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黄土沟壑地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了郑州郊区黄土沟壑地以恢复地方植被为基础,以景观建设为突破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景观规划的特点与一般原则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分别介绍了城市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园林风景区的景观规划、旅游名胜区的景观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等五个方面的应用内涵。其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时空结合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建立生态可持续的景观。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得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生产建设、生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与生态效益的最终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根据沈阳市景观结构特点,提出了沈阳城市结构规划的基本思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区域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五方法,探讨大城市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根据沈阳市景观结构特点,提出了沈阳城市结构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44,自引:5,他引:144  
肖笃宁  李秀珍 《地理科学》1997,17(4):356-364
通过年来来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最新成果及前沿领域的概括分析,如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景观系统分析、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最佳生态土地组合以及景观与化关系等,进而就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人类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建设、景观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乡村景观评价作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方向,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该文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征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5个乡镇。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步骤,分析了小流域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不合理的景观结构是小流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建设应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维持流域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小流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济南市锦云川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云才 《地理研究》2003,22(3):324-334
城市化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主题。面向都市圈的游憩产业和游憩景观成为郊区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和景观要素。科学合理地利用郊区开放空间和进行游憩景观规划对保护都市圈景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在典型研究郊区景观利用与景观生态破坏和定量评价景观行为相容度的基础上,论述了都市郊区景观开发与游憩景观规划的规律、游憩景观区域规划和乡村游憩景观规划,并提出了建设北京市郊区完善的游憩景观体系和景观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云才  郭焕成 《山地学报》2003,21(3):265-271
北京市西部山区是因矿区开发使山地景观生态环境破坏的重点地区,在北京市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不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了矿点密度大,采空塌陷区分布广,水资源急剧减少,水质污染严重,植被大规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等灾害加重以及煤尘污染问题突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呈现出山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的景观生态特征。本文以史家营为例,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规划了景观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区、种植养殖和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果粮养殖生态农业区、林草放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的五个景观规划区域,探讨了生态型矿业、中低山特色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初步提出了景观生态整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河流性湿地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和湿地休闲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植物景观规划营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to Develop AgritourismAgritourism is a new type of industry developed since the 1970s. Its development closely concer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 of living and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The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peci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rural areas together with the urgent aspiration after touring are composed of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to develop agritourism.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alistic d…  相似文献   

12.
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评价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云才 《地理学报》2005,60(4):645-655
流域是重要的景观生态空间和游憩景观建设空间。游憩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与规划是合理利用流域资源,建立流域协调景观体系,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空间为依托,以游憩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为核心,通过景观旷奥度和相容度的核心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了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适宜性特征,探讨了巩乃斯河流域游憩景观生态保护、游憩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赵清  丁登山  阎传海 《地理科学》2005,25(1):113-118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可以为风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南京幕燕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幕燕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进行了研究。在大量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幕燕风景区次生植被分类系统,并以植被为标志,拟建了风景区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调绘了风景区景观生态现状图;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等8项指标对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将类景观类型划分出4个等级;以景观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提出了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关键措施,研制了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图;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88,自引:8,他引:80  
张明 《地理研究》2000,19(1):30-36
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的典型代表,榆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有其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生态上具有显著的脆弱生境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选取分维数、形状指数和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该区脆弱环境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诱发该区景观生态演化的因素进行了定量诊断,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景观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four phases of TM images acquired in 1990, 1995, 2000 and 2005, this paper took Kitakyushu in Japan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ze spatial change of land use landscape and corresponding effects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guided by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in virtue of combining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Firstly, land use types were divided into 6 classes (farmland, mountain, forestland, water body, urban land and unused land) according to national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land use, comprehensible ability of TM image a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Secondly,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analysis, 11 typical landscape indices were abstracted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patial feature changes of land us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 use has grown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unbalanced, human activities have disturbed the landscape more seriously. Finally, transfer matrix of Markov was applied to forecast change process of land use in the future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n potential land use changes were also simulated from 2010 to 2050. Results showed that conversion tendency for all types of land use in Kitakyushu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ere enhanced. The study was anticipated to help local authorities better understand and address a complex land use system, and develop improved land u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could better balance urban expans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根据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原理,以GIS技术为支撑,在闽东南沿系地区进行景观尺度上的农业土地景观生态类与景观单元空间格局的优化配置。并对生产性景观单元进行了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以形成高效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农业景观生态规律与设计有助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曾辉  夏洁  张磊 《地理科学》2003,23(4):484-492
从城市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生态恢复与生态合理性建设和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现状。从分析结果看,城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合理性评估、格局的优化设计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与管理等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城市景观生态理论和应用发展的需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此外,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范畴,景观生态学研究人员必须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协作,才能够推动上述理论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区域持续农业的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提出背景,概念内涵,本质特性以及实践内容来看,持续农业具有鲜明的生态内涵,研究离不开生态学的指导;从系统主体,出发点、尺度、动态来看,区域持续农业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因此 生态学可作为区域持续珠理论基础,而主观生态学应用方向的景观生态规划便可实现区域持续农业的空间途径,最后,文章以中国北方农牧过渡北山地的景观利用方向进行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谢大伟 《干旱区地理》2017,40(3):692-699
在工作实践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乌鲁木齐县为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乌鲁木齐县通过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实施“两居”工程为主导的生态移民工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以及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乌鲁木齐县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就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提出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规划控制为引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