岩含量、沙三段砂岩总厚、沙三段泥岩总厚、沙三段泥砂比、T1-T,地震反射等深度、线积分异常、γ能谱测量异常值、重磁处理有关信息等1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特征向量,进行了ART和BP人工神经网络含油气性综合评价.含油气性有利度高值区与已知油气田吻合,圈定了进一步油气勘查的有利区17个,据含油气性有利度的大小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划分出一级有利区9个,二级有利区8个.  相似文献   

13.
真武油田位于苏北盆地东台拗陷高邮凹陷中南部,是苏北盆地目前已发现油田中最大的一个油田,油田开发时间长、含油面积大、油气富集程度高.该油田位于深凹带南部真2断裂下盘,邻近高邮生烃凹陷,油气主要分布在垛一段、戴二段和戴一段三个层段,阜一段也含油;储集层岩性多为细砂岩和不等粒砂岩.利用构造演化、原油特征与烃源岩演化、流体包裹...  相似文献   

14.
尼日尔三角洲新生代褶皱作用及相关的油气圈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三角洲是世界上重要的含油气区,褶皱构造在其油气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尼日尔三角洲的石油 勘探资料,分析了褶皱的成因类型及不同类型褶皱的时序关系。尼日尔三角洲从陆上到海上可以划分为伸展带、过渡带和 挤压带等三个构造带,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重力滑动构造体系。伸展带以逆牵引滚动背斜为特征,以背斜型圈闭为主,断 块圈闭和岩性- 地层圈闭为辅;过渡带为泥底辟相关的披覆褶皱,以背斜型圈闭为主,伴生泥底辟肩部和之间的砂岩尖灭 圈闭;前缘挤压带发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发育背斜和断背斜圈闭,背斜肩部和背斜之间发育砂岩尖灭圈闭。褶皱时间分 别始于始新世、中新世以及中中新世-上新世。褶皱作用引起的地层剖面的缩短平衡了伸展作用引起的剖面的伸长。尼日 尔三角洲与褶皱相关的圈闭,包括背斜、砂岩透镜体等富集了尼日尔三角洲绝大部分的油气。  相似文献   

15.
对松辽盆地红岗地区中部含油组合的储层沉积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分选好-中等,磨圆中-差,杂基含量低;沉积构造类型多样,准同生变形构造十分发育;自西向东依次出现(扇)三角N/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可划分为三种沉积体系,有利沉积相为(扇)三角洲前缘及浊积岩;成岩作用较弱,次生孔隙发育,属中孔中-低渗型储层。笔者应用对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隐蔽油气圈闭识别,指出了研究区隐蔽圈闭类型及其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典型的反演地震剖面及典型井的体系域、层序的发育特征,在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共识别出9个层序、12个体系域,并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青山口组及姚家组隐蔽圈闭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青二段及姚二三段高水位体系域;砂岩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主要分布于姚一段水进及高水位体系域;地层超覆圈闭主要分布于各个水进体系域;断层-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可以分布于各个体系域,分别取决于断层和构造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17.
班戈错盆阳藏北高原面积较大的陆相第三系盆地之一,为一北断南超的箕状坳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诱人的油气勘探前景。(1)第三系地层厚度超过4000m,烃源岩发育;(2)储层发育,尤其是三个不整合面附近,发育众多面积砂体和底砂岩;(3)发育多种圈闭类型,尤以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为甚;(4)后期改造活动相对较弱,目的层未出露睦表,保存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砂岩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启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低渗透油气藏在国内外分布都非常广,占有很大的资源量和储量。低渗透砂岩具有特殊的成藏特征,主要表现在:(1)储层颗粒细、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长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度、渗透率低,主要为细小孔微细喉型、微孔微喉型,裂缝相对发育,排驱压力大;(2)除了具有一般油气藏的异常高压外,低渗透砂岩油气藏还表现为异常低压,并且出现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共存;(3)油气藏内缺乏油(气)水分异,油水关系复杂,常出现油(气)水关系倒置;(4)浮力对低渗透砂岩油气运移的作用非常有限,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为异常高压等,油气的运移表现为非达西运移特征,输导体系以裂缝、相对高渗的砂体和局部不整合为主,运移距离比较短,侧向运移不强;(5)低渗透砂岩的含油(气)饱和度一般都小于60%,并且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比较复杂,储量丰度比较低,主要聚集在岩性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中,受构造影响不大,油气呈大面积分布。因此,低渗透砂岩区的油气勘探应当突破传统的构造高点勘探油气的思想,在构造斜坡下倾部位或向斜区勘探油气,在勘探中注意寻找低渗透砂岩油气富集的“甜点”。   相似文献   

19.
曲前中 《世界地质》2016,35(3):785-788
结合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深入研究了烃源岩条件、圈闭条件、输导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控制了优质源、储的空间分布;构造背景结合不同输导条件控制了优势运移方向,同时导致不同构造位置的圈闭的含油气性差异明显;多种差异聚集模式共同作用导致圈闭分段捕获、保存油气,控制了油气平面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20.
非洲加蓬×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蓬×区块钻遇的最老地层是上白垩统,自下而上分为Azile组、Anguille组、Pointe-Clairette组及Point-Gentile组。上覆新生界主要分布于工区的西南部,地层比较齐全,工区东北部大部遭受剥蚀。Anguille组为半深海相泥岩夹粉细砂岩,分布全区,是主要的产油层之一。Pointe-Clairette组按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上PC段和下PC段),它们也是重要的产油气层。工区存在上白垩统Azile组和下白垩统Madiela组,N′Toum组三套烃源岩。区域盖层主要包括Anguille组和下PC段的海相泥岩;下白垩统盐岩也是一套十分优质的区域盖层。工区有四套储盖组合,主要为自储自盖和下储上盖。油气藏类型有(断裂)背斜油气藏、断裂鼻状构造油气藏、断块油气藏等。已有8口井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获得工业油气流,控制含油面积5.4km2,石油地质储量352.1×104t,预测含油面积26.4km2,石油地质储量4102.8×104t。在上、下PC段和Anguille组等三个地层中共识别出构造圈闭62个,圈闭总资源量约5×108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