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已经广泛应用于重建古环境.本文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昌平钻孔δ13Corg数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结合格陵兰冰芯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对比,揭示了北京平原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化特征及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事件,初步探讨了其驱动机制.该钻孔δ13Corg值变化范围为-17.10‰至-26.18‰,主要表现为暖...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古地理,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威武  黄永样 《地质学报》1989,63(4):363-372
本文主要依据钙质超微化石成果,并结合其它微体化石和若干次一级的沉积间断,讨论包括台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在内的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海相沉积划分标志和对比意见,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化史及古气候概况。研究结果表明,除北部湾盆地外,全区上渐新统至上新统基本由海相沉积构成。包括滨海和浅海、三角洲租碳酸盐岩-生物礁灰岩沉积。海侵自东南向北西推进,出现相当超微化石NN4—NNS,NN11和NN13—NN15带沉积期的3个海侵高峰。  相似文献   

3.
西藏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古降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藏面积最大(194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纳木错的调查,发现纳木错周缘有大面积分布的湖相沉积。U系法和14C法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湖相沉积的时代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根据纳木错周缘不同时代湖相沉积物的范围分布的变化,探讨了湖泊演化,计算出纳木错流域古降水量。研究结果,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由湿润转向干旱,自全新世以来降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至黑海一带晚第三纪沉积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至黑海一带晚第三纪地层主要剖面沉积特征的对比分析,参考板块构造的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本区古地中海(特提斯洋)在晚第三纪的存在,消失及演变过程,认为咸海,里海和黑海均形成于晚第三纪,是古地中海水退出后保存在大陆上的残留海或淡化海,对研究区晚第三纪的古气候及成矿作用,也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季风沙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及其变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以对毛乌素沙漠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晚更新世-全新世砂丘与河湖相、古土壤互为叠覆的高分辨率的气候地层记录的认识出发,同时基于对中国北方现代冬春季节风沙、尘霾活动发生的区域性气候-地质过程的理解,将今释古,反演了该时期中国季风区沙漠沙地曾经历的27个沙漠扩缩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该剖面风砂沉积是过去地质时代季风沙区乃至整个中国沙区类似由现代这种冬春季西伯利亚-蒙古反气旋风系好冬季风向南伸展导致的若干风沙风尘动态过程的结果,而河湖相和古土壤的发育则主要与季风沙区受惠于东亚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多样的自然地带,从热带到寒温带,有世界第一高原和西北干旱地区。 近代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气候恶化,始于晚第三纪。到上新世,北半球普遍发生的气侯变冷已经相当深刻,第四纪气候变冷,只不过是这种前期恶化的继续。因此,单就第四纪早期的气候恶化来说,至少也应追溯到上新世。晚第三纪是第四纪的直接准备阶段,其对于第四纪植被和古地理发展上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晚第三纪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可以揭示地质时期的古环境。辨识古土壤的主要标志包括野外形态特征、微形态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当前古土壤分类一般基于现代土壤的系统分类体系,即采用诊断层和诊断特征,辅之以古土壤总体的化学性质等指标划分古土壤类型。形成于晚第三纪以前的古土壤可以重建全球范围的古气候变化历史,同时揭示前寒武纪时期古大气O2分压以及后寒武纪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水平的演化过程;古土壤具有空间和时间等多重信息,能反映流域或区域的古景观、古地貌、古水文特征。但目前缺乏一个广为接受的古土壤分类系统,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征的影响以及古土壤记录的古环境信息机制与解译等方面也还需要深入探讨。今后必须加强成岩作用对古土壤特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土壤与其环境的对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晚第三纪地方哺乳动物群的排序及其分期   总被引:38,自引:18,他引:38  
<正> 与晚第三纪地层和时代划分的经典地区欧洲不同,我国上第三系绝大部分都是陆相地层。海相地层零星分布于东南沿海边缘及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隅。在晚第三纪陆相地层的划分中,哺乳动物由于进化快、移动性强、保存为化石的机遇高,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北美在晚第三纪的研究进展迅速,传统的划分方案有很大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及其沿岸是中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一些基础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晚更新世晚期黄河是否流经渤海湾?全新世黄河在渤海湾及其沿岸形成的多期次三角洲叶瓣在海域如何展布?以上问题一直是中国海洋地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借助2016—2017年在渤海湾获取的约2000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现在低2.0—2.5℃。这些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迁移以及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多年冻土下限和雪线高度与现代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模式   总被引:77,自引:11,他引:77  
李吉均 《第四纪研究》1990,10(3):197-204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有两种模式,新疆地区服从西风带的一般规律,冰期与雨期同步,即冰川前进与气候冷湿、湖面上升的时期相当。甘肃、青海等地主要受季风影响,冰期干冷、黄土堆积盛行,内陆湖面大幅度降低。另外,在末次冰期的间冰段中气候冷湿,内陆湖面普遍升高;而在全新世的高温期则夏季风十分强大,包括新疆和藏北高原气候均以暖湿为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近年对中国中、东部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研究成果的综述。在河北泥河湾地区,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新建立了稻地组。其下是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蔚县组(早上新世)及壶流河组(最晚中新世)。宁夏同心地区晚第三纪生物地层可划分为两部分:上部可能属上新统;下部属中中新统上部。二者皆含哺乳动物化石。在甘肃广河地区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证明,车头沟组及咸水河组分别属于早中中新世及晚中中新世。在湖北钟祥地区,根据采集的哺乳动物化石,将罗汉寺组划归中新世。 根据上面4个地区哺乳动物群的研究和对比,广河车头沟组最老,其它依次是广河咸水河组、泥河湾壶流河组、蔚县组及稻地组。钟祥罗汉寺组可能相当于车头沟组或者时代稍早。同心下部地层的时代可能与咸水河组相同。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南部晚更新世500 ka以来的古海洋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郑范  李前裕  陈木宏  邵磊  乔培军  成鑫荣  向荣 《地球科学》2005,30(5):534-542,549
对湄公河口外MD01—2392孔浮游有孔虫的定量分析,并采用FP-12E转换函数、MAT现代类比法及温跃层转换函数的计算,结合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揭示了南海南部晚更新世近500ka以来的古海洋学演化特征.发现冰期MIS12、MISS、MIS2-4冬季表层水温明显高出相邻的间冰期,特别是间冰期M189、MIS5、MIS1表层水温都较低.温跃层在MIS5与MIS1最浅,MIS9其次.主要表现在浮游有孔虫深层高营养种的含量增高,表明上升流增强.间冰期的低水温很可能主要是由于上升流影响所致,当然表层盐度由于多雨而降低也可能影响到间冰期的水温估算.冰期时较高的表层水温,喜暖高盐型次表层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的大量繁殖,说明冰期时南部海区受来自北部强冬季风的制约使上升流活动减弱,海平面降低后与邻区通道的关闭也造成水体置换明显减弱,可能有淡水盖层发育,最终导致上层海水分层增强和冬季表层水温保持相对较高.晚更新世时期的南海南部由于冰期低海平面造成半封闭的海盆环境和季风变化,是影响其浮游有孔虫对冰期旋回响应与北部和开放大洋不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蓝先洪(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有关珠江三角洲.成因已有人提出多种形成演化模式[1]。本文依据该地区徽作古生物、岩性、孢粉、地球化学及14C年代资料,讨论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李官桥,潭头和垣曲3个盆地下第三系对比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并提出了中国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区系划分的新概念。根据3个盆地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哺乳动物群的性质,以及与国内外相应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对其早第三纪生物地层划分和时代提出了新的看法。基于生物地层发育顺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特征以及控盆断裂发育方向上的差异,本文划分出了我国早第三纪6个生物古地理区系:Ⅰ.天山-阴山-图门区;Ⅱ.塔里木-华北区;Ⅲ.昆仑-秦岭区;Ⅳ.扬子区;Ⅴ.南岭及东南沿海区;Ⅵ.青藏区。  相似文献   

17.
18.
大青山晚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中海  吴珍汉 《地球学报》2003,24(3):205-210
根据以裂变径迹年龄为主的热年代学方法和大青山地形剖面和盆地沉积资料分析,认为大青山地区侏保罗世发生大型板内挤压变形之后在晚白垩世进入伸展构造控制的构造活动阶段。在伸展背景下,大青山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整体隆升—剥蚀和始新世以来的造山带伸展裂解引发的差异升降—剥蚀过程。造成大青山约6km的剥蚀量。在大青山伸展、塌陷、裂解过程中由于山—盆间的阶段性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了大青山中的四期夷平面和其下的山前侵蚀台地以及邻区盆地沉积体系中的相对应的多期沉积间断。最终形成大青山地区现今盆—山构造—地貌格局。控制山脉隆升的大青山山前正断层始新世以来的平均活动速率为0.2—0.3mm/a。  相似文献   

19.
西峰晚第三纪红土记录的亮度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六盘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一些地区,晚第三纪红土与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同属粉尘堆积,它们一起构成了我国北方晚第三纪以来古环境演化的最佳信息载体之一。然而,运用黄土-古土壤研究常用的代用指标(例如粒度、磁化率)来探讨红土所蕴含的气候信息还存有异议。因此,如何有效地从红土中提取环境信息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沉积物的颜色主要反映其矿物组成及其特性,然而风化成壤作用往往会引起沉积物物质成分的变化,因此,由沉积物颜色的变化可望获取气候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地质特征与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发育了完整的晚新生代湖相、黄土、红土和冰川沉积系列,不同成因的沉积物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古环境时空变迁的信息。上新世昔格达湖相沉积发育于4.2~2.6MaBP,具有9个冷—暖气候环境变化阶段。川西风尘堆积始于1.15MaBP,连续记录了14个古季风变化旋回,成都平原红土记录了1.13Ma来的5个古环境演化阶段。青藏高原东缘发育了约4.3MaBP的老冰期,第四纪时期出现了5次极端古气候事件,对应为5期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