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母贝亲贝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3~24cc开始,每4~5d升高水温1℃,终至26~27℃,并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ar triconrutum)及辅助饲料投喂培育,促进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Linne)]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用阴干刺激、异性产物刺激及浓扁藻液结合诱导,催产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mrn.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 mm,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水质控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马氏珠母贝Pintadamartensi(Dunker)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其人工养殖主要靠人工育苗提供种苗,而种苗的生产经常出现产量不高,甚至中途失败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为了改善育苗期间的水质条件,我们对马氏珠母贝的常规育苗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工作介绍如下。互材料互.且亲贝采自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贝龄约3a,壳高6.8~7.5cm。雌雄贝比例为8:1,即按8雌1雄进行选贝。1.2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gsiszhan;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活性…  相似文献   

6.
粤西沿海与广西沿海一带有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场达数百家之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育苗效果欠佳。本文就育苗期间经常出现的面盘幼虫发育参差不齐,壳顶初期前后幼虫大量下沉,附着初期幼虫难变态及附着后脱落等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以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稚贝作为实验对象,设置10、12、14、16、18、20、23、26、29、31、33、35、37℃组和常温组(27.3~30.6℃,CK),研究珠母贝稚贝温度适应性。结果表明:10、12及37℃条件下,珠母贝稚贝存活12d、15d及48 h;稚贝适宜存活温度为15.3~33.4℃,最适宜存活温度为23~31℃,低温和高温敏感起始点分别为26和31℃;稚贝适宜生长温度为17.8~33.1℃,最适生长温度为29~3 1℃;温度对稚贝水层分布和生理产生影响,35℃时稚贝在水面以上的分布显著高于其他组,10~14及35~37℃组稚贝活动、摄食能力差,16~33℃稚贝运动、摄食能力好。  相似文献   

8.
以室内育苗池或玻璃缸养殖方式,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换水量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育密度为0.8、1.2只/mL,直线铰合期时间分别为7.00、7.40d,日均生长为5.16、4.87μm,壳顶期时间分别为10.76d和10.77d,眼点期密度为0.58只·mL-1和0.60只·mL-1,差异不显著;日换水量分别为40%、60%、80%,直线铰合期时间、壳顶期时间、日均生长及眼点期密度差异不显著,日换水量40%能满足幼虫的生长和存活;壳顶初期进行倒池培育,能促进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以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粗品为主要功能成分,以β-环糊精为辅料,制成珠母贝糖胺聚糖胶囊,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胶囊中水分、总糖、糖胺聚糖(GAG)和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8.85%、85.23%、3.00%和3.60%;胶囊的装量差异与崩解时限均符合质量标准;胶囊制剂中细菌总数小于1000 g-1,大肠杆菌MPN小于30 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小于25 g-1,符合《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规定;致病菌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外海深水区养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延绳式,浮筏式,立桩式在外海深水区进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qartensii(Dunker)」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11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分别为延绳式56.3%,浮筏式32.8%,立桩式20.8%,而 期在 水区养殖时,其成活率分别为浮筏式28.8%,立桩式18.5%。  相似文献   

11.
大珠母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珠母贝人工强化促熟、人工授精、幼虫对不同饵料的消化能力、新型采苗器的采苗以及标粗效果等实验,研究大珠母贝人工繁殖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使用以骨条藻和天然硅藻做饵料促熟的大珠母贝亲贝进行人工授精可以获得质量较高受精率(达98%);用于亲贝人工授精的氨水溶液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10×10-6~30×10-6(氨水原液质量分数为25%~28%);D形幼虫对饵料的消化能力较差,宜投喂金藻和面包酵母,壳顶幼虫的消化能力强,宜增加扁藻混合投喂;在附着变态期采用新型的聚氯乙烯绳采苗器可以取得较传统附着板更好的采苗及标粗效果,单个采苗器可采壳长2 mm贝苗3.65万只,标粗40 d后贝苗平均成活率可达66.2%,壳长平均生长率可达295μm/d。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大珠母贝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5℃时滤水率最小,30℃时最大;大、小规格大珠母贝个体滤水率最大值分别为1.045L/h和0.838L/h,最小值分别为0.126L/h和0.102L/h;相同水温条件下,大规格组的个体滤水率大于小规格组,大规格组的单位软体部干重滤水率小于小规格组。温度和个体大小对大珠母贝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3.
对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雷州半岛海域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均为小型的双壳类,褶白蚶Acarplicata(Dillwyn)、偏顶蛤Modiolussp.、翘鳞蛤Irusspp.(两种)、单韧穴蛤Vulsella sp.、杯石蛏Lithophaga calyculata(Carpenter)、蝶铰蛤Trigonothracia sp.、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楔形开腹蛤Gastrochaena cuneiformis Spengler等共9种,其中短壳肠蛤(Botula silicula(Lamarck))的出现频率最高,达50%左右,为雷州半岛大珠母贝贝壳凿孔贝类的主要种类;大珠母贝年龄越大,寄生凿孔贝类数量越多;凿孔贝类可以在孔穴中生活较长时间,最长为6a,生长过程中分泌腐蚀性物质腐蚀贝壳,在贝壳内侧形成斑痕,或凿穿贝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雷州半岛自然生活条件、养殖条件下的野生贝和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养殖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结果表明:大珠母贝主要污损及寄居生物共46种,其中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24种,养殖条件下野生贝的污损与寄居生物42种,养殖贝的污损及寄居生物有31种;根据附着或寄居部位可将大珠母贝污损及寄居生物可分为4种类型:贝壳表面附生型、贝壳层寄居型、贝壳内侧寄居型、外套腔寄居型;海绵、缨鳃虫、龙介沙蚕、长鳃树蛰虫为贝壳表面附生型主要种类,砗磲江珧虾为外套腔寄居型种类,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小;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才女虫、钻穿裂虫为贝壳层寄居型的主要种类;吻蛇稚虫为贝壳内侧寄居型,对大珠母贝危害较大。自然生活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为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条件下野生贝主要危害种类有石蛏、开腹蛤、厥目革囊星虫、有盾海扇虫、吻蛇稚虫、才女虫、钻穿裂虫;养殖贝受寄居生物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经济性状对体重决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养殖区马氏珠母贝各分性状对体重的决定效应。结果表明:流沙养殖群体分性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与体重间呈正相关(P<0.01),对体重的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091、0.072、0.029、0.002、0.089和0.001,间接决定效应分别为0.319、0.284、0.183、0.03、0.304和0.004,总决定效应分别为0.41、0.356、0.212、0.032、0.393和0.005;6个经济性状与体重间的关系在抽样断面上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达0.939(P<0.01)。6个性状3类决定效应按大小排列均为壳长>软体部重>壳宽>壳高>铰合线长>闭壳肌重。迈陈养殖群体作为验证群体,各效应值与前者有差异,但3类决定效应大小排序与前者完全相同。基于决定效应大小及性状易测性,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策略为首选壳长,二选壳高,三选壳宽。研究还发现壳宽对软体部重具有最大的决定效应,提出加大壳宽选择强度以培育大型珍珠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设定温度范围16~40°C,盐度范围10~50,采用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盐度对马氏珠母贝(P.fucata)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的综合效应并建立模型。采用方差分析(ANOVA)、决定系数等对实验所得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显著性及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显著(p值<0.05);盐度的一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值>0.05),二次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影响极显著(p值<0.05);温度、盐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值>0.05)且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的效应。经响应曲面分析法和优化,得到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在适宜的温度、盐度范围内呈峰值变化,在温度26.85°C、盐度29.39时,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小值0.95,满意度达到99.36%。建立了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模型方程,其决定系数98.69%,矫正决定系数97.38%,预测决定系数91.42%,模型的拟合度极高,可用于预测马氏珠母贝外套膜Hsp70基因表达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体重呈负相关,可用Y=aW表示;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b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时,耗氧率达最大值,温度升高至33℃时,耗氧率反而下降,而排氨率在此温度范围内则呈持续升高趋势;在13~28℃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呼吸和排泄Q10值分别为1.51~2.71和1.03~2.73,且在该温度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值范围为7.29~13.14。方差分析表明,体重、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马氏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马氏珠母贝的日常代谢高于标准代谢,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0.8%和59.1%。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5个温度梯度(14、19、24、29、34℃),海水盐度为32,研究温度和规格对管角螺Hemifusustuba(Gelin)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4~29℃范围内,管角螺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29℃时达到最大值;14~34℃范围内,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温度下,耗氧率和排氨率随单位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下降,管角螺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R)、排氨率(NR)之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幂函数方程OR=aW-b、NR=cW-d,W与OR、NR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