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桂林2008年1~2月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对2008年1~2月下旬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分别得到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开始、持续、结束的典型环流形势;归纳了冰冻、冻雨、降雪、化雪天气的温度指标;结合各站探空剖面图资料,得到冻雨与降雪天气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为建立低温冰冻、降雪天气概念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渤海南部沿海冷流暴雪的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RAMS(V4.4)对2005年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沿海的一次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西北气流、较大海气温差和半岛的丘陵地形特殊条件下;冷流暴雪在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长生命史的逆风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对沿海地区的冷流降雪过程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可以很好地模拟出降雪的落区和大气环流形势的演变,证实了暴雪中尺度垂直环流的存在;强降雪集中出现在上升运动增强和逆风区维持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杨庆红  彭九慧  刘园园 《干旱气象》2010,28(3):322-326,35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3日承德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大气不稳定指数的变化和θse的水平、垂直分布反映了大气的层结状态和不稳定能量积聚的状况;温度平流和螺旋度的垂直分布,显示了强对流发生前大气的热力、动力特征;散度、垂直速度随时间—高度的变化,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着动力触发作用;高低空风场的配置和通气管指数可以判断垂直风切变的大小,是决定强对流天气发生及强度的重要条件;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向、垂直结构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气旋、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等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3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6年2月12—13日鲁中地区出现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雨雪天气是由低涡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造成的一次回流降水过程,强降水出现在气旋中心的北侧冷区中,925 h Pa和近地面气温下降到0℃以下是雨转雪的重要标志。(2) 1 km以下超低空风场变化是降水开始的信号,低层冷垫强度的变化决定降水相态的转变,降雪时雷达最大探测高度比降雨时有明显下降;低空切变指数在降水开始和结束时会出现较大幅度增大,降雨持续阶段低空切变指数的小幅增加与雨强增强相对应。(3)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不仅能体现降水强度的变化,同时也能反映降水相态的变化,降雨转雨夹雪转降雪过程中近地面的垂直速度逐渐变小。(4)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信噪比随高度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两者的变化能够反映降水强度的变化,均具有零度层亮带特征,亮带的消失对应降雪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一次雨雪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4年12月21—23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雨雪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射率场、基本速度场及降水系统风场和散度场垂直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降水云体中风场的调整往往预示着降水未来的演变,系统内部动力场结构的变化与降水的发生发展及消亡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初春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速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气象》2004,24(3):6-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烟台市一次初春暴雪天气的多普勒速度和风场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开始后相继出现的暖平流辐合、闭合零速度区和逆风区是本次暴雪天气过程多普勒速度的主要特征;持续的垂直风向切变及强辐合等风场结构为暴雪产生创造了条件;低空东南气流对多普勒速度特征的形成及暴雪的产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对2008年1月18-22日南阳市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地区持续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为雨雪天气提供了大的环流背景;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风急流是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在降雪集中时段,水汽输送带与700 hPa急流相对应,西南急流为强降雪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输送和能量.700 hPa的正涡度大值区的演变与该层西南急流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正涡度大值区位于急流轴的左侧.正涡度核的生成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雪提供了动力条件.在整个降雪过程中,ζMPV1的大小变化与降雪的强弱变化一致,强降雪落区与|ζMPV2<0|的大值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的斜压项证明了大气的湿斜压性很强,等压面上的温度梯度较大,对强降温和水汽输送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2009.11”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西省109个测站的降雪资料、FY-2C卫星云图和华北雷达拼图,分析了2009年11月9~13日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中低空系统配置、物理量场中相对湿度、散度及垂直速度沿112.5°E的空间垂直剖面。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以500hPa南支槽与西风槽的相继影响为背景,有利的中低层(700hPa切变与急流、850hPa东风急流)系统配置为持续降雪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强降雪时段,物理量场的空间垂直剖面呈现出相对湿度在200hPa以下形成≥80%深厚的湿空气柱,整个对流层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不稳定结构,山西处于上升运动区,最大负值中心(-36×10-3 hPa.s-1)位于400~500hPa,这种配置构成了强降雪产生的有利条件。FY-2C云图的云团发展与华北雷达拼图的组合反射率因子的演变类似,强降雪主要由3次大范围的中低云系和强回波东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对2004-12-20—12-22陕西出现的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及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降雪过程中,低层能量场同样存在着次天气尺度的型。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与这次降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空急流为降雪的产生提供大量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0.
杭州“12·05”降雪天气过程的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  刘黎平  吴翀  王红艳  周淼 《气象》2019,45(9):1248-1261
国内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经开展了较多冬季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但随着国内雷达网逐渐升级到双线偏振雷达,如何将偏振参量应用于冬季业务预报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杭州临安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观测的2015年12月5日一次降雪过程资料及地面和探空资料,通过提出的基于零度层亮带识别的降雪相态识别方法和降雪累计时间统计方法,分析了雷达参量、零度层亮带的时空演变及统计的降雪累计时间分布特征,并与地面和探空资料对比,探索了双线偏振雷达在冬季降雪预报中的优势。结果表明:(1)冬季降水相比夏季连续性降水回波强度偏弱;雨、雪的差分反射率因子、相关系数差别不大。(2)零度层亮带在某些方位并不是水平的,大多数情况下为偏离雷达站的不规则环状或者线状,且某些时刻还有垂直零度层亮带存在。(3)降雪累计时间分布与实际降雪厚度分布基本一致,统计方法为地区降雪厚度的估测提供了可能。(4)零度层亮带的演变与地面和探空温度的空间、时间变化一致,相比单极化雷达使用双线偏振雷达观测零度层亮带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1.
满城冰雹云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6):33-38
根据探空、雷达观测以及降雹资料,对河北满城地区1986-1990年64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冰雹云类型作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冰雹云分为5种类型:强单体、点源雹云、传播雹云、多单体及弱单体雹云。5年的统计资料得出,满城地区以多单体、弱单体雹云为最多,强单体雹云和传播雹云是该地区主要成灾雹云。  相似文献   

12.
颜玲  周玉淑  刘宣飞 《大气科学》2017,41(2):289-301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再分析资料、欧洲气象中心(ERA-interim)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观测站点的实况降水观测结合CMORPH卫星反演降水资料,对2014年第10号台风Matmo生成后西北行并登陆台湾及福建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Matmo移动路径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外围引导气流影响。动、热力物理量场分析表明,Matmo在登陆福建前后,福建上空一直维持深厚的涡旋结构,福建东南部上空的上升区与台湾海峡及福建西部附近的下沉运动区形成明显的垂直环流圈。同时,南海上空有明显的西南急流(风速大于16 m s-1),Matmo的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孟加拉湾和南海以及西太副高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及低层水汽辐合抬升有利于Matmo登陆后的强降水发生和维持。Matmo登陆福建后仍然保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持续暴雨的发生。Matmo登陆福建期间始终处于风速垂直切变小值区(小于9 m s-1)中,环境风速的弱垂直切变有利于Matmo暖心结构及高空辐散形势的维持,是Matmo在登陆后依然能维持自身强度不衰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永仁  李跃清  齐冬梅 《高原气象》2011,30(5):1148-115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及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存在3~6年、10~15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西太副高西伸指数存在3~6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其中在3~6年尺度和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  相似文献   

14.
耕作制度的改变,为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源和生态环境;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削弱了天敌的控害作用,也提高了棉铃虫的抗药性;气候变暖,适宜于棉铃虫数量上升。因此,棉铃虫种群增加,棉花、玉米、小麦、豆类、瓜菜等受害也明显加重。要控制棉铃虫的发生程度,首先要防治棉田外一代幼虫和卵,减少一代种群数量;对二代棉铃虫,宜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以减少种群数量;三代、四代棉铃虫主要危害作物繁殖器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物理诱杀和玉米诱集带集中诱杀为主,既可控制其危害,又对其天敌无负面影响;五代棉铃虫虽对当年作物产量影响不大,但其种群数量直接影响下一年一代发生量,因此应及时喷施病毒类等生物性药剂,降低其越冬种群,同时也保护自然天敌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31日,纳溪站由全国版业务软件切换成集成版业务软件。该文阐述了集成版软件安装、设置与全国版软件的区别以及目前集成版软件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期能够为从事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象与环境学报》创刊25周年之际,从期刊栏目设置、编辑工作、出版发行、办刊成绩、编辑质量、编排标准和期刊影响因子、网络传播及编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据29种大气科学(气象学)期刊被引统计数据表明:《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年影响因子为1.313,排序为第11名;并展望了未来期刊发展方向,按照“核心期刊”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以适应目前文化体制改革方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Energy and climate policies may have significant economy-wide impacts, which are regularly assessed based on quantitative energy-environment-economy models. These tend to vary in their conclusions on the scale and direction of the likely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a low-carbon transition. This paper traces the characteristic discrepancies in models’ outcomes to their origins in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theories, most importantly their treat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inance.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se the relevant branches of macro-innovation theory and group them into two classes: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ibrium’. While both approaches are rigorous and self-consistent, they frequently yield opposite conclusions for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low-carbon policies. We show that model outcomes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ir representations of monetary and finance dimens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nvestm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mproving these in all modelling approaches is crucial for strengthen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policy making and gaining a more consistent picture of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achieving emissions reductions objectives.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wards the ongoing effort of enhancing the transparency and understanding of sophisticated model mechanisms applied to energy and climate policy analysis. It helps tackle the overall ‘black box’ critique, much-cited in policy circles and elsewhere.

Key policy insights

  • Quantitative models commissioned by policy-makers to assess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s of climate policy generate contradictory outcomes and interpretations.

  • The source of the differences in model outcomes originates primarily from assumptions on the working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nature of money, and of how these interact with processes of low-carbon ener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 Representation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incomplete in 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models, leading to limitation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related policies.

  • All modelling studies should state clearly their underpinning theoretical school and their treatment of finance and innovation.

  • A strong recommendation is given for modellers of energy-economy systems to improve their representations of money and finance.

  相似文献   

18.
申艳萍 《河南气象》2008,31(1):66-69
在分析国内外绿色GDP、真实储蓄率等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环境成本估算方法,对河南省许昌市“十五”期间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以及自然资源耗损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十五”期间许昌市付出的环境成本为61.17亿元,占GDP的2.76%,高于同期环保投入,说明该城市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9.
大气探测高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对大气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外,大气探测还存在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大气探测科学与高技术的前沿。本文从强对流和降水探测技术、雷电探测技术、云特性探测技术、臭氧和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探测技术、地基GPS观测反演大气和海洋参数、大气与环境综合探测平台六个方面综述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面大气探测高技术研发、实验观测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辉 《应用气象学报》1994,5(2):235-241
用西北五省(区)135个代表站1960—199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模糊聚类分区。在0.001信度水平下,年平均气温可以分为四个大区,分别是:新疆北部区、西北主区、柴达木盆地和长江黄河上游区。由此,建立了四个区的全年和冬、夏季气温代表序列,并对近几十年的西北五省(区)气温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