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对1556年81/4级大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先生(1957)称1556年8 1/4级大地震为关中大地震,并绘制了等震线图.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将其称为华县地震.之后,中国地震目录几经修改,但对震中位置都没再进行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80年代以来,几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渐次提出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的新见解.本文同意这些见解,并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和对发震构造的研究作进一步论证,提出对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1)1556年8 1/4级大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极震区分布在蒲州(今永济西黄河东岸)、朝邑、潼关卫、华阴、华州、解州一带,故震中位置宜定在蒲州、潼关卫、华阴、朝邑之间,即北纬34°44',东经110°16',震级仍沿用1995年版中国地震目录修订的8 1/4级.由于蒲州最重,可称为1556年蒲州8 1/4级大地震.(2)1556年81/4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只是华山山前断裂,而是大致沿黄河分布的北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端相反方向分布的渭河拉分盆地和运城、临猗一带张性地堑、地垒带,由它们共同组合而成的走滑型发震构造带,为该次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中区在渭河下游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和山西的蒲州一带,波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等省。据明实录记载,这次地震“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有奇”。虽然  相似文献   

3.
1995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将1605年琼山大地震余震震中位置较以往版本作了大幅度变更.根据该震的历史资料,1966~1976年我国大陆发生的9次强震余震间距,东南沿海地震带6级以上强震的主震与余震位置关系,琼山大地震的发震构造等,我们认为变更琼山大地震余震位置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王汝雕 《山西地震》2006,(2):4-6,18
历史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成的陕西潼关黄河河床的抬升,触发了1570年以后黄河小北干流长期的洪水泛滥。频繁的洪水泛滥演化成两岸的生态环境灾难。明代山西的荣河县城、蒲州城和陕西朝邑县城,就在这长达400 a的生态环境灾难中最终被废弃,以致人们以为它们在华县地震时也和现在一样,位于黄河河漫滩上。  相似文献   

5.
邓辉  董非非  谢斌 《地震》2021,41(3):104-113
1941年江西寻乌北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等震线,在各版本地震目录和调查报告中不尽一致.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和补充新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调查资料的详细考证,核查各记录点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宏观震中参数,重新确定其等震线范围,并结合地震地质调查工作,对1941年寻乌北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1941年寻乌北5?级地震宏观震中参数为25.1°N、115.7°E,等震线呈NW向展布,其发震构造可能是震区内的NW向断裂,河源—邵武断裂则为其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6.
华县大地震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陆板内强震往往产生明显的地震破裂带,这些破裂带一般就是发震断裂在地表的反映,也就成为人们研究构造的“窗口”。 1556年在陕西省渭河盆地东部发生的华县8级大地震的震中区内,有两条规模很大的断裂带:一是华山山脉北麓大断裂;另一条我们称为“渭华大断裂”,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探讨华县大地震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3,23(3):137-138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MS 为面波震级、ML 为近震震级、MW 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2 0 0 3年 1~ 3月 ,M ≥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    λ/ (°) 深度/km震 级 M…  相似文献   

8.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以供查阅时参考;震源深度33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震级MS为面波震级、ML为近震震级、MW为矩震级(取自美国PDE报告)。表1 世界地震目录(2003年4~6月,M≥7.0)编号发震时间 月 日 时:分: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MS   MW 地  区105 26 1…  相似文献   

9.
应广大读者要求 ,我们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 :发震时间为北京时 ( BJT) ;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以供查阅时参考 ;震源深度 3 3 N表示该地震为通常意义上的浅源地震 ;震级 MS为面波震级 ,ML为近震震级 ,MW为矩震级 (取自美国 PDE报告 )。表 1 世界地震目录 ( 2 0 0 2年 1~ 3月 ,M≥ 7.0 )编号 发震时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中位置 φ/(°)    λ/(°) 深度/km震 级  …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震和余震属于同一发震构造形成的震源区之原则,提出了历史地震余震参数的复核方法:首先在核实资料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属于余震;考虑主震震源区范围,综合确定余震震中位置,当资料不够充分时,也可直接以主震震中代替;按有感半径和区域烈度衰减关系来估算震级值.进而运用以上方法以1604年福建泉州海外7(1/2)级地震、1605年海南琼山7(1/2)级地震和1668年山东郯城-莒县8(1/2)级地震的13次余震为例,探讨了此方法的普适性.结果表明13次余震中有12次地震震中位置和6次地震的震级值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有余震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变,判定了主震和余震是属于同一发震构造.这些结果为在相关地区合理识别发震构造创造了条件,也可为今后修编历史地震目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