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宁芜型铁矿形成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发育着一套中生代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将它们概括为安山岩建造。解放前,因受“火山岩地区无矿”或“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等论调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较慢。建国以来,通过大量地质勘探工作及生产实践,逐步否定了上述看法。现已查明,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不仅有矿,而且有大矿,其广阔的前景愈来愈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广大地质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总结其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并进行成矿予测,推动找矿工作迅速前进。1976年以来,我们参加了一些重点地区铁矿会战中的科研工作。在我们面前提出一些重大课题:一、铁矿的成矿过程错综复杂,什么是主要矛盾?二、在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  相似文献   

2.
次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受次火山活动控制。铜多金属矿床与中酸性岩类有成因联系,银多金属矿床与酸性岩类关系更密切。中酸性火山一次火岩Cu的丰度值较高,酸性岩类Pb、Zn、Ag丰度值高,各自代表原始岩浆为富含矿源质的。稀土元素表明,与铜矿有关的岩浆同熔型,而与银多金属矿有关的为地壳重熔型。矿床是在中低温、低盐度条件下形成的。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晚阶段或燕山晚期,其年龄值为78Ma~147Ma。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银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银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火山建造、次火山岩及构造与矿化的关系.将该类型矿床分为3个成因类型,并综合论述了几类矿床的赋矿围岩、容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建造、矿化分带及蚀变等主要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芳  杜建国  吴礼彬 《地质论评》2016,62(S1):197-198
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产于中生代庐枞、宁芜火山岩盆地,盆地中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潜火山岩-辉长闪长岩、辉长闪长玢岩和辉石粗安玢岩,导致火山盆地内与潜火山岩有密切成因关系的铁矿床(点)星罗棋布,且绝大多数铁矿床的矿体全部或主要产于潜火山岩接触带及其内部,尤其是其顶部往往为成矿有利部位。庐枞和宁芜火山岩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资源的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也是我国“玢岩铁矿”(宁芜研究项目编写小组,1978)的发祥地,在国际成矿理论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庐江泥河铁矿是在玢岩铁矿模式、大型矿集区成矿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钻探对磁异常进行验证于2007年发现的。文章对安徽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进行总结,对于促进区域火山岩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以及区内深部找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国  马晓红 《安徽地质》2011,21(2):131-137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宁芜与庐枞火山盆地成矿对比等研究基础上,提出该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及外围地区铁矿具有"双层结构控矿"的认识,上部为玢岩铁矿、下部类似于"大冶式"铁矿;同时,总结了区域铁矿成矿规律,提出了区内铁矿勘查的下步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非常发育,出露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图1)。由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床都直接或间接与其有成因联系;而且愈来愈清楚地表明,中生代火山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与板块运动息息相关,因此日益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新疆古生代陆相火山岩型金矿主要矿床式有阿希式,分布于西天山博罗科努西段,形成于晚泥盆世;石英滩式分布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形成于早二叠世;马庄山式分布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形成于晚石炭世.通过成矿条件、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分析表明,上述金矿的成矿时代与含矿建造近于同时或略晚,属于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准同生Au-Ag成矿系列类型.  相似文献   

8.
矿床乃是一定地质作用下的产物.而成矿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成岩作用,因此一定的矿床总是与一定的岩石建造有着空间及某种成因上的联系.分布于陆相火山岩地区的铁矿床常与火山岩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一超浅成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岩石常常既是成矿的围岩,又是成矿的母岩,笔者把分布于陆相火山岩地区与火山一浅成侵入岩浆建造有关的铁矿床统称为陆相火山岩型铁矿.本文拟讨论该类矿床成矿作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和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特征,分析成矿地质构造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寻找金银矿床,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陈培荣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燕山运动是相对于印支运动的后造山地质事件 ,以岩石圈发生强烈裂解为特征 ,诱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 ,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受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可能是铀源体。因此 ,在华南的铀矿找矿工作应加强对印支期花岗岩分布格局和成矿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贵州汞、铅-锌层控矿床成矿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佐 《矿床地质》1984,3(1):83-92
汞、铅-锌层控矿床均产于一定地层、岩相和岩性中,它们的分布远离岩浆岩体,成矿温度低。多年来,不少中外地质工作者把这类矿床列为低温热液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或远温式矿床)。近年来,随着层控矿床研究的进展,对它的成因也有了一些新认识和突破。本文在综合研究贵州汞、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质的初始来源、沉积环境、成矿作用方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文均 《矿床地质》1984,3(3):38-46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层控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金属的主要来源。我国东部地区碳酸盐岩中层控铅锌矿床的赋存层位很多,从元古界到中生界均有发现。但较为重要的矿化层位为数并不太多,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在我国,硅灰石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矿物原料。自1975年于湖北省大冶县小箕铺发现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来,我国硅灰石地质及其工业应用的研究发展很快。短时间内找到并探明了一批质量好、又有一定规模的硅灰石矿床;以硅灰石为主要原料的低温快烧釉面砖的研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斑岩铜矿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侠 《矿床地质》1983,2(4):43-51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因此引起地质工作者注意。笔者曾于1974年至1977年参预了德兴、多宝山、公婆泉、白山堂、太阳山和铜矿峪等一些重要矿床和矿化点的研究,以后又收集过某些资料。本文对我国斑岩铜矿特征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提出某些初步认识,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夏学惠 《矿床地质》1992,11(4):374-383
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产于中元古界狼山群一套细碎屑-碳酸盐岩含矿建造中。矿床受元古宙裂陷槽次级断陷盆地控制,具时控、层控性。据容矿岩石、矿石矿物微量元素和硫、碳、氧、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多阶段成矿特点,矿床成因类型属海底喷气沉积-弱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交代岩与其有关铁矿形成的铁质来源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我国各地不同交代类型的铁矿床的直接围岩——橄辉岩、辉绿岩、黑云母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凝灰质粉砂岩、晶屑玻屑凝灰岩、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和辉石角闪斜长麻粒岩作为实验原料,用化学试剂模拟配制了含H_2O、F,Cl和CO_2等挥发分的岩浆和岩浆期热液、火山气成热液、地下卤水和变质混合岩化热液作为反应溶液,它们在高温高压下的冷封自紧式带有黄金衬套的高压釜内相互进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50—650℃的温度和(500—700)×10~5Pa的压力下,不同成分的反应溶液从不同岩石中萃取出T_(Fe)的量为5.60—3881.59mg/l,构成了含铁矿液。在高温高压下铁主要呈Fe~(2+)形式存在,析出铁的量大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见,上升的成矿溶液不断地从含铁围岩中萃取铁是交代岩及其铁矿形成的主要铁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硫化镍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中立  李文渊 《矿床地质》1991,10(3):193-203
中国硫化镍矿床主要分布于古大陆地壳的边缘地带以及古陆壳之间的增生褶皱带,成矿时代以元古代、晚古生代为主,多形成于拉张的地质环境。含矿岩体类型以拉斑之武岩系列的侵入体为主,多为超镁铁岩或超镁铁、镁铁质杂岩体。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属还原的深成环境,硫多来源于地幔,少数矿床有壳源硫加入。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方式,岩体小、含矿率高,陡产状。可归纳为四种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福建西坑花岗伟晶岩成岩成矿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中,伟晶岩出露有数百条,按造岩矿物等特征可分为四个类型。从近海西期混合花岗岩接触带的第Ⅰ类型到远离接触带的第Ⅳ类型,脉体的产状、规模、矿物和化学成分,以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第Ⅳ类型伟晶岩脉体复杂,规模大,分异和交代作用发育,围岩蚀变强烈,矿物成分最复杂,稀有元素矿产的工业意义最大,伟晶岩的形成与海西构造旋回晚期深熔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混合岩化作用使基底变质岩系中的稀有元素活化,并随同富碱质和挥发组分的熔体-溶液迁移,在混合花岗岩外围的裂隙中富集形成各类伟晶岩。  相似文献   

19.
万子益 《矿床地质》1986,5(4):23-33
西藏自治区地质工作开展得较晚,研究程度无论从深度或广度衡量,均远远落后于我国其它兄弟省、区。而铁矿地质工作就更晚了,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才逐步开展普查工作,至目前尚未勘探过一个矿区。为了让国内外读者了解“世界屋脊”上的铁矿概貌,作者根据各方面的地质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现简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宋志高 《矿床地质》1984,3(2):11-20
在成矿规律学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常把优地槽的发展演化与矿床形成阶段相结合并力图给予模式化,认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优地槽发展初期的坳陷阶段,地槽基底下坳带来巨厚沉积和强烈火山作用时期,与火山和沉积作用有关的形成物(毕利宾,1950;斯米尔诺夫,1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