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2):F0003-F0003
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要研制开发的地质灾害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基本实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质特征、地貌特征等地质灾害相关调查数据野外数字化编录和CPS自动定位。本系统的实现,将有效提升地质灾害调查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地质雷达在滑坡面调查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中资料处理相当关键,是雷达图像得以准确解释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地质雷达在滑坡面调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展示其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探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1:5万区调中层序地层学的野外调查方法,有关副层序,不整合面,饥饿段及最大海泛期沉积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进一步阐明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关系及其对填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层序地层学的图面表达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针对野外地质实习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介绍GPS的比较参数坐标校正方法,提供了一种适合野外教学的简易坐标转换模型,解决了GPS坐标与地形图配准问题。GPS定位、导航功能和数字填图系统的综合利用,丰富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对改进教学方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Olivet Nazarene College的大学生地质课程已经按照一次会议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概念进行了修改。这一课程体系阐明了学生在一门课程中的责任,有利于快速的复习,有助于院内院外各单位进行评价,并且易于对一些课程进行改革。这种方法的一个难于避免的缺点是在最初耗费的时间多。一些评论家认为学生和教员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能受到压抑。这种批评可以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克服。这一体系被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推荐。  相似文献   

7.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作勤  李友枝 《中国地质》2001,28(6):1-5,46
掌上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手写输入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基本解决了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发达国家,野外电子记录本已在野外数据采集中使用,本文根据美国地调所USGS,加拿大地调所GSC,澳大利亚地调所AGSO在该领域的发展,分析了国外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GPS手持机在野外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传统野外地质填图中手段落后、填图精度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的特点,文章探讨了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区调地质填图中标定地质点、导航、计算多边形面积以及补点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提出了将GPS手持机绝对定位结果标定在地形图上的一个简单而新颖的方法,大大增强了GPS手持机在野外地质填图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姚智  况顺达  刘沛 《贵州地质》2002,19(3):184-187
首次通过实例对贵州的高速滑坡进行了讨论,肯定了高速滑坡在贵州的存在,说明了高速滑坡的识别方法。印江岩口等高速滑坡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赫章洞头上、盘县水、大方安家寨、大方化露寨等高速滑坡是自然产生的,并由此可初步分析出贵州高速滑坡发育地质、地貌背景。对高速滑坡的认识,因其直接涉及滑体的移动路径和破坏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11.
陕西省陇县至黄陵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这里多为冲沟、陡坎等黄土梁峁地形,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近年来这一区域滑坡活动加剧,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参与这一区域滑坡项目的治理工作,研究了其滑坡的形成因素及活动规律,以期使生活在黄土沟壑发育区域的人们得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在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 《化工矿产地质》2001,23(4):252-254
掌上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手写输入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 ,基本解决了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问题。野外电子记录本已在发达国家野外数据采集中使用 ,它与室内工作的紧密结合及其标准化工作 ,对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需求,结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地调局开发的相关软件与主要专业公司的产品特点,简要分析了该领域工作所涉及的掌上计算机,GPS定位,手写及语音识别的非键盘输入,计算机接口,地质数据采集标准化等主要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灰色理论模型具有利用“少数据”、“小样本”的优点,使得其在滑坡预测分析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利用矿区滑坡监测数据建立起GM(1, 1)模型,通过数据对比、验证和分析,证明了灰色理论模型能更好的反映观测目标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延安北连接线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实地地质调查、地质分析以及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滑坡的孕育、发展变形机制进行分析,其中模型试验分不同阶段开挖、注水的方式来模拟现实情况的路基开挖及降雨工况。通过各工况综合分析以及工况单独影响权重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由坡脚开挖以及降雨综合影响的滑坡变形机制可大体归纳为:原始地貌-开挖卸荷-卸荷裂缝-降雨及地表水入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体软化形成滑带-坡体滑塌;(2)坡脚开挖为坡体致滑的潜在影响因素,坡体开挖形成的临空面高度对坡体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3)水是致使坡体发生滑动的直接影响因素,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因此,无论是对原边坡的工程扰动还是人为填方形成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边坡,修建引排水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平武县的文家坝滑坡是由汶川地震诱发,并曾阻断河流形成文家坝堰塞湖,威胁到下游南坝、锰矿厂和公路的安全,所以有必要对其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及稳定性分析。通过对震后平武县SPOT卫星影像的解译,识别出了文家坝滑坡的地貌要素及滑坡物质组成,表面植被发育度,水文条件等地质特征。可以认为,文家坝滑坡为大型牵引式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余震、强降雨等条件下,有复滑的可能,并针对潜在威胁给出了具体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莫洛村滑坡进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部分试验,揭示了该滑坡的解体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根据地层关系、地层变形破坏形迹及地质事件的相互关联性,对该滑坡进行了历史地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莫洛村滑坡整体是稳定的,但局部存在解体,将以小型滑坡的形式出现,水库蓄水水位的变化对其整体稳定性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对临汾区块煤层气井产出煤粉情况以及该区块地质条件的研究,确定了临汾区块煤粉产出的主要地质影响因素,指出煤粉产出主要受煤体结构、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层埋深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地质因素与产出煤粉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煤体结构、纯煤厚度、煤层埋深和煤层结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 5、0.685 7、0.627 1和0.627 3,分析认为煤体结构对煤粉产出影响远大于其他影响因素,是影响煤粉产出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滑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常规GM(1,1)模型用于预测时,精度较高的仅仅是最近的几个数据,越往未来发展,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就越弱。针对常规GM(1,1)模型存在的不足,文章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滑坡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向加坡滑坡和链子崖危岩体GA监测点位移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误差较小,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