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大地构造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引言 最近作者用板块构造观点编制了一幅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从这幅图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亚洲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它并非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大陆块,而是由于地壳长期以来分离聚合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在地球上开始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无定论。亚洲大地构造图的编制,主要是从显生宙初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古板块构造   总被引:50,自引:12,他引:50  
板块大地构造研究在我区起步较晚,论著近年渐增,已知先后有陶钧政与吕正、刘德权、田希华、陈哲夫与梁云海、张良臣与吴乃元等.对促进我区板块大地构造研究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本文系在编制《新疆地质构造—建造图》的基础上撰写的,系集体研究成果,参加工作的还有黄德俊、赵惠莲、李天福、郎智君、祁志明、欧阳恕等.一板块大地构造学是在现代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所取得的一些令人折服的证据,有力的支持着这一新兴的地球科学理论不断深入的发展.板块构造学虽已兴盛多年,但对古板块构造的标志与鉴别、各板块及其各次级单元的特征等问题,尚无一统认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剧烈,区域尤其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甚少,给研究认识新疆地壳之沧桑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新疆古板块构造的研究和划分仍处于探  相似文献   

3.
欧亚地区现代板块构造边界和强震活动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 自板块构造说兴起后,李春昱教授是用此学说研究我国地质构造最早的学者之一。李先生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古板块的划分和发展上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对板块运动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亦作过专门研究。我们在七十年代末编制亚欧地震构造图时曾得到李先生的热诚关怀、支持和鼓励,在编图思路和具体内容上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指教,并提供了他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大地构造图的一些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与方法,编制大地构造图的原则,构造单元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大地构造图的内容、表示方法及编图工作阶段等,作了较详细论述。为了冲破传统观点的束缚,编制出我国新一代的大地构造图,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供广大地质同行们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荃 《地质论评》1984,30(3):267-269
古地理研究,过去多以固定论的大地构造学说为基础,只考虑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很少或基本上不考虑海床及大陆块体的水平运动。自板块构造理论问世后,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外古地理研究就多采用活动论观点,应用大量的古地磁、古气候、古生物区系及板块运动学的研究结果,来恢复各个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由于我国板块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们的古地理研究有不少人仍然沿用过去的观点或原则。由此而得出的一些结论,有的显然不正确,有的则值得商榷。现仅就古地理研究中的一些原则问题,例如古陆的鉴别,海侵和海退方向的确定以及地层、古生物的分区等,作一简短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不同时代变质岩、变质建造、岩石构造组合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综合分析并确定所属大地构造相,探索和确定中国变质岩大地构造环境及单元划分;同时,创新编图思路和方法,首次编制并出版了中国变质岩大地构造图,提出了变质岩大地构造相鉴别、板块启动时间、前寒武纪大陆形成的阶段性和主要轨迹等新认识,为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融合开展综合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亚洲盆-山系及其地质构造应力场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大陆的大地构造格局是经过地质史中迭次地壳变动所遗留下来的图象。现在的亚洲大地构造格架主要是经过中生代以来地壳形变演化而来的。除了大洋一大陆或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互作用(板块构造)产生的地壳形变外,还有广阔发育在大陆上的盆地-山脉之问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对亚洲大陆区内盆地及其周围的山脉的应力场做了初步分  相似文献   

8.
按大地构造观点进行中国地震地质区划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 《地球学报》1979,1(1):18-31
在先前的几篇文章中,著者把自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大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三大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并简略地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特点。新构造运动,包括有史以来的地震活动在内,是三大构造域活动的继续,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划也和大地构造区划一样,,表现为三大构造地震域,简称三大地震域,即滨太平洋地震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和古亚洲地震域。既然滨太平洋构造域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那么,滨太平洋地震域也应当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城既然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那么,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也应当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就是有名的南北地震带,后者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应力场所形成的干涉带。这样的地震地质区划是和一些地球物理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的。古亚洲构造域的主体是西伯利亚地台和蒙古皱褶系。整个说来它的地震活动性表现得很微弱,只有蒙古西部,特别是阿尔泰地区有若干强震,这可能仍是受印度板块碰撞的结果。而贝加尔裂谷型地震活动可能是北冰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南延。因为这些地区已不再中国境内,本文不作讨论。下文仅就大地构造观点来谈谈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黄开年 《地质论评》1989,35(6):580-581
在70年代以来出版的英文的地质学论著中,以板块构造为书名的已不下5种。不过,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创建板块构造学说的经典论文的选集,要么是关于该学说的定性的概括介绍。能够定量计算和预测岩石圈板块的运动,使板块构造理论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活动论大地构造假说。在板块构造理论业已确立20多年的今天,大多数地质工作者和地质院系的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新编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中国地质》2013,40(5):1351-1365
提要:在大量综合亚洲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新编了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确定了划分原则,将亚洲大陆划分为六大构造域,以及67个板块(或地块)、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图件的编制。组成亚洲大陆的板块或地块主要形成于1800 Ma、800 Ma、 500 Ma 和400 Ma前后,上述时期即各地块形成统一结晶基底的时期。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形成时期较多,为800 Ma、397 Ma、345~260 Ma、200 Ma、135 Ma、52 Ma和23 Ma等,还有23 Ma以来形成俯冲带。对于资料比较充实的、古生代以后的板块运移、板内变形与碰撞带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略的讨论。本文还关注了在地块形成之后的板内变形。正是板内变形阶段,可能对成矿作用及其类型、过程与赋存部位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春昱主编的八百万分之一亚洲大地构造图及其中、英文说明书,经过二年紧张工作,预计今年可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3.
热幔柱构造—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热幔柱构造──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赵国春,吴福元(地球科学系)自60年代末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来,经过地质学家近30年的努力不懈地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在解释全球板块边缘上各种地质作用方面获得巨大成功。然而,在解释远离板块边缘或板块之下各种地质作用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眷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学大师,本刊从2018年第5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59,19(8):374-376
一、前言安徽省一百万分之一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工作是在安徽省科委领导下进行的;并得到安徽省地质局、煤炭厅地质处及科学分院地质室的协作。编制大地构造图的主要资料是省地质局全省五十万分之一地质图及有关资料、煤炭厅平原区的钻探、物  相似文献   

17.
李廷栋 《地质论评》2004,50(3):240-242
内容提要黄汲清先生历来也十分重视地质编图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不但多次强调地质编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亲自组织、领导或指导了多项编图工作,主笔或领导制定了一些编图规范、编图技术方法等指导性文件。他1936年发表的《中国地质图着色及符号问题》,开创了统一中国地质图着色和符号使用的先河,对尔后60多年中国综合地质编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59年他发表了《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若干意见(节要)提出编制1:100万大地构造图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图例制作,对指导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地质编图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不愧为中国综合地质编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新近编制的一幅五百万分之一的环北太平洋构造地层地体图首次详尽描述了该区的地质与大地构造。该图的近岸部分表示了前苏联远东、阿拉斯加、加拿大科迪勒拉及其与美国西北部交界处的主要地体、地缝合线、年轻的叠加组合及继生盆地。该图的远岸部分表述鄂霍茨克海、太平洋、白令海及北冰洋区的大洋板块、洋中脊、俯冲带、主要中洋脊磁  相似文献   

19.
康玉柱 《中国地质》2019,46(6):1253-1258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对地球上各个大陆形成演化作了多年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认识千差万别。如最早的大陆漂移学说,后来又出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等等。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全球7个大陆不会漂移,而且也无充分依据将地球划分成几个板块。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的运动机制基本是合理的,但是,板块划分依据不足、各板块的界线不明确、各板块的地质差别及特征不清楚等。所以,笔者认为全球各大陆整体是不分的,各个陆块地质时期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按照1982年地质矿产部审订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供高等地质院校地质类专业使用。 本书主要是以地槽—地台学说为基础,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阐述我国主要构造单位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槽台学说在过去一百多年间,一直是大地构造学术思想的主流,它为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地质的客观情况,这是进一步探索区域大地构造的基础。二十年来,地球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地构造理论的研究,各种资料的积累,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都有重大进展,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构造的基本特征。在这本书里。编者试图用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分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