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底黄金梦     
多少年来,大量的财宝随着航船的沉没而葬身海底。海底究竟有多少财宝,恐怕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据专家估计,海底珍宝总价值在数百亿至数万亿美元之间。从古罗马人携带双耳酒罐和青铜器的原始沉没商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携带大量战略物资穿越大西洋的沉船,全世界约有海底沉船数百万艘,仅美国海域就多达10万艘。1588年以来,有不少西班牙海船在赫布里底群岛和爱尔兰西南部沿海遇难,其中约有半数装载黄金和珠宝。据载,1679年沉没在威尔士沿海的“圣克鲁斯”号便装有黄金220箱、白银2.5吨;1512年在马六甲海峡被吞没的葡萄牙帆船“弗洛尔·德拉马尔”号价值高达10~90亿美元。于是,许多人做起了海底黄金美梦,一场海底寻宝热浪正席卷而来。  相似文献   

2.
自海上贸易开辟以来,海底沉船就成为神秘的宝藏,吸引着众多探险家.寻宝猎人和考古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估算,在全球的大洋海底,有300万艘船舶在此长眠,有一小部分沉船已经被考古人员发现,但大部分沉船依然在这幽静、昏暗的海底长眠,等待着有缘人。  相似文献   

3.
海底沉船是水下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存在形式,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对福建平潭、莆田及福州海域的海底沉船进行了探测研究,并重点探讨了不同浅地层剖面系统及不同探测频率在不同埋藏状态的水下文物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探测能够有效识别处于不同埋藏状态的沉船,尤其对探测埋藏海底面以下的沉船具有其他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探测频率的调节对目标物探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埋藏式的海底沉船低频信号探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5.
津沙 《海洋世界》2011,(8):33-35
除了埃及金字塔外,陆地上大概没有哪些遗迹保存得比深海沉船更完好的了.从这个角度讲,沉船就是我们探视历史的一扇窗.现在就让我们推开这扇窗,打开那些被尘封的记忆.海底博物馆当沉船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撞击海底,“着陆”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面目全非,成为乱糟糟的一团.潜水新手在寻找沉船的时候,很有可能和它擦肩而过,能辨出庐山...  相似文献   

6.
海洋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简要介绍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在海洋油气田、海底可燃冰、海洋生物药物、海流、海洋古遗迹、海洋化石和古代沉船等方面获得重大的发现和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唐歌 《海洋世界》2011,(8):20-22
1622年8月发生在北美哈瓦那与古巴之间大西洋海域的西班牙“阿托卡夫人”号沉船事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沉船事件之一.这个号称“史上最大海底宝藏”的沉船,上面共有约40吨财宝,其中黄金近8吨,宝石也有500千克.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最新成果表明,该沉船所有财宝的估价达到了惊人的5亿美元! “阿托卡夫人”号上的宝藏完全是以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人工浏览水体数据耗时且无法保证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定量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水体数据的成像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单帧水体影像自动提取沉船目标的算法,利用噪声抑制、数学形态学方法检测目标边缘,根据海底统计特性识别海底,再结合深度特性实现海底与沉船目标分离。使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沉船自动提取算法,且抗噪性较强。通过水体影像提取的目标信息能够弥补水深点目标模型分辨率不足的缺点,为后续目标三维精细建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5日至24日,受到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一行10人,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声纳探测技术仪器,冒着风大浪高和寒冷的海水,到东山岛海域实地进行闽台水下考古调查,他们经过调查,发现东山岛海域、古雷头、东门屿、南门湾等海区有古沉船遗址,有丰富的文物蕴藏。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初,一艘轮船载着为日本皇室搜罗的高丽珍贵瓷器在日本海沉没了。100多年间,尽管人们清楚地知道沉船的地点,可是,连最好的潜水员也无法潜到这么深的地方。后来有几位渔民产生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为何不请章鱼帮忙呢?他们捕捉了一些章鱼,将它们拴上长绳子,然后放到装载瓷器的沉船处。这些章鱼沉到海底,一发现各种各样的陶瓷器皿就纷纷钻了进去。渔民觉得是时候了,便小心翼翼地将绳子提起,极为顽固的章鱼,一点也没觉察出来。于是,这些执著的“打捞工”,就这样一件一件地将沉船里的贵重瓷器打捞了上来。  相似文献   

11.
沉船考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水下环境复杂、文物打捞操作困难、海洋人文资料缺失等因素制约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沉船考古工作不仅要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进行考古发掘,还要结合陆域考古学、海洋学划分重点沉船区域进行系统性发掘研究,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所处的海底环境和受腐蚀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农夫 《海洋世界》2005,(6):28-30
据统计,大约每隔30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于海底。在全球海洋中,沉睡在海底的大小船只至少有100万艘,因而海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文物宝库,并吸引着千千万万觅宝的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海底探宝热。美国考古学家罗斯坦桑教授调查发现:在爱琴海至亚平宁半岛一带的地中海海域,有许多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海船长眠于海底;在靠近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埋葬着大量沉船;在佛罗里达半岛附近海底,沉睡着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海洋鱼类无法抗拒沉船、坦克、汽车和地铁的诱惑?2009年5月的一个早晨,在美国基韦斯特海域7英里以外的海域,一艘被称为美国空军基地的"范登堡"号导弹测量船就要永沉海底,这艘测量船要沉入海底只需要短短的2分钟。船体内部发出一系列的内部爆炸,其中有46个爆炸发生在水下,尖锐的火药气味随风飘散,一道道黑烟像面纱一样开始从海面上升起。"范登堡"号空军基地沉入海洋,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双侧侧扫声纳是海洋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工具,它用于测绘海底地貌、探测海底礁石、沉船、管线、电缆及各种水下障碍物,有时称它为海底地貌仪。船在前进时双侧侧扫声纳以扇形波束向航  相似文献   

15.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冲刷及工程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洪勤 《海洋科学》2005,29(6):13-16
埕岛海域地处1953年至1976年黄河在此入海形成的亚三角洲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力环境决定该海域有明显的冲刷现象,工程实测和物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区海底管道有冲刷悬空等许多隐患。作者对该海域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本区海底管道冲刷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思源 《海洋世界》2007,(8):9-10
840多年前,一艘南宋商船载着数以万计的器物,带着失掉中原、战事频仍、国库难继的南宋王朝的失落沉没海底。海底沉积的大量淤泥保护了这艘沉船的船身,被一起封存的那些南宋市井黎民的生活剪影都等待着今天的华夏子孙前来发现。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东海海洋地质调查以来,在海底经常能发现河流、河口沉积物以及与水道相似的负地形,称为古河道、古三角洲或古河口等(李全兴,1990;金翔龙,1992;石斯器等,1989;秦蕴珊等,1987)。第四纪气候频繁波动,造成陆架上尤其是外陆架上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频繁交替,因此有不同时期的古三角洲和古河道保留,沉溺的古河道在我国陆架海底的不少地区均有发现。由于海底沉积作用的不均衡性,埋藏较浅的沉溺河谷从地形特征上依稀可辨,埋藏较深的在海底表面则渺无踪迹,只有借助于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测量,才能发现其踪迹。晚更新世末期,长江…  相似文献   

18.
SC—8型便携式流速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侧扫声呐是近代海底地貌测量的主要设备,是海上资源开发、井位调查、港湾工程、探测暗礁和沉船等作业的最有力的工具。侧扫声呐对海底的探测是通过拖曳在船后的拖鱼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束来实现的。工作时,拖鱼体上的两侧线阵形成02°的扇形波束,可以获得垂直于航向的一条高分辨率的海底地貌信息。随着拖体向前运动,就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海底图象。很显然,拖鱼航速测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侧扫声呐输出图象的质量。有三种方法可测量拖鱼的航速,但它们均有缺陷。GPS在计算瞬时速度时会产生较大的漂移;使用计程仪和通过计算…  相似文献   

19.
荔湾3-1气田海底管道深水段地质灾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船载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和深水浅层高分辨多道地震剖面等数据资料,以我国第一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海底管道路由区深水段(200m)为研究区,划分海底地形地貌分区,识别可能危害海底管道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其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海底峡谷、海底滑坡和滑塌、古珊瑚礁、海底沙波和大波痕、海底陡坎、断崖和陡坡、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等。其中,海底滑坡和滑塌在上陆坡和峡谷谷壁上十分发育,海底滑坡(滑塌)、古珊瑚礁和沙波(沙丘)等影响和威胁着海底管道的铺设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朱瑾 《海洋世界》2008,(1):57-59
12月22日11时30分,“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成功出水,28日下午“南海一号”这个庞然大物终于成功进入了已经等待它多时的“水晶宫”,接下来便是长时间的考古工作。“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整体打捞工作分为六个重要阶段,分别是:下放沉井、水下穿梁、沉箱起吊、沉箱起浮、驳船拖航、停靠上岸和博物馆内的水下考古。至此,深埋在海底800余年的“南海一号”终于重出海面,等待它的将是对历史漫长的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