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从先  张桂甲 《沉积学报》1995,13(A01):71-78
以浙江桐庐奥陶系和长江三角洲现代和来近代潮坪沉积对对象,通过潮坪律的观察和统计,数学地质方法的处理,现代潮坪侵蚀堆积周期变化的观测,得出潮坪上所保存的纹层数不足应形成数的十分之一,所保留的单层数不到应形成数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潮坪风暴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风暴沉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沉积学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但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浅海陆棚区风暴沉积的研究,而对近岸地带潮坪风暴沉积的研究则比较薄弱。系统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对现代潮坪风暴沉积研究的成果,同时介绍了在古代地层中首次识别出的潮坪风暴岩沉积特征,最后指出了潮坪风暴沉积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庵东潮坪水文要素定点测量的基础上,对地貌特征,沉积粒度,沉积构造及重向剖面作了全面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滩地位于杭州湾进、退潮流的交会点,控制其发育的主动力为潮汐作用,具明显的不规则半日潮特性,涨潮流强度远大于落潮流,造就了宽达十余公里的潮滩地貌。滩地水动力深受湾内水流影响,高潮期服从其总体潮流流向,导致潮坪上发育众多与杭州湾深槽系统相连的潮沟,破坏了沉积物正常分布规律,高潮坪存在一定向平行岸线的大型潮沟,受强劲水流影响,沉积粒度粗化,并因快冲快淤而产生变形构造;中潮坪接受退潮期潮沟漫岸物质,粒度相对较小,分选性变差,沉积构造以直脊流水波痕及板状交错层理为主;低潮坪潮流作用大、沉积粒度粗,分选性最佳,发育小型流水波痕,内部构造以槽状交错层理,“青鱼刺”层理及再作用构造为特征。潮坪近岸处潮沟迁移层序及浪成波痕层理的发现反映水动力异常强大,威胁人工海塘的安全,建议停止进一步围垦滩涂,采取促淤方法,抑制潮沟的发育,以维持滩地稳定。  相似文献   

4.
滇东黔西二叠纪含煤岩系潮坪沉积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论证古代潮坪沉积物的判据有:(l)扁平泥砾;(2)泥冲槽构造,(3)单、双粘土层;(4)潮汐周期层序(递变式和规律间隔层组式);(5)垂直剖面中的“二元”韵律,即高、低流态成对沉积物的相互交替。潮汐周期层序已在蛇曲状潮汐水道沉积物的垂直层序中被发现,并横向过渡为具有泥冲槽的潮坪沉积物,两者间为冲刷接触。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织金矿区晚二叠世晚期潮坪相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织金矿区四个含煤向斜构造单元勘查资料为基础,对该区晚二迭世晚期沉积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区内广泛发育砂泥潮坪相和碳酸盐潮坪相。由于海水影响程度的差异,二者在岩石类型、层理、生物化石、自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前者更多地具有陆相沉积特征,后者则更多地体现海相沉积的特点。砂泥潮坪相之上常发育较好的可采煤层,煤层硫分也较低,而碳酸盐潮坪相则正好相反,因此在研究区找煤时,建议重点放在砂泥潮坪相发育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东寨港红树林潮坪沉积特征及其成炭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树林潮坪底质之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等沉积特征,并论述了其沉积作用。认为东寨港红树林潮坪不具备形成泥炭的条件,其制约因素归纳起来有:①充分的陆源碎屑供给及高的沉积速率;②红树植物残体高分解度;③周期性频繁动荡的潮汐水流;④新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南缘高山河群碎屑岩潮坪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1,9(3):98-105
长城纪高山河期,研究区曾是华北地台上-个十分重要的沉积中心。在长期稳定下沉与相应补偿的构造背景之下,发育了-套以碎屑岩潮坪为主的沉积。标志着潮坪沉积的沉积物和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在高山河群地层中均很发育。根据区内潮坪沉积序列的厚度推测,当时的古潮差可能为3.5m左右,与现代海湾的潮差相近。由此判断,高山河群的碎屑岩沉积物基本上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的有潮陆表海中。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质》2007,30(3):203-212
附件与正文中的地层编号,均按经区域地层对比所建立的统一层序(表3)编列,为表述地层的详细构成,一些剖面还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亚层”编号,以作进一步的细分。  相似文献   

9.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聚煤区为整个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煤区域。根据地质资料及工作实践,论述和总结了该区潮坪沉积特征及成煤规律。结果显示,本区潮坪体系特有的沉积构造十分丰富,主要有潮汐作用形成的单粘土层、双粘土层和潮汐周期层序、涨落潮沉积的二元韵律结构、扁平状和浑圆状泥砾、双向泥砾、递变式的潮汐周期层序和泥冲槽等;潮坪体系的沉积层序和平面砂体特征明显,潮沟砂体一般垂直于海岸展布,且常朝陆地方向分岔尖灭;潮坪环境在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多形成广泛稳定的优质煤层,但潮沟或泻湖海湾等长期被海水侵漫的区域,常使下伏煤层的含硫量变高。指出潮坪体系是该区富集优质煤层的重要成煤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10.
龚一鸣 《现代地质》1999,13(2):255-255
围绕地质时间坐标的建立和优化,地层学经历了3次重要革命,形成了3种有代表性的地层学形态(表1)。由于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较强的迁移能力,在小于或等于百万年级时间尺度分辨率上化石是最好的地质时间标志,也是被人们开发利用得最早、最能够揭示地层时间信息的资...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古生代在南部有一个地层间断面,北部有三个地层间断面:奥陶纪、晚志留世末-早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相应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束于早三叠世末.最后的间断面以后,东北南部和北部古生代地层进入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大量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巨野煤田石炭二叠系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的沉积相特征,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以准层序为基本单位的富煤单元图和砂分散体系图,对研究区潮坪沉积体系煤聚积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潮坪沉积体系和陆表海条件下的聚煤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潮坪沉积体系中,砂体厚度与煤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勘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分析,认为砂泥岩段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Ⅰ型层序,相当于三级海平面旋回沉积地层.砂泥岩段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扇三角洲、潮坪、泻湖、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高位体系域由扇三角洲、潮坪、蒸发坪及局限台地组成的沉积体系.一个完整的海平面相对升降旋回导致盆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沉积特征不同,各体系域沉积特征揭示了砂泥岩段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湖北恩施太阳河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沉积间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奥陶系—志留系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学的研究,该剖面的沉积间断发生在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至Coronograptus cyphus带之间,共缺失5个笔石带。奥陶系、志留系之间黏土岩矿物分析显示,在奥陶系、志留系之间出现有高岭土,推断在其间可能上升为陆地。具体演变...  相似文献   

15.
洞穴石笋沉积间断类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西桂林,贵州荔波、茂兰、都匀凯口及云南宣威、泸沽湖等地典型岩溶峰丛-峰林平原、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原的大量大型石笋纵剖面研究为基础,依据石笋沉积旋回或纹层组的系统测年数据和碳氧同位素系统测试资料,确定石笋沉积间断面上、下的年龄,若以上、下纹层结构构造差异大、构造类型不同、结构构造突变或有间断沉积特征为前提,将上、下纹层的年龄差作为沉积间断时间:差值大,间断时间长,其间若有间歇性停、滴转变,则沉积纹层的测年值是此时段的正常年序;差值小,间断时间短;差值很小,又无宏观异常,为正常的连续沉积。本文从石笋沉积间断标志,间断面上、下的年代异常,间断类型和古气候环境意义,论述石笋沉积间断,阐明石笋纵剖面有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外,根据石笋纹层的宏观、微观资料和测年统计,提出了年季和年际的短期性、10年际—万年际的长期性、瞬时性间断类型的分类方案,短期停滴,是常态气候条件下,年旱季或年际干旱停滴,形成年际和季节性沉积间断;长期停滴,是气候环境冷暖周期性变化,略呈小周期的干冷气候间歇性停、滴相间的演变,形成10年际—万年际沉积间断;瞬时性停滴,指地震、掉顶、坍塌等天然或人为事故,碰断石笋,引起瞬时或短暂停滴,形成灾害性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潮坪沉积体系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南石炭二叠纪煤系形成于内陆表海盆地。潮坪沉积体系是研究区聚时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作者详细研究了潮坪沉积体系的内部构成、成因相及各种沉积体发育特点,分析了沉积组合类型及其成因单元,论述了潮坪沉积体系的聚煤特点及富单元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中共发现遗迹化石 11属 12种,包括Skolithoslinearis、Skolithosverticalis、Ophiomorphanodosa、Arenicolitesisp.、Cylindrichnusisp.、Thalassinoidessuevicus、Diplocraterionparallelum、Taenidi umsatanassi、Macaronichnussegregatis、Palaeophycustubularis、Planolitesbeverlegensis和Cochlichnusanguineus。这些遗迹化石主要是无脊椎动物的居住迹、进食迹和觅食迹,其中大部分呈全浮痕保存,少数呈上浮痕或下浮痕保存。按其古生态和沉积学特征,可划分出三个遗迹组合:①Skolithos-Thalassinoid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坦底型条件下的砂坪沉积环境;②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反映了潮间带砂泥坪沉积环境;③Cochlichnus-Planolites遗迹组合,代表了平均低潮线附近的泥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这里定义的某些侧向延伸的事件沉积物几乎均产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中。它们既反映了局部的盆地内的作用过程,也与区域的或全球的机制有关。事件层的某些类型,如沉积物重力流、砂质和泥质浊积岩,通常保存完好,它们构成盆地大部分充填物;而另一些事件层,如海啸沉积物和原地地震构造,在地质记录中却不太常见或十分稀少。事件沉积物的体积、频率和相受事件前沉积物的堆积、触发机制和搬运机制,以及最后沉积的方式等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钱江初 《沉积学报》1997,15(A12):96-101
根据对取自东北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两断裂带之间的430号柱状岩芯的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结果,发现该岩芯中至少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间断。这四个沉积间断分别处于岩芯的表层,28cm,215cm,和320cm处,其年代分别为全新世,中更新世,上上新世和中中新世-上上新世。南极底层流的发育则是造成上述沉积间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