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杰 《地质论评》1980,26(2):163-166
今天是我国卓越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前理事长李四光同志的九十诞辰,我们地质界在此集会,举行他的科学活动成就报告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华主席于1978年3月24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科学家,包括已故的李四光、竺可祯等同志,人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广大科学工作者和人民群众都以敬  相似文献   

2.
正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领导人和开拓者。为纪念李四光先生,1989年10月26日,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李四光旧居建设完成李四光纪念馆并开馆;2015年10月25日李四光纪念馆经过修缮扩展,重新向社会开放。扩建后纪念馆室内总展示面积近2000平方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4.
我会副理事长、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刘宝珺教授,最近荣获全国地质界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为了纪念李四光同志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由全国地质界各部门集资设立的,专门奖励在野外地质工作、地质科研、地质教学工作中获得突出成绩者,并在今年10月26日李四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向首届获奖者颁发证书、奖章和奖金。  相似文献   

5.
革命家、教育家、事业家、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 ( 1 889~ 1 971 ) ,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在新千年之始 ,适逢他缔造的中国地质学会即将纪念自己的 80周年 ( 1 92 2~2 0 0 2 ) ,不禁使人想起在到达未来的 80年( 2 0 80年 )的时候 ,第四纪地质科学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四光先生为之奋斗了终生的中国地质科学在世界地质科学中的作用将是什么情景 ?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都会想到的问题 ,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的问题 ,也是一个难以预测但应当预期的问题。李四光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第四纪工作者除了对他…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李文恒《中国煤田地质》编辑部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建设事业和地球科学事业。为了纪念他对地球科学以及我国科学事业以及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艰难险阻是很多的,这些险阻不仅来自于自然界本身,也来自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因而只有那些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们,才能为科学开拓出新的领域。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敢于攀登,勇于创新的人。  相似文献   

8.
马宗晋  高庆华 《地质论评》1990,36(5):431-435
李四光教授是本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家的一位杰出代表,对地质事业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学术思想贯穿始终的是地球系统整体观,他不仅将构造体系、全球构造看作有联系的整体,用全球运动统一协调的观点进行解释,而且将天文、地质、古生物、人类与地球的人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各类地质现象和地球的各种场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李四光的系统整体观对发展中国的地球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球学报》2015,36(6):754-754
<正>为继承李四光学术思想,弘扬李四光爱国、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2015年10月25—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办的李四光学术思想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李四光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执着追求,不懈奋斗,李四光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了地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 0月 2 6日 ,第六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暨李四光诞辰 1 1 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中国政协礼堂召开 ,化工部辽宁地质勘查院原总工程师黄兆洪同志被授予中国地学界最高荣誉奖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奖。该奖项是为纪念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我国地质工作的奠基人、地学尊师李四光而设立的。该奖项两年评审一次 ,每人只能获奖一次 ,为终身荣誉。迄今为止 ,化地工质系统只有 3位同志获此殊荣 ,另两位同志分别是化工部云南地质勘查院原总工程师钱佐国 ,四川省地质勘查院原总工程师李学仁。黄兆洪同志现年 65岁 ,1 95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对地质科学理论有着卓越贡献,其学术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影响深远。文章从李四光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李四光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精神;李四光的重视实践,重视辩证的思想方法论;李四光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地质力学学科;以及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等五个方面纪念李四光。提出学习和发扬李四光的科学思想和爱国精神,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球系统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概念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83年首次正式提出。然而如果我们重温李四光先生遗著,则不难发现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他就已将系统论引入地质学,提出了诸如构造系统(tectonic system)、大陆车阀说、海水进退规程等等新概念;1970年在他临终前出版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还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大。可以说,系统科学思想贯彻在他的一生论著中,说明我国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才是真正地球系统科学的先驱。李四光先生有诸多超前思维值得传承,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的内容就是现代“系统构造地质学”加“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质科学》主编夏林圻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火山岩浆研究中心主任夏林所博士,前不久荣获中国地质学界最高奖——第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被誉为我国地质界的“诺贝尔奖”。夏林所是从全国...  相似文献   

15.
《地球学报》2016,37(1):89-89
正2015年12月26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暨第十四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47个先进单位、76名先进工作者受表彰,14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公布的第14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奖名单中,有14位学者获此荣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获第14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0月26日,全国政协、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纪念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李四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了纪念大会并讲了话。杨尚昆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李四光同志的一  相似文献   

17.
叶连俊 《第四纪研究》1989,9(3):227-230
际此李四光老师诞辰100周年之际,回忆当年受业情景,思绪万千。二院荷花池畔的憧憬、庐山野外实习及课堂受业的教诲犹历历在目。他一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开创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曾有幸作为攻读地质力学的研究生,几次求教于先生,并聆听过多次先生的学术报告。他拳拳爱国之心、坚贞的民族气节,孜孜不懈于地质科学的探索,致力于中华的崛起,实为我辈之楷模。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26日,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届时,第一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将颁发,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地质工作者将获此殊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分为“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相似文献   

20.
本所的前身地震地质大队是由李四光部长亲自组建的。我作为一名建所初期来所工作的老同志,与李四光部长有过多次接触。他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在建所四十周年之际,我不禁缅怀起这位我们所的缔造者和他对地震工作的贡献。一、地震地质1965年1月19日,李四光在与地质力学所参加西南地震地质工作同志的谈话中提出地震地质工作是否应采取这样几个步骤:第一,要摸清这些断裂带中哪几点或哪几段现今还在活动;第二,确定这些断裂带的伸展地区、方向和范围;第三,参考历史地震资料,看是否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地震特别多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