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碳和有机分子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碳和有机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不仅在沉积地层对比,油-油,油-源对比研究方向发挥了独特作用,而且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剪影。开展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全球碳循环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碳碳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研究和对生物演化,恢复古生态,古环境有重要意义的化石及沉积物中有机分子的碳同位素成及分布研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旨在建立国民经济的多功能的科学地质基础,本文概述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系统,俄罗斯地质(含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效果。预测了21世纪头25a内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战略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条件与方法的变化。指出,完善区域地质研究和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其总体效益(主要是探明可扩大矿物原料基地的远景)并将收集,保存和处理的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资料转化成信息技术(包括建立俄罗斯地质构成的统一分类电脑模型)。个别章节探讨了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这些问题包括;科学方法问题(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的内涵,科学原理,方法学和地质编图的理论与实践的完善),实用问题(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地质构成的统一模型的应用)和组织问题(规划和组织工作的完善。区域地质研究及地质测量工作与有益矿产勘查工作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议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廷 《世界地质》2001,20(4):313-320
结合复杂性科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认为复杂性科学对研究地球系统复杂性及非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同时,在论述地球系统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地球系统复杂性及非线性的具体表现,即地球系统的层次性,无特征尺度性,开放性,相干性,临界性,自组织性和其动力学行为的自相似性及分形性。认为地球系统是总体上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多层圈综合集成,连续开放的复杂耗散动力巨系统。随着复杂性科学和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会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飞跃。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裂缝储层地球化学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储层化学热力学及储层性质,水-岩-油反应及原油性质,储层运动学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和储层地球化学模拟,并介绍了上列三大研究方法;实验地球化学方法,热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经讨论认为一新的研究方向将会改变裂缝储层研究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粘土固化注浆堵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粘土(湖泥)固化注浆技术在矿山堵水中的试验研究情况,包括矿区水文地质情况,注浆浆液的配制及性能研究,制浆及注浆施工,质量检查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全球变化与海洋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集成,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国际海洋科学全球变化研究方面已经开展许多研究项目,诸如“海洋全球变化合作研究计划(IMAGES)”,“过去全球变化研究(PAGE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旨在通过对海洋表面和深部变化及与陆地的相互关系作用来研究全球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历史,海洋地质在研究古气候,古水温,海洋与陆地气候联系,环境重建,陆海相互作用等方面举足轻重,同时地质学在参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及我国“八五”科技攻关成果表明,我国地面沉降研究及防治工作,由于引进系统思维方式、非线性科学的新理论与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融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进行综合研究,成果显著,目前已进入以数学模型预测为主的动态微量控沉阶段。这要求我们加深沉降机理研究。抽汲地下水形成的地面沉降研究的核心与难点是粘性土中孔隙水运移问题,它也是土体环境地质和外动力地质灾害研究的前缘热点,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兰  曾勇 《江苏地质》2003,27(3):159-163
在界定景观及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地球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国内外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单学科深入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是2l世纪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提高断裂构造研究水平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断裂构造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阐述了提高断裂构造研究水平及扩展其应用前景的途径。主要讨论了利用多源地学信息,多侧面地识别断裂构造;借助多层次地学资料,从三维和动态上研究断裂构造;加强流变学和应力场研究,深化断裂动力学分析;提高断裂研究定量化水平,扩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震害,震害特征及震害研究的目的,并对遥感技术层次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着重探讨了航空遥感在震害研究中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体刚 《黄金地质》1997,3(3):48-54
通过对金矿的成矿时代,温度及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认为辽西地区金矿床均属广义的岩浆热液矿床。论述金矿成矿作用及基 化过程,研究和建立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第四纪构造运动及动力学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基础研究得到加强;某些理论概念进行更新,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引用和应用研究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王先彬  刘刚 《地学前缘》1996,3(3):105-118
流体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地球流体控制着地球系统的质量和能量的再分配。对流体地质作用的研究涉及地球的各个圈层,各具特征,又相互联系、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球流体学科研究体系。对地质流体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领域莫过于对地球气体的研究。“固体”地球含有丰富的气体。近年来,对各类地球气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包括:大气和水圈的成因和演化、地球内部状态及动力学过程、地震机理和预报、火山喷气作用、油气和其它矿产资源勘探及全球环境演变等。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2)岩浆活动与火山活动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3)现代构造活动与地震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4)幔源岩包体及玄武岩的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元素共生分异现象在矿床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和查明元素的共生分异特征和形成机制,对丰富成矿理论和指导找矿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以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区为例,对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肯定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在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入手,在查明成矿流体来源及时空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球化学、成矿实验及成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深入研究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的来源、活化迁移条件及沉淀富集过程的共性及差异,是揭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矿物岩石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梗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岩石材料研究和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及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该科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作用,国内外发展简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指出了该学科发展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南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好寿 《地球学报》1996,17(3):302-312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二甲、不磨等金矿床的铅、硫、氧及氢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着重论述了铅和硫等同位素特征及铅、氧(氢)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金矿找矿评价中的应用,并建立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矿区,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矿体部位明显增高,而δD‰值及放射成因铅(如206Pb‰Pb值)则明显降低,而且与矿石品位和矿体大小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铅、氧(及氢)等同位素可用于找矿评价的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17.
煤中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淋溶(滤)、燃烧等其它加工利用过程中,煤中的微量元素要发生迁移、析出,并入侵到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最终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煤中微量元素十分重要,是因为它们与环境问题、动、植物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研究微量元素时必须考虑微量元素的性质及毒性,它们主要依靠其含量、种类、存在形式、pH值、氧化-还原条件及其它因素。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发现、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因机理及微量元素的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历史、现状,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指出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加强微量元素环境学方面的研究是今后煤中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煤层气储层描述及储层评价,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并在煤层气储层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我国煤储层的构造复杂,煤层多强烈变形,煤层结构常呈碎粒状及糜棱状等,煤储层多为贫煤和无烟煤,呈“三低一高”(煤层压力较低,煤层渗透率低,在水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的常规破裂裂缝所占比较低;煤层普遍具有较高的吸附力)的物性特征,且变质程度偏高,高煤级煤(贫煤一无烟煤)占49%,独具“中国特色”,进而讨论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急待解决的8个方面的科技问题和难点,指出了在21世纪初中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的7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INDEPTH”是中国和美国地学家合作开展的大陆动力学研究项目,本文介绍项目的战略目标和酝酿协议过程及执行单位,阐明喜马拉雅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当前国际上研究工作动态,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目标、研究工作方针和方法,新一轮研究工作特点,我们的工作方针和战略目标;文章最后就组织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浅海相地层的旋回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又珈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