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会议于1987年11月26日~12月1日在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6个问题:1)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目的和任务;2)成煤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和方法;3)中国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煤大地构造及演化;4)中国煤田的构造特征及大地构造类  相似文献   

2.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不同时代变质岩、变质建造、岩石构造组合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综合分析并确定所属大地构造相,探索和确定中国变质岩大地构造环境及单元划分;同时,创新编图思路和方法,首次编制并出版了中国变质岩大地构造图,提出了变质岩大地构造相鉴别、板块启动时间、前寒武纪大陆形成的阶段性和主要轨迹等新认识,为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融合开展综合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 000 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 <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童玉明研究员等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成煤大地构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和成矿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为该专著的出版撰序,对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书提出了成煤大地构造理论,对其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手段作了详细阐述,重点论述了中国成煤大地构造。该书作者从地壳演化及运动的角度,按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要求,采用历史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研究了中国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不同大地构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东南部的大地构造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纪舜 《地质论评》1960,20(3):132-133
中国东南部,在九岭山脉以南,雪峰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的大地构造,中外地质学家曾经多次予以论证。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里是一个前震旦纪的地台地带。新出版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说明书)”的作者,将该区当作华南台块的一部分,并作为中国地台活化的典型地区之一。最近陈国达似乎主要依据对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研究,提出了“地壳第三基本构造单元——地洼区”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任纪舜 《地质论评》1996,42(4):290-294
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在各学科深入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区域地质背景的全局,进行高层次综合研究;板块构造范例的惊人成功,在客观上产生了某种负面效应;以天地合一的地球动力观,探索新的科学思路,更科学、更准确地解释中国大地构造,为大地构造学理论的新飞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对华南早古生代板溪洋的质疑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陈旭  戎嘉余 《地质论评》1995,41(5):389-400
许靖化教授等近年来就中国南方大地构造的机制及演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在国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有助于我国大地构造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板块构造理论全面分析和恢复了川西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通过阐明大地构造对金矿成矿的专属性及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的概念,划分了本区的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带大地构造控制及主要的成矿地质作用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区内金矿床的实际产出情形和相应区带对金矿矿床类型的专属性,确定了区内不同环境中金矿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国际亚洲大地构造图编制项目隶属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集成工程,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担,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作为预算分列单位承担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研究工作,总体目标任务是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沉积-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和深部构造,系统划分构造旋回、构造单元和断裂系统,建立地质构造总体框架和演化历史,阐明东北亚资源-环境的地质背景.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时空四维的大格架和演化历史,着重研究中国东北部及邻区古亚洲、太平洋构造域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及两大构造域对资源-环境的控制.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项目在收集大量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基本特征,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1959,2(1):33-33
比例尺为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及其邻境大地构造图和作为它的说明书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本年第一季即将出版。它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室全室同志的集体工作的成果。本图及说明书是根据中国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并吸取国内外已有的编图经验特别是苏联先进经验编制而成的。在编制大地构造图时,我们是以地史学原则为根据,结合沉积岩相古地理的分析,也就是采用了构造层的方法,同时结合了地质力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完钻井的岩心、薄片裂缝观测、测井裂缝解释成果的分析,结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历史、裂缝充填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对研究区裂缝的成因类型进行确定,分析认为研究上古生界地层中的裂缝为典型的区域性裂缝,具有如下特征:1)岩心上表现为张性的高角度或垂直裂缝,成组出现;2)无论砂岩、泥岩均发育该类裂缝,砂岩比其他岩类相对发育;3)裂缝形成期次与最大燕山期构造活动期一致;4)裂缝产状稳定,走向与燕山期构造主应力方向基本相同;5)裂缝分布不受局部变形所制约。在总结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后,利用有限元法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结合地层特征,对研究区主要层位的区域性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浙北双溪坞群的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双溪坞群的岩层对比和构造分析,认为本区的双溪坞群与上覆地层间在构造样式上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双溪坞群的章村组和北组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为同一火山放心回的产物。神功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双溪坞群褶皱造山,开怀 竖线型平臣褶皱构造,并受后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形成轴向北东的叠加褶皱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研究区内三叠系、侏罗系露头区裂缝(节理)的观察与统计,对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三叠系、侏罗系裂缝体系的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裂缝体系形成的构造应力场背景。研究表明在中新生代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及其联合作用的控制下,研究区裂缝体系中一组通常为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为张剪性质,区内NE向和NNE向裂缝体系多具张剪性质。裂缝体系主要发育于脆性岩层当中,且以垂直裂缝(节理)最发育,在某一确定地区裂缝带成对出现,并相互交切,共同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  相似文献   

15.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蛇绿混杂岩构造岩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首次应用构造岩片观点按构造-建造组合特征将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划分为4个具岩性组合特征、构造意义的构造岩片,本文重点阐述与金矿化有直接联系的蛇绿混杂岩构造岩片特征。  相似文献   

16.
阿拉善地块北缘的蛇绿混杂岩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泰然  何国琦 《现代地质》1992,6(3):286-296
阿拉善地块北缘新近发现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即恩格尔乌苏蛇绿混杂岩带和查干础鲁蛇绿混杂岩带。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特征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前者规模巨大,表现为洋壳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和中亚陆块的最终缝台线;后者表现为弧后小洋盆的性质,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岛弧和地台的缝合线。这两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发现,以及对它们性质的研究。对该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和大地构造演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邻区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陕西旬阳砂硐沟汞锑矿富集区汞锑含矿体受褶皱构造(背斜)和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通过对控(含)矿构造、富矿空间的构造次序以及结构面组合特征等的详细研究,对初步建立的"背斜+一刀"的成矿模式进行了完善。成矿流体、稀土分析等综合研究显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壳深部。已有的勘查工程及找矿成果表明,本矿集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全球扭转构造体系结构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球板块的分割和漂移并非杂乱无章,它们被力学性质各异的构造网络组合在同一应力场中构成全球扭转构造体系。本文从分析结构要素的力学属性入手来鉴定这个体系。该体系由一个NWW向螺旋型扭转压裂带为主干要素及NNE向张裂带、经向扭劈裂带和纬向扭割裂带等配套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项目, 总结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 以侏罗纪末幕运动为标志划分为前后2个大阶段, 发育2种巨型扭动构造型式, 即华夏系和新华夏系,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 显示二元结构, 即新华夏系形变构造层与华夏系形变构造层的叠置, 是本区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