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寒露风偏早和偏晚是一种异常的天气现象,异常天气的产生往往要以一定的稳定环流为背景,而稳定环流又必定由前期某些特定的过程演变形成。考虑到月平均距平可以突出异常过程,以避免在分析过程中主次不分的现象,本文从分析桂西北寒露风偏早年和偏晚年9月份500 hpa平均距平场的特征入手,利用天气学原理对平均距平场的演变过程进行物理设想,最后指出形成异常寒露风天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桂西北10个测站1960~2007年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暴雨发生率最高出现在6月,其次为7月和5月,暴雨中心主要位于都安、巴马、东兰县.全市多年平均暴雨场数为52场,有80%以上的暴雨出现在4~9月.前汛期(4~6月)东、西部基本持平,后汛期(7~9月)西部略多于东部.  相似文献   

5.
韦丹宜 《广西气象》2006,27(A03):56-57
通过对桂西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45a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地区近45a来的降水变化特征,为今后在预报、专业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分析桂西北河池市近10a来的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布,并对造成桂西北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风、低温冷害损失影响情况进行描述。结果表明:桂西北冰雹大风发生以系统性影响为主,多发生在春季3-4月。由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相对过去更为频繁。影响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2004年、2008年和2010年,其余年份主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桂西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45a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地区近45a来的降水变化特征,为今后在预报、专业服务和为当地政府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2.0平台提供的常规资料及ECM WF数值预报产品初始场资料,对2008年1月13日至2月2日桂西北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稳定有利于极地的强冷空气南侵我国;盘踞于蒙古西部的冷高压强盛维持,保证了冷空气的持续补充;南支槽的前的偏南气流是桂西北上空主要的水汽能量来源;桂北一带切变线的存在是低温雨雪天气持续的主要动力因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强利于冷暖空气对峙于黔桂交界;雨雪冰冻天气出现是由于逆温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水汽图像和地面气象记录资料,对2010年1-3月桂西北出现的干旱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天气出现和维持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异常相联系。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西,阻挡了水汽由南向北输送的路径,不利于降水云雨形成;长波槽宽而浅,冷空气沿着宽槽纬向传播,使得冷空气南下强度减弱,路径偏东;南支槽强度偏弱,西南水汽的输送能力差。  相似文献   

11.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12.
以河池市为例,利用 1971—2020 年该市平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使用 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河池市农业气候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 50a 河池市平均气温整体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升温速率平均为 0.153℃·(10a)-1;年总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 ,变化速率为 17.01mm·(10a)-1;农业气候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速率为 10.401(kg)·(m2·a)-1·(10a)-1,且距平波动较大,正距平年份多于负距平年份,空间分布为西低东高,倾向率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连州双偏振雷达资料,对2018年1月8日粤西北暴雨和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增强、南支槽东移和切变线南压是该次暴雨形成的主要机制,西南急流提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东北气流加大了风的垂直切变。强冷空气锋面形成低层冷垫,配合850~700 hPa逆温层,上暖下冷的层结有利于雨转雨夹雪。雨夹雪时零速度线呈反S型,并有零度层亮带和"牛眼"型结构特征。双偏振雷达参量Z_(DR)、K_(DP)能够判别出强回波的降水粒子形态,但不能识别雨转雨夹雪的粒子相态的变化。协相关系数能对融化层进行识别,HCL有助于快速定位降水粒子的相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TIGGE资料的台风“鲇鱼”路径北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资料,对比分析了成功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北翘组)和没有预报“鲇鱼”北翘路径的成员(西行组)的环境场及台风环流特点。结果显示:从环境场来看,在预报前期北翘组在“鲇鱼”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偏弱,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发生的时间比西行组早,而在预报后期,北翘组西风槽比西行组强;而从“鲇鱼”环流来看,初始时刻北翘组和西行组存在明显不同的非对称结构,在后期预报中,北翘组“鲇鱼”环流范围明显比西行组大。北翘组“鲇鱼”环流初始时刻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其南侧偏弱的低压环流使得“鲇鱼”环流后期偏大、东南侧及东侧偏南气流偏强,这有利于“鲇鱼”北侧副热带高压断裂东退和西风槽发展南移。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2年9月24日发生在广西西北部的一次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的成因和预报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小槽的快速生成东移和持续的弱西南气流提供的深厚水汽条件以及弱冷空气补充导致静止锋两侧锋区能量的快速增加是造成这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这次暴雨过程漏报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形势配置不是很有利,对切变线的北抬分析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6.
强热带风暴“北冕”登陆前后的风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Q3000型车载相控阵风廓线雷达,对强热带风暴“北冕”登陆前后的风场情况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资料反映了“北冕”登陆前后观测点上空风场的变化:“北冕”中心临近时风速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弱,风向在垂直空间及时间上存在有规律的切变。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对于研究热带气旋内部的平均风特性、垂直结构、湍流输送性质及风压分布等有重要意义,可以弥补地面探空站在台风期间无法获取有效探空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粤西北对流天气的特点,对2015—2020年粤西北发生的60个大风和冰雹天气个例的物理参数、雷达产品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粤西北对流性大风的物理参数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其中在春季K指数为27~40℃,出现冰雹时普遍≥32℃,TT为30~55℃,t700-t500>14℃、t850-t500>22℃,IQ为2800~5000 g·hPa·kg-1;夏季K指数为35~42℃,TT为42~46℃,IQ为4200~6600 g·hPa·kg-1。沙氏指数、垂直风切变、特殊高度层等物理参数在对流性大风、冰雹的潜势预报指示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流性大风的雷达回波春季多为带状和块状,夏季以点状、块状发展为主,径向速度>12 m/s、ET为10~13 km、VIL值30 kg/㎡以上并有急增或急降现象;出现冰雹时多为超级单体,有三体散射现象、V形缺口等特征,回波强度>60 dBz、径向速度>18 m/s、ZDR>2.4、KDP>2.8 dBz。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地区3月下旬倒春寒的成因分析,以及倒春寒与其前4个月冷空气活动的关系探讨,发现两者之间关系极其密切,认为可以根据前4个月有、无冷空气活动,采用流程图作次年有、无地区性倒春寒预报。  相似文献   

19.
20.
1引言每年秋末冬初,在江河封冻之前,江面有一段流冰时间,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冰花在江面上流动,称为流凌。流凌期间虽短,但对船只威胁却很大,因为流动的冰花粘附在船只上,越积越多,将使船行受阻,进而可能导致船只无法及时返航,有被冻在江中的危险。因此,做好流凌日期的预报服务至关重要。松花江的流凌日期多年平均为11月10日。比该日期出现时间晚2~4d的定义为流凌偏晚,早2~4d的定义为偏早,偏晚或偏早5d以上的称之为特晚或特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气温相应也较高,因此多为数年份流凌日期都较常年偏晚,但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