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河北省地震局决定于今年9月召开邢台地震二十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纪念会;邢台地区行署和隆尧县政府决定在邢台老震区的隆尧县建立“邢台地震纪念碑”。在唐山地震十周年之际,唐山市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恰值唐山地震20周年、邢台地震3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与各级政府联合于7月28日前后,开展一次以“勿忘7·28唐山大震灾,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主题的广泛宣传活动。北京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北京曾遭受过1966年邢台地震、196...  相似文献   

3.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巳经10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1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遇难的同胞,重温历史,促进今后的地震工作,同时也向关心我国地震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作为唐山大地震前后地震工作的组织者之一,拟对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做一简短回顾,其中也涉及了一些技术及学术问题.一、唐山地震前的几项重要工作和部署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仅议起以往劫难,更加关注今后的命运,希望了解我国目前地震科研及预报达到了什么水平.记者请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向本报发表谈话.安启元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解放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烈地震46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早在1956年就把地震预报研究列入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了地震预报及研究.他说,唐山地震之前,我国曾较好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可是,却没能对唐山地震作出预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从科学上认识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预报方法是经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辑了本期《国际地震动态》-地震地下流体专辑。本专辑较集中的选登了部分国际上在地壳流体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别是有关流体对地震的响应机理、流体与构造的关系、地震与水文地质环境以及流体作为地震前兆观测研究的方向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1966年3月的邢台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灾难性地震。震后周恩来总理3次亲赴现场,视察了震区灾情,并明确提出:“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6.
抓住邢台地震不放的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邢台地震30周年,唐山地震20周年,笔者回顾了在邢台现场十多年工作中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号召的体会和许多 重要指示的理解及所走过的科研里程及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诸多概念的提出和进展,都是在总理精神鼓舞下,强烈的责任感趋势下得到的。  相似文献   

7.
鉴我国地震工作,特别是地震预报及其有关问题为社会广大公众所关心,为做好宣传工作,本文作为宣传提纲从4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问题的基本观点:1.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和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2.关于监测预报问题,包括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成就;地震预报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地震预报的现状和水平;为什么唐山地震未作出短临预报。3.关于工程地震问题,包括地震危险区的工程和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抗震设防;工程地震工作是工程和城市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我国工程地震工作效益显著、水平先进。4.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问题,包括地震社会学和地震对策的任务及内容;我国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的主要进展。本文并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正是这两大科学领域之间的新兴的综合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8.
10年前的唐山地震,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地震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性?能够预测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您可以在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地震科技展览会》上找到答案.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地震科技展览会,展示了从邢台地震后20年来我国地震工作的科技水平和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很多地震科技知识.展览分为6个部分.①监测部分:展示了我国地震台网建设和观测系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进展;②预报部分:介绍了地震预报意见产生——综合分析——科学评定——政府发布  相似文献   

9.
我国37年来在地震中殉难的约27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地震工作20年学术交流与表彰会上披露的.他说,地震科学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地震预报这项中心工作.自邢台地震以来,由于把减轻地震灾害作为科研任务的根本方向,1975年曾经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使10万余人免于丧生,成为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预报实践.但是,限于目前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规律,从而导致我国在唐山地震预报中出现重大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突然在唐山发生了.顷刻之间,将这座拥有百余万人口、具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灾情之重,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在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会忆起那劫难的日子,思考那些与自己今后命运相关的问题;当初为什么能在1975年2月4日成功地预报了海城7.3级地震,而与海城相距仅350公里、发震时间仅相隔18个月的唐山地震却没能在临震前打个招呼?当今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究竟如何?从海城、唐山等大地震中得到哪些启迪?今后将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来推动地震预报工作和整个地震事业的迅速发展?下面,我想就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敏感的人一想起唐山地震,就会不寒而栗.在新盖起的全国地震预报中心大楼,我们见到了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副司长陈章立.从他那始终严肃的表情,我体察到折磨地震工作者整整10年的沉重心情.“20年来,我国地震监测从未中断,”陈章立告诉记者,“当时唐山地震没有预报,是人们对地震成因还不全知造成的.”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强烈地震.在余震未断,惨状令人目不忍睹的时候,周恩来总理三次视察灾区,提出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从那以后,国家从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测绘局等单位抽出人力,组建了国家地震局,地  相似文献   

12.
值此邢台地震廿周年和唐山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无比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受党中央的委托,多次亲临邢台地震区慰问受灾群众,并号召和鼓励灾区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以高度的热情和伟大的气魄关心和支持地震事业的发展,给以我们坚强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遵循周总理的教导,我们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取得了地震研究的重大进展。在回顾我国地震科学发展的艰难道路和光辉历程的时刻,我们十分怀念为探索地震奥秘而光荣殉职的同志,在发现唐山地区存在地震危险的模糊判断中,河北省地震局的贾云年、  相似文献   

13.
作为活化的古老克拉通,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发生了1966年邢台M7.2,1975年海城M7.3和1976年唐山M7.8等地震。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震震源区又发生了M4.8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还是唐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新一轮地震活动开始的预兆。本文利用华北地区过去40多年的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结果显示,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过去30多年的小震活动明显高于这些地区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及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应是余震。同时由GPS资料计算的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壳水平应变率也明显高于华北地区的背景值。这些小震活动和地壳水平应变率同时表明邢台、海城和唐山强震区的余震数十年后仍在持续。震后粘性松弛可能是华北地区长时间余震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邢台地震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省地震活动经历了一个相对活跃时期和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段。在1996到1976年的十年当中,先后在我省及邻近地区发生了邢台6.8级,7.2级、河间6.3级、渤海7.4级、海城7.3级、和林格尔6.3级和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等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这在我省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据有关资料统计,仅邢台、唐山两次大地震,就夺去了25万多同胞的生命,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使灾区人民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对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极  相似文献   

15.
1.前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从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中作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在邢台地区的红山地震台记录到唐山大震区的强余震后10小时之内,邢台地区发生的小震的初动方向与唐山强余震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了检验其可靠性,作者同时也将石硼峪地震台记录的唐山强余震与海城地区发生的小震作同样的分析对比,发现该台在同样的时段内记录的海  相似文献   

16.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已经整整过去10年了.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巨大的人身伤亡及经济损失,恐怕还会令许多人记忆犹新.人们可能要问,能不能对地震作出预报,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呢?今天我们发表的几篇文章,目的是要让大家对地震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实际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每一次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地震预报也是世界上各国致力于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便开展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长趋势地震预报工作.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了地震的短期预报工作.并着重于地震观测系统的建立及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7月28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日子.在纪念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向地震罹难的同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沉痛悼念,向英雄的抗击地震灾害、重建新唐山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作为地震工作者,在纪念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坚忍不拔地克服抗御地震灾害的多个科学技术难题,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作出新  相似文献   

18.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十年了,这次地震夺去了数十万同胞的生命。为了记取这次极其严重的血的教训,十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唐山地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反复的总结、研究和探索。很多关心地震工作的同志也不断地提出各种询问,对我国地震预极的科学水平,地震部门在唐山大地震前后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切。值此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邢台地震后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地震工作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对灾区群众亲切慰问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以及灾区群众在全国人民支援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情景,文章从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出发,论述了邢台地震在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中的开创性意义;并总结了在邢台地震现场监测和预报实践中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1966年邢台地震及1976年唐山地震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者介绍了在这2次地震中的亲身经历和所做的工作;通过参与这2次地震工作,总结了一些工作感悟及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