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综述·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刘申叔/海洋石油,1998(3)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龚再升/今日世界石油,1998(9—10月期)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赖万忠/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4)南沙及其邻近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针对该海域周  相似文献   

2.
<正> 综述·评论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杜韫华,钱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中国未熟—低熟石油研究新进展本文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简介。——黄绍甫/广西油气,1999(1)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冯增昭/古地理学报,1999(2)  相似文献   

3.
近刊题录     
《海相油气地质》2008,13(1):F0003
<正>●综述·评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发现的回顾与启示——康玉柱/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5)中国海相油气演化成藏特点研究——张抗/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6)"塔里木—扬子古大陆"的重建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评论世界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其勘探经验综观全球153个含盐盆地,总结分布规律4条,经验教训4点,提出3方面建议。——宋明雁李莉/世界石油工业,1998(5)石油地质学发展:反思和展望——赵重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  相似文献   

5.
<正> 综述·评论世纪之交的石油科学技术——刘炳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6)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和进一步勘探方向的探讨古生界是今后探索原生油气藏的另一个领域。——翟光明,何文渊等/石油学报,2002(1)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赵宗举,朱琰等/石油学报,2002(1)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综述·评论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要从突破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刘光鼎/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4)数字地球与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李德生/天然气工业,2001(5)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戴少武,贺自爱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划分出4个具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同一构造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气形成条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区具有不同或各自的油气形成条件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综述·评论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形成了中国天然气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定型为主的成藏模式 ,是研究中国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质阶段。王庭斌 /地质论评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近年来勘探主要成果与下一步勘探方向 何发岐 ,俞仁连等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发现历程及其意义 黎玉战 ,徐传会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2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深化东部 ,加强西部 ,加快海上 ,开拓新区。“潘继平 ,金之钧 /石油学报 ,2 0 0 4 (2 )论碳酸盐岩现代风化壳和古…  相似文献   

8.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亟需评价落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近十几年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80.31×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272.50×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78×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48.45×1012 m3.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672.08×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151.81×108 t;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84.95×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89.3×1012 m3.其中,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25.80×108 t,油砂油地质资源量12.55×108 t,油页岩油地质资源量533.73×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86×1012 m3,页岩气地质资源量80.21×1012 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29.82×1012 m3,天然气水合物153.06×1012 m3.我国陆上常规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四大重点领域.其中,陆上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两大领域,陆上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生物礁、深水岩性3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近刊题录     
<正>●综述·评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周雁,金之钧等/石油实验地质,2012(3)中国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宋金民,杨迪等/现代地质,2012(3)等深流沉积特征———郭依群,王嘹亮等/海洋地质前沿,2012(6)皱饰构造研究进展综述———郭荣涛,郭丽娜等/地质科技情报,2012(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及勘探思路———易士威,杜金虎等/中国石油勘探,2012(3)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贺鸿冰,何登发等/新疆石油地质,2012(2)  相似文献   

10.
综述·评论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展望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新生代三个裂谷盆地带中,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古生代三个克拉通盆地的海相地层中。——罗志立/新疆石油地质,1998(6)中国油气盆地的运动体制:原型的并列与迭加提出按照岩石圈历史组成和热—构造沉降体制的变化划分盆地原型,探讨不同原型盆地的构造环境和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蒂曼一伯朝拉盆地的油气地质及勘探历程周继荣/世界石油工业,1997(6)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杜旭东漆家福等/世界地质,1997(2)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何光玉张卫华/世界地质,1997(2)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何登发谢晓安/勘探家,1997(2)黄弊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王兆云程克明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牟泽辉肖朝晖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油气前景冯增昭鲍志东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3)石油的排出和运移谭试典译Mislira CS等著/石油地质信息,1997(2)郑尔多斯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质结构具有3大板块、3大构造域多旋回构造演化特征,造就多种类型叠合沉积盆地,构成克拉通+前陆、断陷+坳陷、前陆+坳陷3种主要类型。大型叠合盆地是油气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主体。我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75×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83×1012 m3;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34×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1012 m3,页岩油地质资源量335×108 t,页岩气地质资源量56×1012 m3。陆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陆上)、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柴达木7大盆地。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海域)、东海及南海北部的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6大盆地。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应始终坚持“资源战略,稳油增气”战略,坚持“非常并进、海陆统筹”积极进取勘探思路;常规勘探领域,陆上地层-岩性、前陆、海相碳酸盐岩与潜山领域;海域为渤海海域构造与基岩潜山,深水构造与岩性;非常规油气主要是立足陆上7大含油气盆地,立足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强化勘探开发与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3.
<正> 该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主办。召开时间安排在2000年3月。主题为:“对含油气系统的理解及应用”。论文议题:(1)复杂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与勘探方法及实例;(2)含油气系统在老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3)含油气系统在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4)含油气系统动态模拟与计算机实现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迄今为止不仅在北部浅水区勘探发现了大量油田,建成了超千万立方米的石油年产能区,而且在南部深水区亦 获得了深水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深水海底浅层还发现了大量生物气/亚生物气显示,钻探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根据近年来油气勘探及海洋地质勘查所获大量天然气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 质条件,深入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生物气/亚生物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岩展布特点,初步预测和估算了其生物气生成量与资源量。通过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神狐调查区)天然 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勘查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属生物气成因类型,其气源供给主要来自原地近源以生物气为主的混合气,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成藏 模式则主要属于生物气源供给“自生自储型”近源富集成矿成藏类型,且资源潜力颇大。  相似文献   

15.
近刊题录     
《海相油气地质》2016,(3):79-79
正综述·评论论古地理图——冯增昭,古地理学报,2016(3)洋底高原及其对地球系统意义研究综述——陆鹿,严立龙等/岩石学报,2016(6)油气区域地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杜金虎,潘文庆,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3)中新生代天山隆升及其南北盆地分异与沉积环境演化——高志勇,周川闽等/沉积学报,2016(3)塔里术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杨福林,王铁冠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5)  相似文献   

16.
<正> 本书为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由孙肇才、王庭斌、杨起、李宝芳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年出版。书中内容分为石油及天然气、煤两大部分,计57.5万字。第一部分汇编了石油与天然气四个专题的部分论文,以中国的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古生界的油气发现为主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和欧亚大陆在古老克拉通盆地中的油气勘探经验和进展。第二部分汇编了煤沉积学、煤岩学、煤化作用,以及煤和碳质泥岩成油研究专题方面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7.
近刊题录     
<正>综述·评论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童晓光,张光亚等/地学前缘,2014,(3)全球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五大成盆期原型盆地的形成、改造及叠加过程——温志新,童晓光等/地学前缘,2014,(3)礁滩储集层类型、特征、成因及勘探意义——以塔里木和四川盆地为例——赵文智,沈安江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3)油气区域地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邹才能,杜金虎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3)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在1996年至2000年间,我国将投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基地建设。预测石油天然气地质含量在300亿吨以上,约占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3。至1996年,新疆已累计发现42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储量20多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3567亿立方米。规划到本世纪末,新疆原油年产量达到24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0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西部地区发育有16个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总体较为丰富。前陆冲断带在天然气加快发展中地位与作用重要,是近期勘探突破发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和补充。2011年以来前陆冲断带勘探获得塔里木盆地库车深层天然气及柴达木盆地西南缘石油两项重大突破、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油及四川盆地西北缘天然气两项重大进展、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鄂尔多斯西缘油气3个重要苗头,进一步夯实了西气东输资源基础,推动了前陆盆地大油气区勘探进程。前陆冲断带地质研究在盆地原型恢复和晚期构造改造、深层结构刻画与构造解剖、储层演化与油气充注机制、断-盖控藏模式与油气有效聚集3-R评价方法、区域成藏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5个方面形成创新认识,发展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聚集理论。前陆冲断带勘探配套技术研发在复杂构造建模技术、复杂构造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复杂油气藏综合评价技术、前陆深层钻完井和储层压裂改造技术4方面取得进展,推动了前陆核心技术形成和油气勘探发现。前陆冲断带近期勘探显示出较大增储潜力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展望了前陆基础地质、油气勘探、勘探技术研究3方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近期勘探的3点启示与增储潜力,针对未来前陆冲断带在勘探生产、地质研究、配套技术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4方面勘探研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突破了不了石油地质上的传统概念,开辟了许多新的找油气领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油气藏类型,这一切说明地球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找油找气的前景乐观.了解世界油气勘探的动向,从中得到启示,对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普查勘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