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或CGAWBO)是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由中国政府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的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按世界气象组织有关规范和标准,在全球基准大气本底条件下开展包括温室气体、大气  相似文献   

2.
全球首座大气本底站竣工中国大气本底站基准观象台一期工程,目前在青海省瓦里关山竣工。这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长期气候变比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水平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物理本底特征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的合作项...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称: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瓦里关山,海拔高度3816m。于1994年9月17日正式投入运行,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WMO/CGAW)的31个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之一,也是目前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本底站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台)座落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瓦里关山山顶上,坐标为36&#176;17′N,100&#176;54′E,海拔3816m(山顶相对高度为600m。瓦里关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AW)的22个全球基准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大陆型的全球基准站;也是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站网的核心指标站。瓦里关本底台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5月23日是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体职工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天,以"创新驱动先行"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会议颁发了以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名义设立的基金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德力格尔研究员和他率领的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队伍获气象科学奖(团队)。基金会的奖励宗旨是,奖励奉献在艰苦环境第一线,献身科学,做出卓越贡献和致力于推进国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言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下简称基准台),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合作开展对全球尺度大气本底污染浓度进行监测的国际合作项目,于1990~1991年经过站址勘察、试验观测和站址代表性的论证工作后,1992年3月中国气象局作为  相似文献   

7.
<正>一、概述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China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Baseline Observatory),简称瓦里关全球本底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瓦里关山顶(海拔3816米,东经100°55'E,北纬36°17'N)。该山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青海南山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是一个孤立的纺棰状山体,相对高差约为600米。该山及周围广大地区的自然环境以浅草植被和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及沙洲居多。瓦里关全球本底台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简称气科院) 近30年来有关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研究成果。该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 做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成果:在青藏高原发现“臭氧低谷”, 这一重大发现列为当年中国10大科技成果之一; 首次把环境、生态、气候几个重要领域进行综合研究, 发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状态, 最终对区域气候造成影响; 对北京市大气污染机理和调控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三维立体观测基础上, 提出了点-面结合与统计-动力综合分析, 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分析方法及模式新技术等, 获取了解决大气环境领域关键技术难点的创新成果; 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大陆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即瓦里关本底台, 开创了我国全球大气本底业务观测等。几十年来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几乎涵盖了当前大气化学所有重要领域及其前沿学科, 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臭氧和反应性气体、气溶胶、酸雨、模式的发展及应用、空气质量预报技术和环境评价等。气科院大气化学研究工作是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监测站网建设密不可分的, 广大科研人员参加了诸如大气本底站网、酸雨站网、臭氧站网、沙尘暴站网等业务站网的建设, 与此同时也构建了大气化学科研平台。  相似文献   

9.
“大陆大气本底基准研究”项目于1999年底获得批准,从2000年初正式启动实施。根据项目工作任务和目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与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以及浙江临安、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等3个区域本底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已经完成项目的大部分工作任务,正在进行最后的结题总结。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 (1)建成了包括4个大气本底监测台站和1个中心实验室的我国第一个以红外分析法为技术基础的二氧化碳气瓶监 测体系,通过半年左右的实际采样运行,验证了采样、运输、贮存、分析等技术流程,大气样品的分析精度达 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瓦里关大气本底观象台CO2、CH4观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的温室气体(CO2、CH4)观测仪器为例,从仪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各级标准气体标定两个方面介绍了温室气体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本底台的CO2、CH4观测仪器运行稳定,观测数据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温室气体实时测量数据报送到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温室气体数据中心,成为各国科学家分析欧亚大陆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瓦里关山,这里土壤电阻率高、雷电防护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在防雷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工程完工后实测接地电阻值基本达到设计要求,现把设计与施工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共有四个监测气候变化的基准站:夏威夷的莫纳洛瓦(Mauna doa)、南极州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南极)、阿拉斯加的巴罗角及美国萨摩亚的土土伊拉岛(东萨),以上四个站也是大气本底污染观测基准站。还计划在西海岸和远东各建一个基准站。这六个站组成美国气候变化的地球物理监测(GMCC)网。其中夏威夷的莫纳洛瓦站的历史最长,从1951年就开始了一部份项目的观测。但严格说来,是从1956年才开始的,此时增添了二氧化碳、太阳辐射和其它重要参数的测量。观象台设在3,400米高的山坡上(距山顶780米)。以下简单介绍该站的观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8月,中国夏都——西宁风和日丽,气候宜人,青海气象部门好不热闹:中国气象局在西宁召开大气本底国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成立10周年;庆祝青海省气象局成立50周年。我等8位退休老同志有幸应邀参加了以上的活动。青海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使我们深受鼓舞和欢  相似文献   

14.
第三幕战风暴场景:高高的瓦里关山乌云滚滚,本底台的实验楼笼罩在乌云之中,远处云雾翻腾,一声闷雷炸响,几道闪电划过天空,在频繁而强烈的闪光下,山顶及实验楼时而亮如白昼,时而漆黑一片,山顶景物和楼前立柱上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牌子在闪光下跳跃闪现。急风呼啸,气象风标仪急速旋转,发出“吱——”的响声,实验楼前的三面旗帜不停地抖动翻飘。  相似文献   

15.
<正>从高原雪域到冰雪南极,从海拔3816米的中国青海观测基地到寒极、风极和旱极的白色荒芜的拉斯曼丘陵,从代表亚欧大陆大气基准的瓦里关到地球尽头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南极中山站。一代代瓦里关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彰显着"隐忍、拼搏、立志、奉献"的瓦里关精神。从1995年至今,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本底台)先后派出政治和业务过硬的黄建青(12次队)、郑明(15次队)、祁栋林(17次队越冬、25次度夏)、季军(22次队)、张占峰(25次队)、李德林(29  相似文献   

16.
地球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标是针对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新的分支学科”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系统”和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相关高新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中产心旨在提高我国环境和气候系统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检测和预测水平,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成为我国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心有部门级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室、青海瓦里关山大气本底观象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3个臭氧观测站、包括86个站点的酸雨网、中南极长城气象站和中山气象站。具有装备先进的大气化学和大气边界层野外科学试…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5,29(1):F006-F009
叶笃正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气象学家,是中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他在罗斯贝波的能量频散、大气运动的适应过程、东亚大气环流变化、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热力效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及其适应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系统而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高原气象》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特别是青藏高原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进展,也涵盖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观测和预报预测方法、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雷电等学科,为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高原气象》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特别是青藏高原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进展,也涵盖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观测和预报预测方法、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雷电等学科,为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正《高原气象》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登大气科学领域,特别是青藏高原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进展,也涵盖天气气候方面的理论、观测和预报预测方法、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和大气雷电等学科,为推动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