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英利  贾晓彤  王坤明 《地质论评》2023,69(4):1503-1524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任科法  谢振斌  汪灵  姜鹏东  赵甫峰  陈思  孙丰云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7-2023010027
川东北米仓山寒武系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物组成,多数学者认为其形成于克拉通盆地。笔者等通过对陡坡寺组的野外地质调查,综合分析其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探讨陡坡寺组的构造环境。米仓山地区苗岭统陡坡寺组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灰岩和白云岩、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及少量灰白色薄层细砂岩等,发育水平层理、结核等沉积构造,沉积环境为潮上带和潮间带。陡坡寺组砂岩中重矿物主要由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白钛矿、重晶石等组成,指示沉积岩和岩浆岩的物源母岩类型。碎屑电气石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母岩主要为贫锂花岗岩类及伴生伟晶岩和细晶岩、变质板岩、变质砂岩等。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表明主要来自于542~520 Ma和993~731 Ma的岩石,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以及康滇古陆等。根据陡坡寺组的沉积序列、重矿物、锆石年代学等综合分析,陡坡寺组形成于与碰撞相关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 1983年9月,笔者在大巴山西段的陕西省西乡县三郎铺高家湾一带,发现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之上,中奥陶统宝塔组之下有一套3—4m厚的地层,由棕黄色含铁质的中粒砂岩组成,横向延伸稳定,含以扬子贝为主的腕足类及海林檎,上、下界线清楚,具有独立地层单位特点,命名为西乡组。  相似文献   

4.
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米仓山南缘寒武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剖面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筇竹寺组、仙女洞组、阎王碥组、石龙洞组和陡坡寺组。孔明洞组采用石龙洞组一名,同时对筇竹寺组、阎王碥组及陡坡寺组进行细分,并讨论了各组段的空间变化规律。首次将该区寒武纪地层划分为四个层序、一个超层序,并分析了各层序的组成和时限。认为该区寒武纪地层具明显的东西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指导,根据露头、钻井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总结对比四川盆地及其邻区寒武系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地层划分方案的基础上,以岩石地层特征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古生物特征及电性特征,将四川盆地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陡坡寺组,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对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筇竹寺组主要为炭质页岩﹑页岩及泥岩;沧浪铺组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龙王庙组主要为鲕粒灰岩﹑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陡坡寺组下部为泥质白云岩夹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洗象池组主要为大套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四川盆地寒武系分布广泛且厚度较大,仅在盆地西部存在一个北东向剥蚀区,整体上在盆地中南部形成一个厚度低值区,向东﹑向南﹑向北厚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大巴山西段寒武纪的三叶虫分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本文的大巴山西段,包括宁强、勉县、南郑、城固及西乡等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良好,从上到下包括中寒武统陡坡寺组(小关子组),下寒武统孔明洞组、阎王碥组、仙女洞组、郭家坝组及相当于梅树村阶的地层。化石非常丰富,包括三叶虫、腕足类、古杯、高肌虫,海绵及小亮化石等,其中以三叶虫属种和数量最多,除相当梅树村阶的地层和筇竹寺组下部  相似文献   

7.
陡坡寺中微风化料的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  陈金锋  宋二祥 《岩土力学》2010,31(8):2496-2500
随着西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填方工程正在或将要兴建,而对填料力学性质的认识也就成为决定这些高填方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大型三轴试验,对分布于云南等地的陡坡寺中微风化料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陡坡寺中微风化料与典型堆石料的力学特性有很大不同,其强度较低,并且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刚度等特征都比较接近于细粒土。另外,水对陡坡寺中微风化料的力学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其遇水后强度大为降低,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对试验数据的拟合表明,邓肯-张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陡坡寺中微风化料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8.
寺口子组质疑及建议新建岩石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玉 《地质论评》1999,45(6):571-575
本文论述了创建了于宁夏固原县三营乡的“寺口子组”的命名沿革、存在问题及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乌产寺乌珠尔组的定义、命名剖面、岩性岩相特征及生物组合、地层年代等。并建议在西北地区东部下第三系对比中不用寺口子组,或仅在宁夏暂予保留,而在甘肃、内蒙古西部采用新建的乌兰珠尔组。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皎  何登发 《古地理学报》2014,16(4):441-460
四川盆地寒武纪台地滩相储集体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准确预测其发育部位、储集性能与分布规律是其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其中,寒武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是储集体预测的关键。根据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和测井分析、地震资料,应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在沉积地质条件、区域连井地层剖面,地层厚度与沉积相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寒武纪各个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图件,反映了四川盆地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及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寒武纪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西部发育潮坪和滨岸等碎屑岩沉积相,中东部发育缓坡相、台地相及台地边缘浅滩相等。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响应为由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局限台地→筇竹寺期碎屑岩台地和深水盆地→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滨岸-混积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碳酸盐岩缓坡→中寒武世陡坡寺期蒸发局限镶边台地→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成熟镶边台地的演化过程。其中,筇竹寺期为巨厚的烃源岩生成期;龙王庙期和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时期;龙王庙期及陡坡寺期发育的蒸发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  相似文献   

10.
山东沂沭地区白垩纪地层的新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思  庞其清 《地质论评》1998,44(3):302-308
1992年李庆年、赵风江在沂沭断裂带内建立了大盛群,其中包括同时命名的马朗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在考察中笔者肯定了这项成果,同时根据笔者的认识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马朗沟组易名,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陡山组;新建小黑沟组;修订了原“田家楼组”的涵义;废除大盛群,将这3个组归入青山群;取消寺前村组,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辛格庄组,归入王氏群。  相似文献   

11.
华南过渡区凯里组及同期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正> 凯里组为卢衍豪教授1963年所建,周志毅等(1980)详细工作后,面貌比较清楚。它是分布于贵州东部丹寨、台江、玉屏一带的以泥、页岩为主厚约300m的一套地层,属过渡区。化石丰富,以三叶虫Pagetia,Oryctocephalids,Ptychopariids最为发育,由下而上建立了4个三叶虫带。与滇东陡坡寺组对比,顶、底界线一致;与黔北扩大的高台组(周志毅等1980,278页)对比,顶界略高于高台组。时代暂定为中寒武世(周志毅等1979,  相似文献   

12.
安徽宿松、巢县一带寒武系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安徽宿松、巢县一带原划为奥陶纪,地层的下部是一套白云岩,厚度甚大,未发现化石,前人大都划归下奥陶统仑山组。1965年,在宿松县龙山这套地层发现了Kunmingaspis,Chittidilla等三叶虫,其时代与西南地区陡坡寺期相当,因出露不全,未能予以详细划分。1976年,在巢县汤山、高林桥和无为县龙骨山等地,又发现了Kunmingaspis,Redlichia等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 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0、-2.6‰o、-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相似文献   

14.
<正> 滇东志留、泥盆系的界限,实质上是关于玉龙寺组的归属问题;而玉龙寺组的归属,又是对玉龙寺组的涵义及其所含各门类动物的时代争论问题。玉龙寺组是1937年丁文江、王曰伦创名于曲靖城西约10km面店村东南的玉龙寺,以马龙沧浪铺至黑牛山剖面为准,与下伏妙高层整合接触,同属上志留统:  相似文献   

15.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一文主张用"走马岗组"、"赵营组"和"六爷庙组"来替代正式命名的一套地层名称,这样做既不符合地层命名原则,又易引起新的不必要的混乱。在晚白垩世时西峡、淅川两盆地在岩性组合特征上是相似的,浙川盆地并不是"岩性特征简单",西峡盆地也不是"岩性复杂"。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红层"应采用"高沟组、马家村组和寺沟组"这套地层名称。  相似文献   

16.
李雄 《古地理学报》2016,18(2):197-206
通过地层、古生物、地震相、地震属性分析,笔者发现了利川和石柱地区存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台内盆地的证据,并分别命名为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基于上述证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对鄂西—渝东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及生物礁展布提出了新的认识:利川台内盆地、石柱台内盆地及鄂西盆地共同控制了鄂西—渝东地区晚二叠世长兴期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生物礁主要沿这3个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鄂西盆地在长兴组一段沉积时期形成,该台地边缘坡度较陡,发育陡坡型生物礁;利川台内盆地和石柱台内盆地分别形成于长兴组一段和组二段沉积时期,其台地边缘坡度较缓,分别发育长一期和长二期缓坡型生物礁。与缓坡型生物礁相比,陡坡型生物礁横向及纵向发育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新钻探的马页1井的井下资料和大量岩心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从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地化、矿物组分、储集特性和裂缝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滇东地区马龙区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页岩的储层特征。研究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有机碳丰度较高,TOC含量普遍大于2%;由于筇竹寺组地层较老,黑色页岩的有机质均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黑色页岩的矿物组分主要为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脆性指数平均值为0.62。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伊蒙混层和绿泥石,高岭石含量较低;该区筇竹寺组页岩的孔、渗较低,孔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墨水瓶”孔、板状孔和狭缝型孔。页岩主要发育纳米级中孔,且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偏小,平均值分别为9.18 m2/g和10.38×10-3cm3/g;储层裂缝以高角度缝为主,上部碳质页岩裂缝发育,下部粉砂质页岩裂缝不发育。有机碳含量和脆性矿物含量促进了页岩裂缝的发育;与国内外典型海相页岩储层对比,滇东地区马龙区块筇竹寺组页岩以粉砂质页岩为主,碳质页岩层较薄,而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和岑巩区块牛蹄塘组页岩主要为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筇竹寺组页岩的岩相与这3组海相页岩相比较差;筇竹寺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低于其他3组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筇竹寺组页岩脆性矿物含量与龙马溪组页岩相当,稍低于牛蹄塘组页岩,脆性较好;Barnett页岩和龙马溪组页岩无论在储集物性上还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上都要优于筇竹寺组页岩和牛蹄塘组页岩,筇竹寺组页岩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于有机质与黏土的混合物中;筇竹寺组页岩裂缝发育程度低于Barnett页岩、龙马溪组页岩和牛蹄塘组页岩。此外,筇竹寺组页岩含气量低于其他3组海相页岩,但吸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向上变浅沉积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中寒武世陡坡寺期以后,开始了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形成一套数百至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该套沉积以浅灰、灰、灰黄色白云岩为主,盆地东北及东南部夹灰岩。其中下部普遍夹灰黄、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薄层,具石膏假晶,邻水、永川、泸州等地夹膏盐层;其上部...  相似文献   

19.
板桥凹陷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在凹陷的西北侧断裂陡坡带发育,本文以该区断裂陡坡带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断裂陡坡带以下高位扇三角洲前缘没有低位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的规模大,且低位时期下切谷和河流沉积较发育;陡坡带控制着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砂体顺着断裂带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平行;断裂陡坡带还控制着优质烃源岩的发育部位,砂体、优质烃源岩和控盆断层组合,形成了多种油藏样式。本文总结了该区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白松—奔都地区义敦岛弧带火山岩,系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和图姆沟组一套基—酸性火山岩。其中曲嘎寺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组合;图姆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安山岩、流纹岩组合。流纹岩中可见黄铁矿化和铜、铅、锌等矿化。曲嘎寺组玄武岩属大洋拉斑玄武岩(OT),图姆沟组玄武岩属大陆拉斑玄武岩(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