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报地震的地电阻率台址电性结构特征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浅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依据电测深资料,计算研究了表征台址电性结构具有抑制干扰能力和映震能力的特征参数:干扰系数α、γ和异常系数β及其物理特性和应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参数比电测深曲线和电性参数更直观、定量地表征台址电性条件的优劣,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依据山西省临汾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台站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维非均匀层状介质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水平层状结构,假定浅层三层介质电阻率均匀。依据电测深曲线及水平层状模型,借助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获取测区地层电性结构。通过第一层介质电阻率变化模拟了2个测道的浅层介质电阻率变化,分别是测区NS向表层介质电阻率随季节性降雨的变化和EW向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水渠水深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对地电阻率会造成升高影响,解释了临汾地电年变形态"夏高冬低"的原因;此外,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还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还与介质均匀性、地质因素等有关。测区附近水渠内水位的加深对电阻率造成的变化很小,认为2010年以来的趋势下降异常跟水渠干扰关系很小。研究结果将会对地电阻率的干扰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前兆指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家北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高含钙致密储层,钙质发育导致部分水层的电阻率大幅提高,高阻水层、油水同层、油层在电测曲线上具有相同的电性特征,给以电测特征为解释基础的油层、油水同层的判别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上述解释技术难题,本文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剥层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各流体类型储层典型的电性特征,将干层、水层、油水同层从其他储层中逐一剥离出来.即依据干层的电性特征,首先将干层与产层区分开;再利用水层识别图版,将水层特别是钙质水层与油水同层区分开;最后利用油层与油水同层解释图版,再将油层与油水同层区分开来.该方法尽可能地降低干层、水层特别是钙质水层对油水同层和油层解释的干扰,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精度.研究表明:感应测井曲线可反映致密砂岩孔隙中低阻可动水含量,是钙质水层、油水同层解释的敏感曲线;多曲线联合定性识别方法与解释图版相结合可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所建立的测井解释图版精度均达到了90%以上,经过3口实际试油井进行的背对背验证,油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调查中,解决多年永久性冻土的空间分布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是利用电测方法确定基岩性永久冻土的空间分布比较复杂.为有效利用电测方法探测漠河地区永久冻土的空间分布,首先对漠河地区4口钻井岩芯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性测试,并以此建立正演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研究;在工作区永久冻层已知点做了方法有效性实验,获得了永久冻层与上、下非冻层的电性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阻率测深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了实际探测,根据实测资料,对工作区永久冻层或与永久冻层相关电性层的空间分布做出了推断解释,利用点探槽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测点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原8.5级地震震中区环行电测深研究,发现在断层破碎带有明显的电阻率各向异性,垂直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高电性,断层走向呈现明显的低电性.根据电性差异讨论了断层地表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电测深工作,对研究地面附近地层物性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电阻率与地下水位,大气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刘允秀  陈华静 《中国地震》1999,15(2):184-189
用固定的地面对称四极装置进行的地电阻率观测,是测量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介质的电性变化。对于定点测量而言,横向不均匀性不是主要矛盾。因此,电测深资料的数值解释是以层状水平延伸介质为理论模型。在垂向不均匀的电性剖面中,任意一层真电阻率的改变,都会使视电...  相似文献   

7.
依据测区地下构造条件、电性结构以及地电阻率特征,结合电测深曲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测区内种植西洋参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形态和幅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扣除地电阻率基准值后,西洋参种植干扰形态和幅度与实际观测值的异常变化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EW测道电测深曲线,采用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的电性结构,计算EW测道各层介质的影响系数,解释了地电阻率EW测道"夏高冬低"的年变现象。对地电阻率EW测向从2010年9月17日开始出现的趋势下降变化,采用褶积滤波法分析该区降雨和地下水位对地电阻率的影响,发现二者对地电阻率的影响都不显著。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是可信的,应密切跟踪此异常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大同地震台地电阻率NS测向出现年变畸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测区有铁丝网干扰。利用NS测向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测区电性结构,计算各层介质影响系数,结果发现,浅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合理解释了大同地电阻率NS测向"夏低冬高"的年变现象。在此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判定测区内铁丝网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认为,当前存在的趋势异常变化为地电阻率干扰。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EW向测值出现明显变化,为正确评价该变化,依据浚县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EW向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测区内地表铁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形态和幅度。结果表明,由数值模拟所得干扰幅度、形态与实际测值的异常变化较吻合,因此从数值分析的角度确定了铁轨对浚县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视电阻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性各向异性的欧姆定律出发,推导了直流电法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位分布、边界条件及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以四极对称装置系统为例,对具有相同各向异性系数的4层模型采用核函数递推法作了理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方向的电阻率测深曲线及其等值线形态.结果表明理论公式是正确的,测深曲线既反映了分层介质的电阻率差异,又反映了各层中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method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direct current (DC) measurement, adopted fro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cursory approach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which the geo-electr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illustrated by the scalar theory Archies law and correspondingly a set of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yered media has been established (QIAN, et al, 1985; YAO, 1989). But thi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in earthqu…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电测深剖面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研究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潜入成都平原后的延伸方向,位置及产状,并得到了断层气和钻孔资料的验证。再次显示出综合电探方法在探测隐伏断裂研究中可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自主研制性能稳定的双金属球三维电场探空仪,并结合气象探空仪等构建了雷暴电场-气象综合探空系统,实现了雷暴云内三维电场及温度、湿度的同步测量.2019年夏季对华北平原地区雷暴开展穿云观测,并结合地面大气电场、雷达回波、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反演的动力场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首次给出该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和电荷结构分布特征.对2019年8月7日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电场探空发现,在雷暴减弱阶段,其弱回波区内存在5个极性交替的电荷区:4.4~5.6 km之间的上部正电荷区(0℃附近)、3.6~4.4 km之间的中部负电荷区和1.0~3.6 km之间的下部正电荷区,此外在1 km下方有一个负极性电荷区,雷暴云顶附近5.7~6.9 km之间为一个弱负极性屏蔽电荷区.其中,中部负电荷区和下部正电荷区由多个不同强度、不同厚度的电荷层构成.此外,电场探空系统在中部负电荷区高度范围内经历的上升—下沉—再次上升的往返探空数据表明,雷暴云内动力环境复杂,电荷结构分布相似但又有所差异,反映了实际雷暴云内电荷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所得到的一些非常初步的结果,主要是这一地区内的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特征以及震区和非震区的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theory of resistivity sounding on a three layer earth comprising an inhomogeneous interstratum has been presente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intermediate layer, embedded between two layers of uniform conductivity, is assumed to follow either generalised power law or exponential variation. A point source of current is placed on the surface. The electric potential functions on the ground surface have been obtained. The expressions for apparent resistivity over the above models for the Wenner and Schlumberger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derived.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has been set up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geoelectrical sounding data for certain kinds of clay deposits containing gradually varying amounts of sand. The model assumes that in the so-called gradient layer, resistivity varies linearly with depth. Model calculations show how such a layer can be replaced by two homogeneous layers. An inversion procedure using the Marquardt algorith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unding data obtained with the Schlumberger array; it assumes a gradient layer beneath several covering layers. The procedure is demonstrated on two clay deposits.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newly developed interpretation,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using model curves, and computerized inversion for a homogeneous layer model.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对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FEMS)视电阻率多参量联合反演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反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 ,对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 (FEMS)视电阻率多参量联合反演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 .结果表明 ,多参量联合反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0.
直流电阻率测深中对转换函数曲线的直接反演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极和对称四极直流电阻率测深的转换函数曲线性质,用大地电磁测深中BOSTICK相同的方法,导出了对电阻率转换函数曲线的直接反演公式。经过对6个模型的电阻率转换函数曲线进行反演检验,该公式虽能近似反映地电断面情况,但误差较大。本文对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的直接反演公式进行改进,得到了另外两种精度较好的直接反演公式。同时给出了对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