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中國志留紀地層,最初德人李希霍芬在秦嶺山之南麓,四川北部陕西西南部與甘肃南部,曾經一度研究。李氏復在南京附近之崙山奧陶紀石灰岩之上,發現筆石頁岩層。嗣後美人威理士調查揚子峽地質,統名巫山石灰岩以下徐家壩過渡層以上之頁岩砂岩系,曰新灘頁岩,彼等在新灘頁岩内並未採得化石,僅依其層  相似文献   

2.
曾鼎乾 《地质论评》1940,5(5):415-422
導言昆明附近地層除下寨武紀頁岩、二叠紀火山岩流外,分佈最廣(?)厥爲石炭二叠紀之石灰岩。民國十二年朱庭祜調查昆明附近地質,曾分石灰岩爲西山層(上石炭紀或下二叠紀)、老煤山層(石炭紀)及明朗層(石炭紀下部)。二十八年土鸿楨  相似文献   

3.
北京西山髫髻山统以前的酸性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楊傑 《地质论评》1957,17(2):161-179
大家都知道,北京西山有一個最大的火山岩系——髫髻山統,可是还沒有想到在它以前已經有不少火山岩和由火山岩改造的碎層岩——凝灰碎層岩。近年來作者研究西山地質和岩石,才發現在髫髻山統以前,有很多地層都是由火山岩改造的。然而在相当老的地層裏面尚未發現此項物質,像紅廟嶺統本部,楊家屯(煤)系,奥陶紀及寒武紀地層  相似文献   

4.
為了詳細地研究浙江西部的下古生代地層,我們於1954年4—6月间在浙西江山、常山一带工作兩個半月。除詳測地層剖面外,並有系統地採集化石。我们工作的重點地區有三,即:(一)江山城北黄泥崗附近,(二)江山縣北鄉大陳左近,及(三)常山城南西阳山、大坞一帶。因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在下古生代,所以所测寒武紀及奥陶紀地層的剖面比較多,而對上古生代地層的观察比較少。石炭紀及二叠紀地  相似文献   

5.
田奇瓗 《地质论评》1937,2(6):515-532
(二)葛氏古生代地層的新分類之探討葛氏古生代地層的分類,原以震旦紀爲首,但他的新分類開端就從寒武紀論起,就是因爲他認定震旦紀地層,乃一種淡水而非海洋停積的緣故。(註九)震旦紀地層是一種淡水停策?還是個疑問。在北美相當的地層內,如Belt Terrane等,雖然  相似文献   

6.
莫柱孫 《地质论评》1957,17(3):291-294
1952年五、六月間,筆者調查湖北陽新、大冶兩縣銅礦,曾在陽新縣西北30公里的赤馬山工作了四十多天。區內地層,除了志留紀的富池頁岩和一大片閃長岩的露頭外,其餘全是石炭紀的黄龍灰岩和船山灰岩,以及下二疊紀的棲霞灰岩。在這些石灰岩裏  相似文献   

7.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38,3(5):497-506
前言泥盆紀地層,在廣西境內,甚爲發育,舉凡大背斜層之外圍,莫不爲此層所分佈。全部地層,又因上下部岩質之差異,而成不同之地形。由堅緻砂岩所組成之下部地層,常高(?)成山  相似文献   

8.
李積金 《地质论评》1957,17(4):402-416
早在1931年孫雲鑄敍述過中國含筆石地層從下奥陶紀早期特馬豆克期(Tremadocian)至下志留紀凡倫期(Valentian)七個地層單位。穆恩之(1949)在“中國筆石述要”一文中提到過三十幾個含筆石的地層單位。近年來,在很多地方從上寒武紀後期到中志留紀地層中均陸續發現筆石。筆者在  相似文献   

9.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10.
楊鍾健  卞美年 《地质论评》1939,4(Z1):165-172
雲南各地,間山盆地甚多,路南即爲其一。路南盆地中主要地層爲紅色岩系。此等紅色岩系,以前地質學者,多視爲二疊紀上部(戴普拉)(安寧系朱庭祜)。二十六年卞美年於赴邱北途中,在路南城北約五里之山坡,獲得雷(?)及古豬與龜鳘類化石若干,首次證明路南有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存在。因時局關係,此項地層與化石之研究,均未能即時問世。邇來地質調查  相似文献   

11.
程裕淇 《地质论评》1939,4(Z1):185-194
導言二十八年一月奉命調查昆陽二區中邑村西燐灰岩礦,於二十八日午後出發,二月二日返省,實地工作凡三日半,测有縮尺一萬分之一地形地質略圖一幅。東起滇池濱鎖水閣,西止歪頭山,長約三公里許,惟礦層向西延長尚遠。區内紅土層及表土之分佈甚廣,岩石露頭不甚完善,致礦層之確實厚度及含礦  相似文献   

12.
許德佑 《地质论评》1938,3(3):299-304
中國海相下三叠紀化石之最初發現者,為法籍鑛工師勒克萊(M.A.Ieclere)彼於一九○二年在貴州貴陽附近之砂子硝地方,曾於直接掩覆上二叠紀地層上之灰色硬石灰岩中獲得頭足類及微小之腹足類。頭足類經杜維勒(H.Donville)之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煤田位于淮陽地盾北緣。煤田类型为地台边緣凹地型,地層系統基本上与華北各地相同,区內构造由兩向斜及一背斜所組成。总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含煤42層,震旦紀、寒武紀等古老地層在礦区南部,九里山、土牛山一带有其分布。煤系地層大部分为第四紀地层所掩盖,出露稀少。礦区北部有二迭紀平頂山砂岩及三迭紀石千峯統紅砂岩露出,構成高山,拔海400—500余公尺.地形陡峻、南沿山坡,切割溝谷甚多,具有泉水及季節性地表水流.  相似文献   

14.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15.
田奇■ 《地质论评》1936,1(3):255-276
一引言豐寧紀,即亞洲之下石炭紀,乃我國已故地質學領袖丁文江先生在一九三○年所創立,今覩名思人,實不勝痛悼之! 西歷一九二四年以前,在中國一般公爲豐寧紀或下石炭紀地層者,除甘肃之臭牛溝層而外,餘如北方之太原系,南方之棲霞石灰岩,在今日均已確定其爲二叠紀,而非下石炭紀矣。太原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大凹山鉄礦賦存于白堊紀建德系火山岩中之閃長斑岩內。礦区內所見地曆,主要为白堊紀火山岩系之大黄山層及第四紀冲積層。现將本礦区出露地層列簡表于下:  相似文献   

17.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40,5(6):475-482
附圖一版民國二十八年春,筆者隨侯德封先生調查北川、安縣、平武、江油一帶地質,見泥盆紀地層分佈甚廣化石豊富完美,爲研究地層者,不可多得之良機,會詳測一二部面以作比較。同年秋筆者同任績又赴廣元、昭化附近調查,此區仍有泥盆紀地  相似文献   

18.
張有正 《地质论评》1957,17(3):310-323
一.區域地質簡述水口山所處在的大地構造單位,是位於江南古陸東南及華夏古陸西北側之間,大義山複式背斜鹽湖向斜之北端。約當於志留紀末期,本區地層受到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前泥盆紀地層發生褶曲與斷裂,隨後泥盆紀海開始由西南侵入,遂沉積了泥盆紀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工作时,曾在第三紀的下部漸新統Pg3和中新紀N1的底部發现一种很特殊的灰岩。經野外观察,这种岩層具有显著的特征,層位上有对比的意义,可选作第三紀下部地層对比的标准層,在室內也初步进行了薄片观查。  相似文献   

20.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