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川北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灰岩非常规储层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川北大安寨段灰岩非常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储层的成因与多期次的深部溶蚀作用有关,可划分为成岩期,构造期和构造期3个溶蚀期及5个次生矿物沉淀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度,形态,均一温度,盐度、密度和成分特征各相相同,显示溶蚀流体来自油源岩区于不同演化阶段排出的无机和有机流体,因而包裹体的各项牲和演化规律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大安寨段非常规储层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致密储层特征及储集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砂岩通常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在新场地区的东西两个区域,分布范围较上沙溪庙组砂岩小,但在东部地区仍具有较大厚度(20 m~35 m)。下沙溪庙组储层平均孔隙度10.7%,平均渗透率0.15×10-3μm2,属于低-中孔、特低渗非均质储层。与目前构成沙溪庙组气藏主体的上沙溪庙组砂岩比较(平均孔隙度9.4%,平均渗透率0.145×10-3μm2),下沙溪庙组(特别是Js31储层)具有较高孔隙度、较好孔隙结构和近似的渗透率,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扩大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沉积微相是影响新场地区下沙溪庙组储层储集性的最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特别是河道主体部位)砂岩中。同时,储层储集性也明显受到岩石组构、成岩作用的影响。位于东、西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的中粒高长石、低岩屑、低碳酸盐胶结物、低粘土矿物的砂岩具有最佳的储渗性。 相似文献
4.
A. HALLAM 《Sedimentology》1969,12(3-4):231-240
SUMMARY
Detailed doc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given of a thin band of limestone nodules in the Lower Lias of Dorset, which has been subjected to early lithification, exhumation on the sea bed and incrustation and boring by organisms in a more turbulent and shallow-water regime than that of deposition. Final burial has been followed by extensive pyritization. The stratigraphical gap during which these events took place is less than two ammonite zones. 相似文献
Detailed docu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given of a thin band of limestone nodules in the Lower Lias of Dorset, which has been subjected to early lithification, exhumation on the sea bed and incrustation and boring by organisms in a more turbulent and shallow-water regime than that of deposition. Final burial has been followed by extensive pyritization. The stratigraphical gap during which these events took place is less than two ammonite zones.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隙结构研究是油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铸体图像分析、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为主,长石、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和小孔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细喉和中喉则是长6的基本渗流通道.铸体薄片、孔喉图像分析表明,吴旗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不同微相孔喉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缘是南天山山前断裂带,南缘是塔北隆起,呈NEE向展布,东西长250km,南北宽20-60km,面积约21170km^2。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发育阿合组、阳霞组。对吐格尔明、克孜勒努尔、库车河剖面及依南2井岩芯观察发现,阿合组和阳霞组按其岩性特征均可以划分为5个岩性段,各个岩性段在全具有对比性。还可分出4类和17个亚类岩相。阿合组细砂岩以上的粗碎屑岩含量为80%以上;阳霞组细砂岩以上的碎屑岩含量为50%-60%。砂岩厚度占总地层厚度的50%-60%以上,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以吐格尔明剖面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东地区的阿合组和阳霞组岩矿特征基本相似,以克孜勒努尔地区为代表的依南2井以西地区有较大差异,即阳霞组长石含量几乎为零。两区共同点是以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岩屑含量较高。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微观岩石成分、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是该区阿合组和阳霞组的主要沉积体系。阿合组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平原上的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呈东西向展布。阳霞组第3岩性段砂体纵向上以多个辫状三角洲前缘上的水下辫状分流河道砂岩加积复合为主,横向上指状镶嵌叠置也呈东西向展布。第2、4、5岩性段砂体以河道滞流砂岩侧砂为主,横向叠瓦状叠置呈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8.
9.
四川省剑门关一带晚侏罗世沉积体系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侏罗世是龙门山前陆盆地演化的关键时期, 因而沉积体系与古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 通过对沉积序列与旋回的详细研究, 将研究区晚侏罗世沉积体系分为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冲积扇沉积体系以及河流沉积体系; 基于沉积背景和演化的分析, 确定龙门山推覆构造带是研究区晚侏罗世古环境演化和沉积体系空间配置的控制因素; 依据古流和物源分析, 确定西北部的龙门山是本区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储层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成资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岩性主要为具或不具残余颗粒结构的粉-细晶白云岩和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溶孔、溶洞、角砾间洞和葡萄花边洞为主。现今储层是在长达近六亿年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经过5个演化阶段后的最终产物,其中沉积相控制着晶粒白云岩储层的展布趋势,所属微相是后期成岩作用的基础;后期埋藏重结晶作用、岩溶作用和构造作用决定着储层内储集空间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1.
大牛地气田盒2+3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分类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牛地气田盒2 3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可以使储层的储集性能得到改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使得盒2 3段储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晶内微孔等次生孔隙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集空间,其中粒间溶蚀孔隙对储层的改善最为明显,可使孔隙度增大到8%~20%,粒内溶蚀孔的孔隙度平均6.27%,晶间晶内微孔的孔隙度一般低于4%。孔隙喉道组合类型以中孔小喉和小孔细喉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将盒2 3段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4种亚类,并勾绘出主力层的综合评价图,进一步分析表明,Ⅰ类、Ⅱa类储层为研究区的优质储层,测试结果为高产井,是今后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是一个大型的低渗透油气开发区,长6储层具有高孔低渗的特征,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隙为主,长石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中孔(20um-50um)和大孔(50um-100um)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细喉(1um-3um)和中喉(3um-7um)则是长6基本的渗流通道,根据均值与细喉以上孔隙所占百分比的关系曲线,可将长6储层孔隙结构分为4种类型,其中1类,II类具有较好的孔渗性,Ⅲ类孔隙结构较差,Ⅳ类为非储层孔隙结构,铸体薄片孔喉图像分析表明,长6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分布特征,不同微相孔喉分布及孔隙结构特征是造成油井产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头屯河组已成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系.该区头屯河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储层以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含高岭石、绿泥石等粘土矿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和微裂缝.通过分析,确定该组段储层为低渗-中渗型储层,影响物性主要因素有原始沉积作用、后生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地处藏北高原,其南北界分别为班公湖-努江缝合带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盆地面积约160,000km2。盆地内发育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其中尤以侏罗系分布最广、发育最为齐全。在侏罗系的中统和上统下部广泛发育白云岩,并构成最具潜力的油气储层。这些白云岩按其成因与岩矿特征可归为两类即I型和II型白云岩。I型白云岩是在蒸发条件下由毛细管浓缩作用形成,故与膏岩层关系密切。它具有白云石晶粒细小、化学组成中相对富Ca2+、晶体有序度相对偏低等特点;II型白云岩则是在海水与大气淡水的混合水中生成,因而与膏岩层无关。与I型白云岩相比,其具有白云石晶粒较粗且自形程度较高、化学组成相对富Mg2+及晶体有序度较高的特点。I型白云岩在形成之后基本无明显后期改造,因而其在储集物性上保持了原始的中低孔和低渗的特点,可构成区内的II~III级油气储层;而II型白云岩则在形成后的晚成岩~表生阶段,经历了明显的重结晶、溶蚀和方解石充填交代等后期改造,由于其(尤其是地下未经表生改造的部分)具有较好的孔渗条件,因而常构成区内的I~II级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四川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磁化率的研究,发现磁化率的大小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有着紧密的关系.中粗粒砂岩的磁化率通常偏小,而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磁化率明显增大.由于沉积物颗粒的粗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沉积速率,因此,磁化率大小的变化可作为沉积速率变化的定量指标.而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及沉积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认为磁化率的大小可作为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参考.另外,通过剑门关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发现,本区磁化率最大主轴方向可分为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南东两组.北西—南东方向的磁化率主轴与当时的古水流方向一致,而北东—南西方向的磁化率主轴则可能与后期的构造挤压有关. 相似文献
16.
SEDIMENTATION SEMINAR 《Sedimentology》1966,6(2):95-114
In the middle Mississippian Salem Limestone of central Indiana 693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sediment transport during Salem deposition was to the southwest, as during deposition of most of the late Paleozoic sands of the Illinois Basin. Crossl bedding direction is variable, however, and noticeably bimodal. Oscillating tida-currents on a shallow marine shelf are believed to have caused pronounced bimodality in the Salem Limestone and in the associated Ste. Geneviève and Harrodsburg Limestones. 相似文献
17.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93,自引:12,他引:93
中央造山带原型是由一列微板块加上分别位于其北面和同面的两列不同时期的小洋盆组成,微板块群的主体是柴达木,秦岭,大别-苏鲁,还加上祁连,元古代末至早古生代早期,北列拉张成多岛小洋盆,它们在加里东档期关闭,并在微板块群北缘形成前陆盆地带,南列形成裂陷槽,在加里东期末关闭,一般不造山,晚古生代,微板块群与欧亚板块合为一体,并总体北移,南列出现泥盆(个别)石炭二叠纪的小洋盆,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一部分,洋盆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石薄片、物性等分析资料,对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均为岩屑砂岩、含长石岩屑砂岩。岩石学总体特征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岩石成分成熟度由北向南逐渐变好。储集空间类型在东西向也有所差异,东部吐格尔明地区主要为次生-原生孔隙型,西部依南地区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储集性能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以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东部吐格尔明地区明显优于西部依南地区。影响本区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压实作用、沉积环境、岩石学特征、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埋藏压实作用,构造挤压作用的叠加加强了本区西部储层压实作用,但裂缝发育又使储集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