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区第四纪沉积物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北东薄、南西厚。沉积物类型基本为多层砂土复合结构;地表仅有一层较薄的粘土层,其下为较厚的多层递变的细中砂、粗砂、砾砂、圆砾或卵石层。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沈阳市区可适合建筑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选择箱形基础形式及桩基础形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瞬态面波法是一种新的工程物探技术,利用面波的四种特性,可以解决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层分层、厚度、粘土层承载力、地基土抗震设计参数及软弱层、地下洞室、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问题,为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提供了新的勘探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於泥。钻孔揭露海底以T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4.
蒋富顺 《广东地质》1997,12(4):45-50
增城市区的第四纪冲积土及震旦系风化残积土分布普遍,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前者自下而上由两个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组成,按沉积物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标,可分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粉质粘土;后者主要为砂质粘性土,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种。其中,地表的第四纪冲积粉质粘土和地表风化残积土可作为3层以下的一秀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多层及多层以上建筑物的基础,宜选择第四纪冲积的粉质粘土,砾砂层或地下震旦系风化残积土作为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市1:5万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通过把第四纪地质与工程地质结合研究,确定了西部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底界标志层和河口砂岛区全新世底界大概深度,重新认识了⑤4层灰绿色粘土层的成因及湖沼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从而为工程勘察和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楠 《地下水》2021,(3):176-177,199
大沙河水库位于山东省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通过对所在区域地质概况、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可知:库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①层粉砂、②层砂壤土、③-1层壤土、③层砂壤土、④层粘土、⑤层壤土、⑥层粉砂、⑦壤土、⑧层砂壤土;针对各个地层现状及稳定性,应加强对坝基稳定不利的地层进行工程处理;同时要采取截渗及...  相似文献   

7.
油田开发研究中,一般通过"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单油层对比方法确定井间砂体的连通关系。据沉积微相、砂体成因关系,叙述了不同情况下多井对比与砂体连通关系确定方法:①河流相单砂层分布特点是横向变化快,砂层厚度存在多微相类型,形成多种砂体连通关系。砂体连通关系的确定有多期河流砂体叠置型、砂体相变型、孤立水道下切砂体型3种主要对比模式;②湖相三角洲井间单砂层对比关键是模式的建立及等时面与等岩性面的确定。由于湖相三角洲砂层发育程度、规模不如海相三角洲,所以等时面与等岩性面确定与海相标准三角洲的确定存在一定差异。油田开发过程中,有了正确的井间砂体对比关系,就能准确确定单井钻遇油砂体情况及油层连通率,为合理部署井网密度,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钻孔原位测试和岩土样品试验室分析结果,对奉化江、姚江面积约600km。流域的工程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地表以下60m范围内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和工程地质问题探讨。结果表明:(1)全新统镇海组有3个工程地质层和5个亚层,上更新统宁波组有3个工程地质层和20个亚层,下伏基岩归入1个基岩工程地质层;(2)可选用的持力层为④1、④3-2、④3-3、⑤1、⑤3-1、⑤3-2、⑥1、⑥3-1、⑥3-2、⑥4工程地质亚层和基岩工程地质层,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3)流域内有两个硬土层,即岩性为粉质粘土的第一硬土层④1和第二硬土层⑤1;(4)根据各持力层的厚度和组合分布特征,研究区被划为6个工程地质分区,并提供了每一个工程地质分区的持力层、基础类型;(5)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面沉降和软土震陷。  相似文献   

9.
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长6油层组沉积模式,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着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最粗可达到中砂级,其中可见到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及沼泽微相。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北岸土体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研究区工程地质层划分标准尚不统一,不利于工程地质资料的交流和资料的社会化利用。为提高研究区工程地质资料的通用性,结合研究区11个1∶50000标准图幅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以100m以浅的土体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对象,考虑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土体结构特征和物理力学参数,建立研究区基本地层结构层序和编码,将研究区土体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组和21个工程地质层。通过工程地质层组的建立,找出了大区域工程钻孔土层的对应关系,使区域地层资料对比分析成为可能,有助于地质模型的概化和抓住工程地质问题。采用物理力学参数离散性、绘制的地质剖面和三维型分析了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的合理性,证实了层组划分结果合理正确。通过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找出了2个软弱敏感层和4个优势持力层。本文的成果对长江北岸三角洲地区的工程勘察、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