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苏皖边界的10个县市为研究区,利用1984,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期的TM/ETM+图像提取土地覆盖信息,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研究耕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研究区近30 a耕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和急剧减少3个过程,1984—1990年、1990—2000年及2000—2010年耕地分别减少了374.10 km2,66.09 km2及1 724.33 km2,主要表现为城镇和水体侵占耕地,但林地开垦使耕地增加;②从空间变化上看,沿江城市周围大面积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1984年的南京市区、马鞍山市区和芜湖市区为主,且城镇化速度在加快;1990年以来沿石臼湖和固城湖周边地区的部分耕地转变成养殖塘,其西部地区转换较频繁;1984—2000年耕地沿山体和耕地交界处增加,2000年之后又因实施退耕还林和营造经济林而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工业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扩张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2000─2015年间黑龙江省工业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规律,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个城市(分别简称哈、大、齐)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数、紧凑度、增长弹性系数、分维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哈、大、齐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哈、大、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态势显著,建设用地增长近1倍;城市整体投资效益不高,其中大庆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最低且年均扩张变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齐齐哈尔与哈尔滨年均扩张变化率的波动相对较弱; 2000─2010年间工业城市扩张形态简单,2010─2015年间扩张模式趋于多元化且边缘不规则、形态复杂;哈尔滨呈现"北跃南拓、东优西扩"发展格局,大庆呈现斜"T"形扩张格局,齐齐哈尔呈现斜"上"字扩张态势;哈尔滨的西南、西北部已成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大庆建设用地重心移动轨迹为"西南—东南—西南",齐齐哈尔建设用地有自东北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2000—2010年间除大庆外其他城市重心向市政府方向移动,2010—2015年间向远离市政府方向移动;建议政府在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而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对城市发展、经济发展、提高人居环境有重要影响.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美国陆地卫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应用3S技术分析重庆市巴南区2000—2015年建设用地扩展速率、扩展强度指数、城市扩展方位、重心转移方向.结果表明:2000—2015年巴南区建设用地扩展为20.87 km2,呈正态增长;扩展速度最快为2005—2010年,扩展速率达到2.28 km2/a,最慢为2000—2005年,扩展速率仅有0.36 km2/a;巴南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并由西向东方向发展,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分析可为巴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进行2005、2010和2015年3期景观类型提取,统计研究区域各期景观类型面积,通过景观格局脆弱性指数模型计算研究区域3期整体景观格局脆弱性,分析研究区域各种景观类型及景观脆弱性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研究区域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呈现逐渐减少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面积呈现逐渐增多态势,水域景观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2) 2005—2010年,耕地景观面积转出最多,转出2.96%,建设用地景观面积转入最多,转入1.57%; 2010—2015年,仍然是耕地景观面积转出最多,转出1.20%,林地景观面积转入最多,转入0.99%。3) 2005—2015年,研究区域3期整体景观格局脆弱性分别为2.087 4、2.205 0和2.104 5,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0、2015年Landsat-5 TM、Landset-80LI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解译数据,分析了江油市近11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同时,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了2020年江油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4 ~ 2015年期间,江油市耕地、草地、水域面积总体减少,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2015 ~2020年期间,江油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与上一个五年相比,建设用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将有所增加,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面积基本不变;建设用地从原有基础往外围耕地扩张,耕地面积则主要由林地转入.  相似文献   

7.
以2000—2016年的14期Landsat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提取了高台县的绿洲分布范围,使用整体绿洲动态变化和局部绿洲变化分析该绿洲的时空格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6 a高台县绿洲面积主要以扩张为主.其中2000—2005年绿洲面积增加了25.113 km2;绿洲扩张最迅速的时期是2005—2010年间,面积增加了107.837 km2;2010—2016年间绿洲增长缓慢,面积只增加了11.733 km2.稳定绿洲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以及各乡镇居民区周围,绿洲的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骆驼城乡、南华镇和盐池乡,而绿洲的频繁波动区域则分布较为零散.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武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两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2000—2019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水域面积直线下降,下降速度较稳定,平均年缩减率为1.76%;而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由市中心向四周呈"辐射式"扩张,增速逐渐减缓;②耕地和林地的状态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都在2005—2010年达到峰值0.4左右;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状态指数变化整体比较稳定,分别在0.2、-0.2处波动变化,这表明建设用地呈扩张的趋势,而水域则呈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是国家生态试点县和退耕还林实施县,查明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RS和GIS技术,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获得了该区3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川县近10 a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查明了引起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最后,对该区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面积比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青川县2000—2005年间,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5—201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两段时期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减幅减小,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减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且增幅增大,水域和未利用地先减后增,草地先增后减。究其原因,认为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经过预测,在相关政策不变且没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2015年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58.57%增长为59.01%,到2020年将继续增长为59.44%,耕地面积比例到2020年将减少至29.13%,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继续增加至0.22%。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南京地区10 a的耕地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南京历史气象数据、人口数据及其他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 ,全面分析了南京市2000年~2010年间耕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耕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并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了南京耕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计算行政区域界线的破幅控制面积,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计算整个行政区域界线控制面积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作者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及数学模型知识,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利用该算法,作者对安徽省境内1∶10000标准分幅下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控制面积进行了计算,精度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面积分摊结果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中分层图分户图输出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谁使用谁分摊”原则,给出了按照不同的分摊类型对某一栋建筑的所有公共建筑同时进行面积自动分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遥感影像中面状水域提取算法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积比分割的面状水域提取算法。首先,利用矢量数据提供的面积作为先验信息,对待提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图像分割,经过去噪、边缘检测等环节实现面状水域的初步提取;然后将初步提取的面状水域带入到主动轮廓模型中,作为初始边界对面状水域进行精确提取;最后,以天绘影像对上述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面状水域,提高现有算法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符华年  张旭东  汪燕林 《测绘通报》2021,(3):109-112,155
针对国土和规划工作的融合问题,本文讨论了城市不同坐标系下的面积差异,从不同椭球、不同高斯投影面及不同中央子午线方面,采用了高斯投影和高程归化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面积变化的理论规律。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考虑城市中部、边缘及高山区域,选择了代表性的5个测区,基于现存的宁波城市不同坐标系及国家坐标系,比较了各种情况下的面积差异,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积极探索了自然资源系统下各业务板块融合期间的城市区域面积的统一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15.
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小华  赵建国 《测绘学报》2002,31(Z1):109-112
探讨在地籍宗地数字化的面积处理问题中,把已知面积数据和数字化坐标同时作为观测值的面积处理方法.采用方差分量估计,解决已知面积数据参与平差时的权的确定.通过实例分析,认为采用条件平差方差分量估计方法来对宗地面积处理,能够更加合理地调整已有面积与由数字化坐标得到的面积值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房产测量的面积测算中,由于房屋预测成果和实测成果的差异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针对其中几个关键的主要问题,即房屋预测成果与实测成果的时效的定义、保温墙体的厚度的定义、共有公用部位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证与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与对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基于GIS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介绍了关于中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市场域、旅游域基本模型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研究相结合 ,建立了中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分析决策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我国 119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进行查询、统计及各省会城市、地级市之间的市场域、旅游域分析 ,并提供景点与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计算以及各风景区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房产测绘中复杂商业房产分摊数据计算量大、分摊对象不明确易产生纠纷的问题,本文在传统的房产共用面积分摊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共用面积分摊模型。该模型灵活地应用功能区的概念,将功能和用途都不同的套内面积整合在一起,合并成为一个功能区,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房产分摊问题,在复杂房产分摊方面较传统模型大大减少了数据计算量,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出共用面积的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京山县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生产实际,对编制过程中图宽净面积小于等于零、行政辖区面积和图斑计算面积不一致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阐述了所采用的利用图例板自带的属性自动赋值、计算机自动赋值、外来数据挂接赋值和手工输入赋值等4种属性数据录入方式和通过条件生成点文件功能对零星地物的录入处理。  相似文献   

20.
手持GPS有简单方便的面积计算功能。讨论了手持GPS面积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手持GPS计算面积时先将WGS-84坐标转换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再以平面直角坐标求解面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选择直角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离所测地区距离越远,误差就会越大。计算了相对误差并对面积计算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面积修正起到了减小误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