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院士会,我被选为欧亚科学院的院士,感到十分荣幸。我看了一下俄文的章程,它和一些其它的科学院有不同之处,如与我已参加的欧洲科学与艺术院就不一样,它要求在中国成立中心,在区域上还要求成立中心,因此就不仅仅是院士个人的学术活动了。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科委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和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联合召开的国际地球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学术研讨会,1997年8月18日—22日在北京召开。 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宜瑜等领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等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来自美、英、法、德、加、日、俄、泰以及港、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200多名代表。  相似文献   

3.
我这次来主要任务就是调研国土资源工作。今天下午,跟省政府进行了座谈,秀岩省长、建堂副省长参加,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收获很大,印象也很深。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4.
《青海国土经略》2012,(4):25-25
这次两位部长及几位司局长在青调研,体现了部领导对青海的关怀。事实也证明了青海地勘局五龙沟整装勘查及后续开发工作,在部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正在积极地、良好地开展。这次我也是第一次来五龙沟金矿,刚才到了现场、听了汇报,感受很深、触动很大,下面结合调研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国际欧亚科学院系由欧亚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文化与社会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由科学学部和国家科学中心所组成。1996年6月22日,于北京国家外国专家局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们,就会议各项议程进行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并通过了几项决议: 1.鉴于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于1995年5月27日莫斯科大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选举廖克院士为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  相似文献   

6.
国际欧亚科学院(International Eurasian Academy of Sciences,IEAS)自1995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的院士大会选举陈述彭、廖克、何建邦三人为该院第一批院士后,我国一批科学家,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学者共41人已分批被选为IEAS的院士,其中大陆科学家34人,台湾科学家1人,香港科学家4人,海外华人科学家2人,并于1996年12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China Science Centre,CSC of IEAS)。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研究员岳天祥博士主编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由科学出版社 2 0 0 3年 9月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为此书作序 ,并对此书的理论与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本书系具有深厚数学造诣的作者经过多年积累 ,是继查询、清理“地理学报”有关地学数学模型试点工作之后 ,对近百年来有关应用于资源环境领域的数学模型进行逐一的精选、查证、汇编而形成的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先生: 尊敬的院士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国际欧亚科学院在北京开会之际,我受委托代表这次当选的中国七位新院士向大会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各位领导及全体院士们表示我们衷心的感谢。 我们首先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国际欧亚科学院表示我们的谢意,向在这次增选过程中曾给予我们帮助、支持、鼓励和推荐的各位院士先生们表示我们的谢意。 我们的当选,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是我们的莫大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荣誉。  相似文献   

9.
1997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会议。参加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各国院士出席了这次院士会议,部分非院士的中外科学家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章申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共同主持。 首先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作了“关于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主要活动”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技术专家、文化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已在联合国注册,其宗  相似文献   

10.
国际欧亚科学院于1998年6月26日至29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召开了学术大会和院士会议。学术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克服全球社会和技术危机的紧迫任务。此次学术大会和院士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乌克兰科学中心承担。会议地点安排在基辅郊区风景优美的“明亮的森林”宾馆举行。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院士、副秘书长何建邦院士和院士候选人黄伟教授出席了大会和院士会议。  相似文献   

11.
我这次来主要任务就是调研国土资源工作。今天下午,跟省政府进行了座谈,秀岩省长、建堂副省长参加,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收获很大,印象也很深。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视,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非常具体。而且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青海省财政对地勘工作的投入从2002年的7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5700万元,增长很快,对整个地勘工作的发展、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6日至8日,笔者带领伊春市国土资源局有关科室人员,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参加了2011(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暨展览会。这次大会,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找矿突破”为主题,包括高峰论坛、行业展览和专题活动三部分内容,是一个集会议、展览和专题活动于一身的矿业界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年度盛会。作为首次参加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国土资源管理者,笔者一行人对此次空前盛会有着非比寻常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主席要我作补充发言,谈三点意见: 提高国际学术交往活力 首先我向各位院士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不是一般的客套,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能得到各位的支持和参与这项国际学术活动,可以藉助于各位的贡献、影响与威望来提高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能力,我的确是这样理解和认识的。可能是偶然的机遇,最早通知我们3人,当时,我们商量,应该积极参与欧亚科学院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这次参加省厅举办的机关干部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收获甚大。对于我们加深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领会“十一五”规划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正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与业务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5月23日上午浙江大学段治教授主讲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难题列为“十一五”期间我国五大重大战略重点,并指出要通过四条途径来破解三农难题,即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明显改善农村面貌,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范围。对我启发很大,感受很深,进一步增强了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来到龙江参加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对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和在座诸位给与沈阳督察局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首先非常欢迎各位光临寒舍,到我们这儿来召开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我们蓬荜生辉,非常欢迎各位,就是条件差一点,特别周末接待得差一点,尚请各位院士见谅。今天听了廖所长、陈先生介绍了国际欧亚科学院的有关情况,听后感受很深,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此次,本人有幸参加了赴俄罗斯为期21天的危机管理培训。通过培训中学习、参观、考察俄罗斯有关部门,感受很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有如下的思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承担着管理职能,肩负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历史使命。因此,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消除危机负面影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是国土资源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被征地农民群体上访、地震、地质灾害等突发性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8.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5,7(2):F002-F003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高层次的非政府科学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莫斯科,在法国巴黎注册,目前已拥有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的近50个国家6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管理院士与名誉成员,并在欧洲、亚洲的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已有90位学者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家得到国际承认的一种体现,也为提高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扩大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中国科学中心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宗旨 国际欧亚科学院(简称欧亚科学院)是根据欧亚国家一些著名学者的倡议于1994年组建的。 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技术专家、文化活动家组成的科学团体。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已在联合国注册。他们联合起来为了研究欧亚大陆最重要的、具有空间相互联系的共同性紧迫问题,其研究对象和现象既可能有地区分布的性质,也可能具有全球分布的性质。通过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科学家、技术专家与社会活动家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7日至29日在苏联阿穆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举行。来自苏联、中国、日本、蒙古、匈牙利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学组织委员会远东分会和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学部委员和苏联科学院杨申院士担任会议主席、大会回顾了”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之后,地洼学说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