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立图们江国际大通道,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长(长春)吉(吉林市)图(图们市)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是连接吉林省东部与中部腹地的枢纽。长吉图充分考虑了吉林省在东北亚区域中的地缘、政治、经济特点,紧紧围绕东北亚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充分发挥了长春、吉林两大城市和图们江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小区域合作带动大区域合作,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以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和新载体,将成为吉林省对外开放新的窗口和通向东北亚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间合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加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两翼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两翼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4,34(3):911-918
跨区域沙漠旅游已成为沙漠旅游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了4省(区)毗邻地区沙漠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沙漠旅游开发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跨区域合作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跨区域合作开发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区域经济联系理论,现实分析是良好的合作基础、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互补性较强、沙漠旅游资源集聚程度很高。最后提出4省(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措施及旅游线路设计,并指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实施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机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空间机会主要包括区域的空间关系、空间要素和空间成本。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系统认识云南省在多方区域中的空间机会有利于认清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劣势,为今后的经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云南省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空间关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空间要素方面与发达区域却有着相对的互补性;在空间成本方面与以前相比已有降低,但是在市场机制、科技水平等方面发展还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与调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樊杰  王亚飞  梁博 《地理学报》2019,74(12):2437-2454
2018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64520元(将近10000美元)。世界各国发展历程和区域发展差距倒“U”字型曲线表明,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将步入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区段。本文讨论了1978年以来拐点发生前40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过程,① 处于发展上游(前8位最发达的省区)和下游(后8位欠发达省区)省区人均GDP的差距从1978年的407元增加到2018年的53817元;②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外向型经济、非公有经济的拉动下,呈顺时针方向发生旋转,中国东南地区成为经济加速集聚的区域;③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四大核心区域为顶点、相邻区域的连线为边界合围成的菱形结构,其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75%左右。2020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应进入演变的拐点,一方面表现为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则是从非高质量的区域发展向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转变。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相向基本同步的增长过程,并呈现出因地域功能不同而分异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未来30年,按照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要求,应把重点城市化地区、相对欠发达地区、重要安全保障区等三类区域以及区域间互动关系等为调控和优化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点,而建立以主体功能区划—战略—规划—制度为统领的空间治理体系,将成为调控和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成功的区域合作经验看,区域间的差异性和联系性是选择经济合作区域必须考虑的两大核心因素.通过多种指标对两大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最终正确选择合作区域.泛珠三角合作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云南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正确选择重点合作省区,关系到合作的最终成效.从云南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差异、优劣势条件、综合距离系数以及历史联系等角度分析,提出了云南应把广东、广西、四川、香港作为重点合作省区.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格局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磊  段学军  杨清可 《地理科学》2017,37(12):1841-1849
梳理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环境演变,试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主体、主题、形式和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流域管治事务复杂,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交叉,造就了区域合作模式多样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带在长江防洪、大通关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迅速,而在水资源环境、港口岸线、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建设仍发展缓慢。长三角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层次多、主题丰富的区域合作机制;由于国家长期对成渝经济区的推崇,两地在区域性项目建设上合作密切;中游四省合作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领,地区竞争大于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地理位置毗连,广泛开展双方的地区间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中俄共同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巩固本地区乃至中亚的安全与稳定。两地区均远离各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属于较为落后的内陆地区,在边界特征、相邻经济体方面具有特殊性,且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经济互补性强。基于此,双方应通过边境区位再造、改善区位条件,并采取灵活松散的、开放性的和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次区域合作方式。经过分析,认为具有独特地域经济特点的新—西区域合作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共同推动,并充分考虑本地差异性较强的实际,采取跨境旅游休闲型经济特区、境外经济合作区、科技园区等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促进新—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铁立  徐建华 《地理科学》2006,26(4):402-408
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格地理局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产业和人口向“珠三角”集中。今后随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和人口将具有集中与扩散同时发生的特征,各地区形成特定产业和人口集中的专门化生产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南非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对非合作的重要伙伴。除以约翰内斯堡为中心的豪登省之外,南非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分析南非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为中南高质量合作提供借鉴。结合遥感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2002—2018年南非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区域内各省区可持续发展差异进行长时段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1)2002—2018年各区域压力、状态、响应因子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夸祖鲁-纳塔尔省与东开普省压力因子值高于其他地区;各区域状态因子值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沿海的纳马夸区与其他省份差异显著,状态因子值不到其他省份的1/2;响应因子中纳马夸区与西开普省等西部沿海地区提升最为显著,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2002—2018年南非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从0.460增加到0.529;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排名靠前,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不断提升的态势。南非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或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南合作中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地区合作正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深入、“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的提出等新的发展背景。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吉林省与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并对其进行重新的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的重点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全面参与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业的合作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港口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阔、物流企业众多以及省区间差异较大等结论;在此基础上,从背景、现状及展望等3方面对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研究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已有研究多立足于合作现状和某一时间段的研究,而对中长周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过程为例,基于地理学多尺度思想,构建跨境经济区域合作演变机制分析框架,并探讨每个历史阶段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提出阶段(1984—1992年)、开发热潮期(1993—1996年)、开发放缓期(1997—2004年)和开发重启期(2005年至今)。(2)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每一阶段跨境经济合作的开始都是在上一轮物质实践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阶段间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和政策创新性,具体影响表现在跨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上。(3)整个过程中,在政治磋商与经济合作成为全球地缘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次区域开发中的作用减弱,国家层面主导作用增强,省和地方参与性不断增强,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日益紧密。本文有助于破解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困境,同时丰富人文地理学跨境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多极化进程与亚太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立足亚太地区,研究多极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首先指出对世界多极化进程需要进行再思考,强调过程的长期性、复杂和多变性。接着对亚太地区的多极化态势及其与区域合作的关系,作了具体分析。最后从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格局、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结构性特征和亚太地区的国际分工等方面,对中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抚远三角洲(大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入手,剖析了抚远三角洲的区域特点与未来发展前景,对目前中俄两国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国际区域合作的支撑条件进行梳理。在不破坏大黑瞎子岛生态环境原则的基础上,以岛为依托,构建了东北亚综合贸易体、打造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立跨国城市联合体、建设抚远为哈巴罗夫斯克卫星城以及开发抚远三角洲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特区五种国际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就读高等院校带来的学生跨区域流动是人力资本空间再配置的重要环节,从地理学视角基于高校招生配额构建学生的流动网络,对于进一步剖析人才流动规律、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双一流”高校的招生数据,刻画地区间学生就学迁移网络,探讨其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公平性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于一般的劳动力迁移规律,“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多从人口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流向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省级行政区,高校所在地的省(市、区)内招生、东中西部区域内招生等属地优势凸显,中西部地区学生外流比较严重。学生就学迁移网络主要受到考生人数、高校资源容量、经济差异、国家招生政策倾斜、文化和地理距离的共同影响。各地省(市、区)人均和考生人均录取率的基尼系数并不大,但各省(市、区)省内录取率、各高校的外省(市、区)录取率、及东中西部区域内外录取率均差异较大。一些省(市、区)面临省(市、区)内录取率低、“双一流”高校考取困难、学生外流明显的三重困境。鉴于此,本研究提出需从宏观上认知学生就学迁移对区域差异的长期影响,并从地方发展上破解人才外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共六个市级行政区域,是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它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既是我国通向东盟的水、陆要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门户和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19.
陈品宇  李鲁奇 《热带地理》2019,39(5):625-634
区域的社会建构议题较少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既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具体城市政府的行动和策略。为此,文章采取政策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响应,作为弥补上述问题的文献空白。研究发现,佛山把区域身份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核心城市,从战略统一上确定了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策略和行动方向。佛山与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建立关系网络,形成不同尺度作用下的区域合作地域载体。表现为3个方面:1)在城市尺度上,佛山与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地域载体,将松散的资源重新盘整,进一步提高统筹地区发展和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培育新的地方增长极以保持竞争优势。2)在区域尺度上,佛山与广西和贵州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地域载体,连接西南地区,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作为其经济腹地。3)在全球尺度上,佛山与德国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地域载体,创造地方-全球尺度的连接渠道,嵌入全球的市场经济。佛山案例展示了区域作为不同尺度上多个行动者的节点汇合,如何把区域资产与国家和跨国经济联系起来,从而生产与再生产新国家空间。文章回应了新区域地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审视区域发展问题,也回应了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最新呼吁。在实践中为其他城市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效果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庞效民 《地理研究》1999,18(3):231-240
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论证分析我国推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从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目标出发,深入分析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实际进展,对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与当前区域合作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提出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只能对中央政府推动地区合作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局部性贡献;总体而言,我国政府通过提倡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来解决区域问题的国家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一定阶段内缺少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