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静  张丽 《广东气象》2010,32(3):30-31,40
利用1990~2009年深圳夏季7、8月份的日最高气温和最小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深圳高温天气和湿热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大运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是深圳7~8月的主要天气特点,7、8月份高温天气占全年78%,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应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时段,避开中午高温期;7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高于8月份,8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32℃的天数最多,是进行比赛的较佳时间。从温湿环境综合考虑,这2个月高温湿热天气明显增多,且8月出现极端酷热天气的频率高于7月份;7月第2、4侯和8月第3、5侯出现酷热天气的天数较少,对湿热天气敏感性高的比赛安排在此时段进行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1993年的凉夏天气为自1905年以来所罕见,人们感觉尤为深刻。 1 气候概述 1993年盛夏我国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地处长江中游的武汉地区更是突破常规。据武汉资料统计表明:7~8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低2℃左右,6旬气温有5旬在平均值以下,其中4旬负距平值达3℃左右,最高气温也明显偏低,日数甚少,超过35C高温日数仅2天,极端高温值仅35.3℃。整整一个夏季,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居民竟然空调未开、还薄衣过夜,难得碰到这个三伏不热,暑天凉爽的天气。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 195 9- 2 0 0 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 35℃及≥ 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 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 ,发现 :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 7月份 90年代比 6 0~ 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 ,而 8月份 90年代比 6 0~ 80各年均明显偏多 ;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 ,而 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 7月与 8月极端最高气温≥ 35℃与日平均气温≥ 30℃总日数 ,分别由 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 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份与偏少年份 5 0 0 h 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 ,5 0 0 h 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 10 a尺度变化 ,而这种 10 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 90年代广西盛夏 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今秋8月27日~9月10日,热浪再次袭击江南,秋热超过酷暑,形成明显的“秋老虎”天气。据统计,自8月27日始,南方大部地区连续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打破了当地有气象纪录以来同期最高气温。今年“秋老虎”天气来势凶猛,从长江东头一直热到西头。东海之滨的上海,9月1日至7日,竟出现6天35℃以上高温天气,9月7日,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1994年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出现四次最高气温≥35℃以上的酷热期,其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居建国以后第五位,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梅雨不明显,时间短,整个夏季降雨以过程性和阵性为主,干旱呈阶段性发展,局部地方有洪涝,总雨量大部地区偏少,部分县市出现大风灾害,天气气候对工农业生产比较有利。 1 四次高温酷热期,气温比常年同期高 由于今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先后共出现四次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酷热天气。其时间分别是6月28日~7月11日,7月20日~23日,8月 1~6日,8月9~23日。极端最高气温鄂西南长江河谷地区在8月3~4日达到42℃,其他地区在7月3日出现39~40℃。≥35℃的高温日数鄂西南40天左右,武汉市、鄂东北、鄂东南在35天左  相似文献   

6.
高温热浪频发对经济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1-2]。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2017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260亿美元,几乎是2016年的3倍[3]。高温热浪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同区域的高温热浪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世界气象组织(WMO)将高温热浪定义为日最高气温在32℃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4]。中国气象局将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且维持3 d以上的天气过程称为高温热浪[5]。  相似文献   

7.
2000年7~9月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兼有,利大于弊。7月初开始,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出现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平均气温普遍在30℃以上,最高气温达36~38℃,婺源、贵溪、瑞昌等地最高气温在39℃以上。与此同时,7月1~25日,我省中北部降水量仅1~92mm,大部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持续高温少雨,使少数早稻(迟熟品种)灌浆期缩短,导致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加,对早稻产量的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降水持续偏少,全省伏旱面积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7月26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30万hm2,占全省耕地总…  相似文献   

8.
广西盛夏高温天气特点与环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1959-2000年盛夏极端最高气温≥35℃及≥37℃总日数与平均气温≥30℃总日数进行气候分析,发现: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7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代均明显偏少,而8月份90年代比60-80各年均明显偏多;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减少趋势,而8月份各级别最高气温总日数具有增多趋势。7月与8月极端最高气温≥35℃与日平均气温≥30℃总日数,分别由1990年以前的多日数期向少日数期转变和由1989年以前的少日数期转多日数期。广西盛夏高温总日数偏多年龄与偏少年份500hPa环流场存在明显的差异,500hPa高度场有较明显的10a尺度变化,而这种10a尺度的环流异常变化是造成90年代广西盛夏8月份高温总日数偏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2006年盛夏罕见高温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盛夏,四川省盆地区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本文利用实时和历史资料对该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作了综合分析.盛夏异常高温出现时间早,高温日数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8月中旬为全盆地高温最严重时段,广安市出现全省高温中心.9月1日,华蓥山市的日最高气温再创新高,达43.6℃,为全省最高值.盛夏盆地降水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小值,旱区连续无降雨日数显著偏多,南充、广安、遂宁是省高温干旱最严重地区.通过对四川盆地16个测站46年(1961年~2006年)7~8月平均气温资料和46年7~8月盆地100多站平均降水量资料进行Mann-Kenall统计方法分析,盆地7~8气温,20世纪70年代属于高温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下降属于低温阶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但上升幅度慢于盆地秋季和冬季气温,2006年夏季处于上升期内.对盆地7月平均降水量进行分析判断,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属于峰值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缓慢下降,2006年处于低谷区.  相似文献   

10.
用宝鸡市1977-2006年30a7—8月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等有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盛夏高温天气比较集中,严重危害期在7月下旬前后。每年高温天气不超过13d,偏重年也不超过40%。  相似文献   

11.
万康玲 《湖北气象》2003,22(2):39-39
盛夏期间,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天气温可高达40℃,夜晚暑气难消,再加上湿度较大,气温降低缓慢,以至于最低气温多在30℃左右。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人们自然会感到热。由于气温高低不同,高温天气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等级:气温在22.0~24.9℃之间时,称为热;气温在25.0~27.9℃之间时,称为炎热;气温在28.0~29.9℃之间时,称为暑热;气温在30.0~34.9℃之间时,称为酷热;气温在35.0~39.9℃时,称为奇热;当气温上升至40℃或以上时,便达到极热。如果人整日处于3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若不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此持续数日,难免发生中暑。那么,怎样从天…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0~1999年盛夏(8月份)南宁市逐日探空及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相关对比度分析方法,对35℃以上高温天气发生的高空要素进行统计诊断,结果表明盛夏南宁市最有利高温出现的高空环境分布特点是300hPa以上深厚的高值系统、250~300hPa一致深厚东风气流、干燥的气层及对流层中下部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揭阳市高温天气的气候背景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966~2006年揭阳市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高温灾害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造成揭阳市高温灾害天气的成因以及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揭阳市高温天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偏少期,1990~1997年为平均线附近平稳变化期,1998以来为明显偏多期,而且强度也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区域大气环流异常有关,造成揭阳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西北气流的增温作用,前者容易造成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后者则容易造成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地区近40年(1951~1990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可知,武汉盛夏常有高温热害、强光曝晒及午后暴雨天气。据资料记载,武汉盛夏最高气温可达39.4℃(1951年8月8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98.6mm(1969年8月23日),10分钟最大降水量29.4mm(1988年8月9日),最大光强9.3万lx(1991年8月25日)。这种天气,对夏播蔬菜极为不利,易造成高温灼苗,曝晒死苗或暴雨冲根猝苗。盛夏采用遮阳网覆盖措施,对降温、减弱曝晒、减轻暴  相似文献   

15.
恩平市高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2-2009年恩平市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恩平市48年来高温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恩平市48年来年高温日数平均为10.3d,主要集中在7-8月.高温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大值为2003年的32 d,最小值为1973年、1975年的0d.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36.5℃,最高值为2005年的39.2℃,最低值为1973年的33.5℃.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总体上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463 4 d/年和0.041℃/年.副热带高压带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导致恩平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因子,后汛期台风影响个数偏少、全球变暖、ENSO事件、局地小气候和城市热岛效应、焚风效应等恩平市高温天气的出现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8年克拉玛依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高度场资料,分析克拉玛依高温的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克拉玛依高温日年平均为28.4 d,各年日数变化波动很大,最多年份达49 d,最少年份为11 d.持续高温过程年平均4.3次.高温日、持续高温过程主要集中在6-8月.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高温天气的频次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研究显示,克拉玛依持续高温天气的发生与伊朗高压东北上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有密切关系.持续高温天气过程500 hPa高度场主要表现为三种环流类型:北支锋区偏北型环流,多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二脊型,多产生极端最高气温大于40℃的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二槽一脊型环流,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南昌单站(青云谱)1951~2002年5~9月资料分析了南昌市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并阐述了产生高温天气的天气背景.  相似文献   

18.
严洌娜  杨军 《浙江气象》2004,25(3):9-12,20
利用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等气象要素对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大部分地区的高温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最高值.对极端最高气温物理量作的耿贝尔分布适线拟合表明:浙江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50年或以上一遇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甘肃省1951~2000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统计分析,找出甘肃省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分布和地域分布的气候特征;对区域性极端最高气温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类型的高温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3年柳州区域(柳州市和来宾市)盛夏高温(日最高气温≥35℃,下文同)天气的特点和天气气候分析,归纳出柳州区域高温天气预报的模型,以期对高温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