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吐鲁番-哈密等盆地100多块煤样有机岩石学分析表明:新疆早中侏罗世煤中普遍含有木栓质体.木栓质体在煤有机显微组分中所占比例仅以木栓化细胞壁计.一般在2%以下,若包括木栓化细胞壁和充填在胞腔中的团块镜质体两部分则最高可达20%.在镜质体反射率0.35%~0.70%时,木栓质体光性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形态和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反映了木栓化细胞壁中木栓质和蜡质在低成熟阶段明显失去,而作为细胞壁格架的纤维素、木质化纤维素则没有显著变化.随热成熟作用木栓质体光性逐渐向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演化;至镜质体反射率0.90%时二者已难以分辨.   相似文献   

2.
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随着温度(深度)的增加成指数增加,而是分阶段演化的。通过对有机质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自然演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段:1)缓慢变化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缓慢地变化,2)中等快速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相比较前一阶段增加速率有明显的加大,3)快速增加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呈指数快速增加。这种分阶段的演化是由镜质体本身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所决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演化阶段的划分对于热历史的恢复以及认识镜质体的热演化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发展过程,概括了镜质体反射率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影响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地质的,也有人为的,包括:镜质体本身的局限,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岩性,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以及测定环节4个方面。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结果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体现。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几点建议,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修正的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方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针对目前用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镜质体反射率差值法所存在问题,在考察地层沉降、抬升、再沉降埋藏史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有机质演化累积性和不可逆性原则,利用经典的有机质成熟度时温关系模型(TTI),建立了修正的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剥蚀界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对值,还考虑了各自绝对量,与以往仅考虑镜质体反射率差值相比,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5.
激光拉曼光谱法分析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发488 nm激光的氩离子激光器作为RENISHAW inVia型激光拉曼光谱仪的光源,建立了多种显微组分荧光变化(FAMM)分析方法,并对镜质体反射率明显抑制的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高,有效烃源岩的真实成熟度应主要处于0.64%~1.30%,而不是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所反映的0.37%~1.10%。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显微图像的光学性质和测定煤的反射率等方法,研究了新疆中生代煤中半镜质组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中生代煤中含有一定量的半镜质组;均质半镜质体占总体(均质镜质体与均质半镜质体之和)的49%~64%,均质半镜质体的最大反射率(Rmax)比均质镜质体的高0.08%~0.13%;均质半镜质体的Rmax介于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之间,结构半镜质体的Rmax比结构镜质体的高0.28%~0.34%。由此可以得出:在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应将均质半镜质体归入镜质组的均质体中,同时认为,按显微组分三大组分划分方案中,将结构半镜质体归入惰质组的半丝质体中更合理;在测定煤的反射率时,不能将均质半镜质体作为反射率的测定对象。本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本地区煤炭的炼焦配煤、煤炭液化和深加工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学敏  孙玮琳  汪双清  秦婧  沈斌  郭望  杨佳佳  栗敏 《地球科学》2019,44(11):3717-3724
为明确适用于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熟度评价的沥青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等效换算关系,利用初始成熟度接近的洪水庄组海相页岩及龙潭组煤样在350~525℃温度范围开展了系列共置热压模拟实验,通过测定各温度下页岩中的沥青与煤中的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规律,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等效换算关系,并利用模拟样品和实际剖面样品开展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两者满足以下关系:VRo(等效镜质体反射率)=0.879 8Rb(沥青反射率)+0.114 5(适用范围:VRo 0.61%~3.04%),本次建立的沥青反射率回归公式可以为准确评价缺乏镜质体的高演化海相页岩地层的成熟度判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何生  王青玲 《地质论评》1989,35(2):119-126
Wallace G.Dow 1977年提出在半对数直角座标系下,利用实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_0%)与其对应深度(H)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直线即称成熟度剖面估算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本文根据镜体反射率主要受热力,其次受有效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具不可逆性,对Dow的方法从理论到应用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给出了通过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线性关系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渤海湾盆地各富烃凹陷内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II型为主,排烃门限所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大约为0.5%,但是盆地内各凹陷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进入古—始新统较高热演化阶段的层位后不再随埋深发生明显变化,实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大多保持在0.5%~1.0%,怀疑与镜质体表面富氢使其芳构化作用受到抑制有关[1],本次研究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内11个主要富烃凹陷54口勘探井纵向上连续的烃源岩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笔石,几丁虫,虫牙等动物碎屑的时空分布、光性特征及影响动物碎屑反射率的因素。由于下古生界源岩中缺乏能表征成熟度指标的镜质体,使得动物碎屑反射率无法与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成熟度指标--镜质体反射率直接进行对比,而得利用CAI、红外参数及沥青反射率等中间媒介质间接地与镜质体反射率进行对比,由此建立起的动物碎屑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的准确程度就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动物碎屑分布层位有限及本身光  相似文献   

11.
在成熟度研究中,镜质体反射率是应用最广泛的参数。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指出,反射率值还受沉积区地热历史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影响。对反射率这种变化的解释,包括类脂物(细菌、藻类)在镜质体基质中的存在、原始植物组成的差异及沉积微环境的差异。煤和泥炭中  相似文献   

12.
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若干重要指标的对比与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目前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几个重要指标(镜质体反射率,沥青反射率,镜状体反射率、动物有机碎屑反射率及牙形刺色变指数等)进行了探讨与对比,并在总结它们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的原则,进而提出牙形刺相对荧光强度(I546)是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良好指标,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镜质体是一种由高等植物木质素经过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和凝胶化作用形成的胶状体,在煤和炭质泥页岩中含量高,仅出现在志留纪及其以后的地层中。此外,还有一种海相镜质体,主要由海洋低等生物(藻类、菌类及某些海洋低等动物)经腐殖化作用而形成,主要存在于早古生代及晚古生代页岩和碳酸盐岩地层中。研究表明,海相镜质体反射率(R~o_m)可作为成熟度指标加以应用。海相镜质体成熟作用轨迹不同于镜质体,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使用时需把海相镜质体反射率换算为镜质体反射率(R_o)。镜质体反射率是一个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作者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对铜陵地区开展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铜陵地区全部数值均超过地热增温率理论曲线,说明铜陵地区深部可能有较大的隐伏岩体,深度大约在4~5 km左右。此外,在ZK113号钻孔深度200~260 m处R_o很高(2%~3%),可能预示钻孔旁侧有规模较小的隐伏侵入体,推测距钻孔距离不超过100 m,但具体方位不详。上述研究表明采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寻找隐伏岩体是可行的,它的最大优点是解释的唯一性,R_o数值仅与温度有关,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热史与成藏期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和卞闵杨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西斜坡的古地温范围介于45.6~128.4℃,古地温梯度为45.5℃/km;卞闵杨构造带古地温为26.4~120.3℃,古地温梯度为42.7℃/km.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西斜坡古地温...  相似文献   

15.
镜质体反射率(Ro)与其生烃率有关,因此,由Ro应可求取其生烃率;同时,在求取了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参数之后,若已知其受热史,则可计算出镜质体的生烃率;反过来,若已知镜质体的生烃率,应可反推其受热史。基于这一基本原理,本文在建立和标定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可将其应用于存在着抬升、剥蚀和古地温非线性变化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热史恢复的原理模型,结合海拉尔盆地海参7井的实测Ro值,有效地恢复了其古热史。  相似文献   

16.
镜质体反射率(Ro)与其生烃率有关,因此,由Ro应可求取其生烃率;同时,在求取了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参数之后,若已知其受热史,则可计算出镜质体的生烃率;反过来,若已知镜质体的生烃率,应可反推其受热史。基于这一基本原理,本文在建立和标定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可将其应用于存在着抬升、剥蚀和古地温非线性变化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热史恢复的原理模型,结合海拉尔盆地海参7井的实测Ro值,有效地恢复了其古热史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热史模拟方法及其在山东沾化凹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本合  曹忠祥 《地质论评》2000,46(Z1):280-283
本文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提出了对沉积盆地热史模拟的方法.山东沾化凹陷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岩石圈尺度与盆地尺度、正演技术与反演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且可由作为古地温标的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来约束模拟结果,对持续沉降型的沉积盆地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上新世-更新世同造山盆地记录了北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斜向碰撞过程。目前关于该盆地的构造属性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认识,即“热”的弧前盆地和“冷”的碰撞盆地。本文采集了海岸山脉南部泰源向斜西翼更新统八里湾组泥岩样品,测量了其有机质的镜质体反射率(Ro)。Ro测量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与相对埋深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6、0.43和0.67,反映出样品中同生镜质体在数量上远超过原生镜质体。由于同生镜质体和原生镜质体无法简单区分,本文将最小值和平均值分别作为原生镜质体平均镜质体反射率的下界和上界,采用一维盆地模拟技术计算出在给定剥蚀厚度和热流值的范围下的理论镜质体反射率。通过对比理论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我们发现:(1)八里湾组所有地层段与中段、上段在镜质体反射率(Ro)的偏差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意味着在中段开始沉积时下段卷入到褶皱冲断带中;(2)对于上段获得盆地剥蚀厚度解的下限是3.2~4.8 km,对应的热流值小于0.68~1.00 HFU(36.84~41.87 mW/m2),表明同造山盆地是一个“冷盆”。  相似文献   

19.
湖南雪峰山地区干酪根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酪根是沉积有机质的主体,是石油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对象,目前利用激光拉曼光谱进行干酪根的研究较少.雪峰山地区干酪根的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干酪根的一级拉曼光谱峰位差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有着系统的规律性变化,在Ro< 2.4%时,峰位差随Ro的增大迅速增大,其相关系数为0.82;Ro在2.4%~2.9%之间时,二者关系不明显,离散度较大;Ro>2.9%时,峰位差随Ro的增大逐渐减小,相关系数为0.88.镜质体反射率是衡量有机质成熟度和热演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干酪根的拉曼光谱特征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成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热演化程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海拉尔盆地现今为中地温场,中低大地热流特征,镜质体反射率随埋深增大而逐渐增大.不同层位、不同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乌尔逊、贝尔凹陷镜质体反射率值最大,热演化程度高.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海拉尔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南屯组沉积前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可达(4.0~5.8)×10-2℃/m.乌尔逊、贝尔凹陷古地温梯度高,生油门限浅,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而另外一些凹陷生油门限较深,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