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吉林省汪清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与模型,对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汪清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值逐年增加,自2000年初级协调到2002年中级协调的变化,说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基本上同步发展;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一种低水平的中级协调,且2000~2002年3年间,其协调亚类均为环境滞后型,这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少、环境容量大相对应;吉林省东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可利用其生态环境背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息烽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谢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贵州息烽息烽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谢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贵州息烽息烽县是国...  相似文献   

3.
洛塔岩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梁彬  李兆林  朱远峰 《中国岩溶》2002,21(4):290-298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已被广泛接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洛塔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应遵循的条件和基本法则,包括若干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支持条件和法则,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在总结洛塔岩溶石山区水土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治理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洛塔自然条件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洛塔岩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天水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而生态环境又相对脆弱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甘肃省构筑“三屏四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西部生态屏障重点建设区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步伐、构建生态屏障建设保障体系,在维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步伐,将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走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的道路,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04,21(4):251-253,228
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地质环境子系统作为水圈和生物圈的载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生态环境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相关的地质环境也就构成了“生态地质环境”。研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与人类工程活动的相互影响效应,才能从根本上提出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整治的方法,提出生态预测和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了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造成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问题.在系统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健全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法规、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和开展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理论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目标多阶段互动优化模型计算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了海河流域在南水北调、经济常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情况下的承载能力过程变化,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现状处于严重的生态环境不可承载状态;②到2033年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良好状态;③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临界可承载年2033年,可承载人口为15 730万,比自然预测人口15 100万多630万,工业、农业、生态及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分别是28%、43%、18%、1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 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足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内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框架,以黄山高原地区泾河流域为例,估算其1970-1996年水土保持年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368亿m3.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理论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田万生  周斌 《地下水》2011,33(5):6-10
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内陆,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及工业重镇。区内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区内地下水源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兰州市城区地下水源浅层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因...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和必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勘查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干扰。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生态环境影响,构建金属矿床类型-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的勘查开发前景评估体系,不仅能够促进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而且也是推动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国家资源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金属矿床勘查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方法以及生态破坏成本评估。通过指标提取和筛选,初步建立了一个金属矿床勘查开发前景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为实现全面定量分析待开发矿床的生态损害和矿床价值奠定了基础。并从矿床所在的区域、矿床类型以及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 “绿桥系统”的提出 天山北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新世纪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被列为新世纪自治区和兵团优先、重点开发的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经济的总体发展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柯礼聃 《水科学进展》1994,5(4):328-332
水利科学是在有关基础学科的发展和水利事业的实践中建立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水利建设推动了水利科学的不断进步,使其进入一个综合发展的新阶段。现在,随着水利事业发生的战略性转变,水利问题中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显着增多,正确处理水利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愈来愈成为水利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水利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强水利学科中的软科学建设是今后水利科学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主席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6.
贵州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瑞玲  王世杰 《中国岩溶》2001,20(3):225-230
科学地评价贵州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贵州各个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系统研究,对贵州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客观评价,从定量角度对各区农业生态环境加以探讨;并对西部大开发中贵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艳民  李民  杨培培 《地下水》2009,31(3):92-93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陶城铺灌区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已对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构成威胁.依法治理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非线性、多回路的反馈系统,目前,对这一巨大复杂系统的修复或重建还没有较好的研究方法.以吉林西部平原的长岭县为例,应用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变量进行调控,进行建设方案优化,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陕西省安康市2011—2020年统计资料,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运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安康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安康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呈“W”型,总体变化不大,水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空间;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制约安康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主要是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氨氮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生态环境用水率、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3)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其中,气候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样也关乎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另外,气候变化和仅限于眼前利益的发展理念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然而,气候变化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必须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基于此,文章以气候变化为入手点,阐述其对于水文水资源带来的相关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